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作者:刘成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7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6.2(7.7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89761
  • 条形码:9787520389761 ; 978-7-5203-897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内容简介

在当代长篇小说传播过程中,广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媒介。广播不仅传播了当代近七十年的很好长篇小说,而且刻影响到当代长篇小说的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化及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的现实化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代长篇小说与广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互为支撑、深度融合,创造了小说传播史和广播发展史的一个个辉煌节点。本书旨在从历史的和社会的角度梳理当代长篇小说通过广播传播的过程,研究不同时代背景下广播小说选题、播讲、传播效果的特点。同时在广播媒介的视角下重新观照当代长篇小说,探讨声音对当代长篇小说的“二度创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文体结构、审美内涵、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及表现特点。除此之外,本书还从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的历史轨迹反思二十世纪尤其是当下文学创作的缺憾,比如文学如何大众化问题、文学根本宗旨问题、文学启蒙问题等,为当代文学批评及创作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目录

绪论

**章 “小说+广播”:“上帝”青睐的节目
**节 “小说+广播”:概念梳理与内涵辨析
第二节 小说与广播的历史遇合
第三节 小说与广播的精神共振

第二章 教化与普及:政治语境下的长篇小说广播传播
**节 广播网建设:长篇小说意识形态实践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十七年”长篇小说广播传播
第三节 评书广播与“红色经典”的经典化
第四节 广播小说:社会主义文艺的声音美学

第三章 引导与建构:启蒙思潮与长篇小说广播传播
**节 80年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的历史描述
第二节 鉴赏、改编与导播:小说广播编辑的主体性
——以叶咏梅为例
第三节 小说播读与长篇小说“二度创作”
第四节 小说广播的社会效应

第四章 介入与担当:世俗社会中的长篇小说广播传播
**节 媒介变局中的广播小说
第二节 广播小说的地域化与方言播读
第三节 90年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的内在驱力
第四节 追踪与介入:小说广播的现实情怀

第五章 坚守与弘扬:消费时代的长篇小说广播传播
**节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小说的坚守与新变
第二节 重播/重录与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再思考
第三节 广播小说故事化与受众心理
第四节 “互联网+”与广播小说的网络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节选

