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医院精益管理

作者:任文杰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26cm 页数: 210页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92.2(7.2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医院精益管理 版权信息

医院精益管理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医院管理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及医院管理工作人员实用性突出,针对具体实施医院精益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医院精益管理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我国医院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精益医疗的兴起入手, 对医院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文化驱动、流程改善、现场管理、问题解决、组织实施、成效评价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医院实施精益管理的成功实践经验。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 为医院管理者学习和实施精益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医院精益管理 目录

目录
**章 精益管理与精益医疗 1
**节 新时代医院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
第二节 精益管理——源于丰田的先进经验 11
第三节 精益医疗的兴起 17
第四节 医院精益管理及其应用价值 19
第二章 医院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 22
**节 医院精益管理的五项原则 23
第二节 尊重员工 28
第三节 从顾客角度出发 33
第四节 消除浪费与创造价值 37
第五节 注重长远发展 40
第六节 在持续改进中追求完美 43
第三章 医院精益管理的文化驱动 48
**节 精益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医院精益文化 48
第二节 学习型医院的构建 59
第三节 医院文化的诊断与评估 72
第四章 医院精益管理的流程改善 81
**节 标准化的操作 81
第二节 平准化工作 85
第三节 观察工作流程 89
第四节 价值流与价值流程图创建 93
第五节 流程改善与再造 107
第五章 医院精益管理的现场管理 112
**节 现地现物管理 112
第二节 可视化管理 115
第三节 看板式管理 119
第四节 5S管理 123
第六章 医院精益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128
**节 问题根源分析 128
第二节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及差错预防 134
第三节 A3管理 142
第四节 平衡计分卡 147
第七章 医院精益管理的组织实施 157
**节 领导支持与全员参与 157
第二节 精益小组的组建 160
第三节 事业伙伴的发展 167
第八章 医院精益管理的成效评价 171
**节 医院现行绩效评价管理标准与方法 171
第二节 医院精益管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76
第三节 医院精益管理成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80
第四节 医院精益管理成效评价的实施 186
第九章 医院精益管理实践案例 190
**节 梅奥诊所 190
第二节 弗吉尼亚梅森医疗中心 194
第三节 约翰 霍普金斯医院 197
第四节 广东省中医院 200
第五节 湖南省儿童医院 204
第六节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 207
展开全部