  “文革”十年的大部分时间,《小说连播》节目在各电台一度中断。1974年,中央台时断时续播出了《雁鸣湖畔》《千重浪》《晨光曲》《战地红缨》《金光大道》《海岛怒潮》等几部“文革”期间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鞍山电台试播评书《沸腾的群山》等。但除了少数几部作品外,大多因为“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而在听众那里反响平平。①  尽管“文革”结束于1976年10月,文学却没有马上出现繁荣的局面。长篇小说因为创作周期长,还不能成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艺术形式。据学者统计,1976年(10月以后)、1977年、1978年、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数量分别是5部、58部、65部、89部。②虽然从数量上看已经超过1957-1961年中国当代文学**个高峰期的总数且呈逐年递增之势,但在广播上播出的却并不多。一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版的大量长篇小说是对“十七年”小说的再版。“十七年”长篇小说几乎都被广播播出过,没必要再次改编。再者来说,即使是再版小说,因为大多仍带着“文艺黑线”的帽子,也不适合在广播上播出。杨沫回忆,“文革”后有地方广播电台决定重播《青春之歌》,但因为有意见认为“这部小说有不少地方描写了爱情,广播了,会不会毒害青年”而中断。③二是这一时期初版的长篇小说大多创作于“文革”期间,“文革”结束后即使出版,但在价值理念、叙事结构和话语方式方面因为“不符合现行政策”④不仅不能再版,更不可能通过广播传播。  随着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和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艺界开始了拨乱反正的工作,《小说连播》节目也迅速跟进。1978年下半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出《小说连续广播》节目,各省市电台在此前后也恢复了同类性质的节目。《小说连播》节目日益丰富,“历史小说、中外文学名著和革命回忆录纷纷进入长篇连播节目”⑤。  *先引起听众极大关注的是曹灿等人播读的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李自成》第二卷(上、中、下)出版于1976年12月,1977年7月再版了初版于1963年的《李自成》**卷。中央台很快录制播出了曹灿演播的《李自成》**、第二卷。几乎同时,《李自成》还被吉林台、鞍山台、黑龙江台改编播出。有资料表明:“197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由著名播音员曹灿、纪维时等人演播的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同时播出的还有已故评书演员杨田荣演播的新编评书《李自成》。这两部作品由许多电台交互播出,形成长篇小说广播的轰动效应,通过广播听故事成为一种新的时尚”。①《万山红遍》是黎如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74年5月到1976年5月。1977年,小说下卷出版后,中央台及二十多个省市电台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连续广播。  这一时期播出的长书除了《李自成》《万山红遍》外,还有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如魏巍的《东方》、曲波的《山呼海啸》、孟伟哉的《昨天的战争》等,根据“十七年”长篇小说改编的《小城春秋》《青春之歌》《红旗谱》等,根据现代长篇小说改编的《骆驼祥子》《虾球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刘志丹》等,根据外国长篇小说改编的《基督山伯爵》《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革命回忆录改编的《在彭总身边》《我的一家》等。  从听众的事后回忆可以看出,人们不减对《小说连播》节目的热情与忠诚。文化学者王沛人在70年代末正上初中,“每天中午放学后都赶回家,边吃饭边收听电台12点半的小说连播,每天只有半个小时,听过后总是觉得不过瘾,还会感到些许的落寞,然后一边回味着当天的情节,一边猜度和盼望着第二天的情节赶回学校上下午的课。如果中午没听到,那晚上就一定要听重播”。②作家王淼回忆了收听曲波的《山呼海啸》的情景:“那年冬天,每天傍晚放学回家,我都要趴在家中唯一的‘家用电器’前,收听曲波的《山呼海啸》,窗外北风呼啸,窗内一灯如豆,那是我童年难得的佳境。”《小说连播》给予王淼对文学、历史及生活方面更多的思考:“在那台镶嵌着红火炬的收音机前,我先后收听了曲波的《山呼海啸》、黎汝清的《万山红遍》,*后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卷),而因为姚先生的这本书,我也开始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随着年龄渐长,对姚先生笔下的李闯王就有点不以为然了,这分明又是一个‘高大全’吗,于是我在心中不止一次地坏笑:看你老姚如何收场,姚老果然越写越陷入困境,*后不得不草草作结。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王淼认为:“‘长篇小说连播’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我越来越感到自己需要更多的精神养料,而‘小人书’却无法完成这样的使命。”①  这一时期的《小说连播》不仅为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更配合了政治上的思想解放以及文艺上的拨乱反正。辽宁台在中央为彭德怀平反的时候,播出了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刘志丹》《在彭总身边》能够顺利播出,以文艺的方式向听众传达出否定“文革”的政治信息。《在彭总身边》是彭德怀原警卫景希珍口述、丁隆炎执笔整理的回忆录。该书在彭德怀1978年12月平反之前即已开始创作,1979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的党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部长胡耀邦注意到这本书,在9月中宣部的一次会议上说:“昨晚我躺在床上,一口气读完《在彭总身边》,写得很好,很感人。”②有了胡耀邦的肯定,北京台于1979年年底播出了齐越演播的《在彭总身边》,在听众中反响很大,半个月内就收到250多封听众来信。胡耀邦在看了北京台关于播出《在彭总身边》情况的报告后,在批示中建议“中央台也可以考虑再播一次”③。作品本身即已描绘出人物的“高大、无私、刚直不阿”,播音员齐越“感情真挚、饱满,声音浑厚,充溢着阳刚之气”,用声音演绎出“彭总的光辉形象”。④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作者简介

  刘成勇,男,1973年生,河南潢川人。武汉大学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对象。主要从事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与文化研究。在《民族文学研究》《江汉论坛》《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