医院精益管理 节选

**章 精益管理与精益医疗 在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医院是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承担着救死扶伤、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使命。作为一个集知识、技术、人才、设备、信息于一体的复合型组织,医院自身的发展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统筹各种要素,全面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每一所医院运营发展的重要目标。管理是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以实现医院服务价值*大化的关键要素,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及健康服务市场竞争的逐步白热化,更是对现代医院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及先进性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节 新时代医院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做出了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进入新时代,我国医院正面临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变化及科技进步引发服务变革等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对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我国本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于2009年,至今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十余年间,医改重点工作渐次推进,各地在广泛探索中逐步积累改革经验,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地方医改模式,有力推动了医改进程。目前,新医改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和关键期,尤其围绕各层级医院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政策导向愈加明晰,医院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1.健康中国战略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在社会经济发展、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健康必不可少,也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追求。2015年10月,“健康中国”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次上升为国家战略。次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被着力强调。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重点内容,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发展步伐,全面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作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健康中国建设涉及的内容众多,包含健康服务、食品安全与营养、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大健康观”的发展理念,将健康提升到了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实施,在可见的未来,广大居民的各类健康服务需求将得以更充分地激发和释放。这对于医院等健康服务的提供方而言,一方面将带来传统医疗服务的市场扩容,为健康服务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将在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提出更多更高需求,对健康服务机构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2.大健康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是要进一步优化多元办医格局,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同时更多的是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领域的广泛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而这不仅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作为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群众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广阔空间。据初步测算,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65841.39亿元,人均卫生费用为4702.8元,卫生总费用占 GDP的比重已升至6.64%。目前,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而位居全球第二,然而根据现有发展趋势测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将可能高达30万亿元,届时有望成为全球*大的健康产业市场。巨大的健康产业市场发展潜力,无疑为传统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市场挑战。 (二)分级诊疗持续深化改革 1.分级诊疗所谓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科的医疗过程。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性门诊、康复治疗等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分级诊疗体系由低到高,共分三级。基层医疗机构为初级,负责一般性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工作;二级医院负责一般疑难杂症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三级医院负责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和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利用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居民无序就医等问题,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建立资源配置合理、分工协作明确、高效协同服务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早在党的十八大,我国就明确提出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要求,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做了更详尽的说明,明确了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通过多种举措实现“强基层”目标,使基层医疗机构具备“健康守门人”的能力,探索实现分级诊疗的多种模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提出,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要大力推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是重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的根本策略,是“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有效载体。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0年7月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20〕13号)的有关精神,下一步政府将主要支持地市级医院牵头管理城市医疗集团网格,支持县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而鼓励高校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重点在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中发挥作用。不同类别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定位被进一步明确,这对于全国不同类型和层级医院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但从总体布局和长远趋势来看,改革方向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对三级医院和高校附属医院而言,应不断细化亚专科设置,强化专病诊治能力,拉开同县区级医院的技术梯度差,将常见多发病留在基层,而更多专注于对疑难危急重症的高水平诊疗。如何在改革发展中完成这种转型和实现破局,是各医院面临的一场战略大考。 2.三医联动在我国卫生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医疗保障体系、药品生产流通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医疗药品子系统的药品如何使用和采购受制于医疗服务子系统,医疗保障子系统的基金支出和保障功能的运作,*终是通过医疗服务子系统的服务提供来实现的。然而,医疗服务子系统和医药子系统也受到医疗保障子系统的制约,医保子系统为保障基金平衡和稳定持续发展,可通过医保目录调整等方式,以经济杠杆影响医药子系统的药品研发、生产和流通,以及为医疗服务子系统的服务提供行为指导。正是基于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密切联系,三医联动即“医保、医药、医疗”联动,就是医疗保障体系、药品生产流通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者间的互动协同改革,是由整体协调机构指挥,使原本相对独立的改革领域紧密衔接起来,共同推进整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的积极探索,“三医联动”改革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展和成效。全民医保体系已经在我国初步建立,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为代表的付费方式改革正持续推进;基本药物目录调整更加高效,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系统日臻成熟;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速落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引导医院服务方式发生转变。伴随着三大体系间的改革协同性持续增强,通过引入更加复合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付费方式,将实现对医院不同科室、不同病种诊疗行为的精准调控。与此同时,伴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政府对于医院诊疗活动的过程和质量监管将更加严格和透明。因此,医院必须主动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医疗服务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 1.大健康产业发展与社会办医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开辟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健康体检、健康养老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和服务项目不断涌现,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产业的热情高涨,给传统的公立医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传统医疗业务板块呈现集团化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单体医院由“独立发展”模式进入到医院集团“抱团取暖”的发展模式,医疗机构集团化逐渐成形。特别是在社会资本的助推下,通过自建、并购、托管等模式逐步壮大成为趋势,集团化和上市更是成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政策环境方面,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办发〔2017〕44号),提出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境外投资者通过合资合作方式来华举办高水平医疗机构,积极引进专业医学人才、先进医疗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和优秀经营模式。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2号),为促进社会办医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社会办医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2.医生集团医生集团的产生与发展是医疗服务市场的另一个新变化,从2014年**家医生集团创立开始,中国的医生集团数量大幅增加。到2018年11月,我国就已经有超过一千家医生集团,仅2018年的前4个月,就有208家医生集团正式注册。究其原因,是政策给了医生集团很多便利,可这也随之带来了问题,怎样去完善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并且在商业竞争中取得胜利,是很多医生集团需要面临的挑战。 3.互联网云医院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在对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方式和内容产生着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现代医院的服务流程正在被信息化技术手段重塑,而互联网云医院等新的服务业态的出现也正在打破医院围墙,弱化空间和时间对患者就医的限制,促进服务效率的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拓展,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和机构间互联互通,通过远程医疗积极拓展服务空间,提高协作管理效率,提升整合型连续性服务质量。 二、顾客服务需求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医学的目的正在从治疗拓展到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充分了解居民的体验、期望和需求,有利于提升居民看病就医的满意度,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质量。 (一)健康观念全面增强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我国居民的健康观念和意识显著增强,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这为我国健康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为医院的服务市场拓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根据《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健康观念出现了向好的变化趋势,健康生活意识明显增强,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改善自身相对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获得健康干预服务;这表明积极预防的健康理念已经让人们从心底接受。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积极的健康管理方案对健康更为重要。家庭健康管理意识提升,有约93%的被访者认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