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天伦父子情

天伦父子情

作者:臧乐安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5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72.3(7.3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天伦父子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771151
  • 条形码:9787560771151 ; 978-7-5607-711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天伦父子情 本书特色

臧克家,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该书为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之子臧乐安先生的回忆录,作者以个人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追忆了自己从出生一直到爸爸去世这一段生命历程,展现了时代风云激荡下父子二人的人生际遇以及背后透露出的浓浓的父子之情。

天伦父子情 内容简介

该书为有名诗人臧克家之子臧乐安先生的回忆录,记述了他与父亲的生活经历与生命历程,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折射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文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并附有两人间的信笺,是研究臧克家先生生平的珍贵的手资料。

天伦父子情 目录

童年的遥远记忆
千山万水隔不断的牵挂和思念
和爸爸一起在上海的岁月
爸爸护佑我们走上革命的道路
始终在爸爸的关爱之下
一本《诗刊》创刊号背后的故事
爸爸终身*大的遗憾
爸爸的哈尔滨之行
“非常时期”漫忆
送爸爸去干校
《赞歌》发表的前前后后
随爸爸陪姚雪垠先生看望茅公
短诗《泪》的遭遇
我们为爸爸操办茅公和靖华老伯的寿宴跑腿
一家四代山大人
小事琐忆
三封生日信透露出爸爸心境的变迁
离合寻常事天涯近家门
爸爸教我们尽孝道
为爸爸编书
我和爸爸斗寿长
驾鹤西归
魂归故里
附录:臧克家致臧乐安、汪本静等的信(128封)
展开全部

天伦父子情 节选

  童年的遥远记忆  1930年10月4日,我出生在青岛。而我的故乡,是离青岛不远的山东诸城臧家庄。  诸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面积虽不算大,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古时是恐龙的聚居地,因此被称为“龙城”。这里也是舜帝的故乡,自古精英辈出。在诸城境内,有马耳山和常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用“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的诗句形容马耳山,而《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当年他在密州(诸城古称)任知州时为在常山打猎而作,那“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气概,千古称颂。  臧家庄在诸城县城西南,离县城十八里地。我们家属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祖上在清朝为官,堂号“南凝翠轩”。我的曾祖父臧俞臣和祖父臧统基参加过辛亥革命,失败后曾流亡山村。  我的爸爸臧克家,字孝荃,1905年10月8日出生在家乡,出生时已家道中落。他从小和穷孩子们一起玩耍,目睹了乡村里的贫富差距和农民疾苦。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学养深厚。爸爸自幼在浓厚的诗词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颇受影响。爸爸在家乡读过私塾,读过初小,背诵了六十多篇古文,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四岁时,爸爸考入诸城的小学,才从农村进入了城市。1923年,爸爸到济南进人山东省立**师范学校读书,受到“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尤其是新诗作品,受郭沫若先生新诗的影响*大。  在革命思潮的推动下,因极端不满反动军阀张宗昌的黑暗统治,爸爸后期师范只读了一年,便与同学结伴奔向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1927年初,爸爸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黄埔六期),在军校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参加了讨伐叛军夏斗寅的战役。半年后风云突变,因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爸爸潜回家乡,又受到国民党县党部通缉,被迫流亡到东北。  1929年秋,爸爸回到家乡。第二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师从闻一多先生,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历程。1933年,爸爸的处女诗作《烙印》自费出版,受到了众多文坛前辈的肯定,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那一年,我三岁。  我的爸爸臧克家和妈妈王慧兰,1928年农历四月在家乡结婚。妈妈王慧兰,字者香,又名深汀,诸城相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兄弟众多。因妈妈的兄长也就是我的五舅王深林和爸爸相熟,爸爸由此认识了慧兰妈妈。慧兰妈妈聪慧大方,性格刚强,婚后和爸爸十分恩爱。  1929年8月10日,哥哥臧乐源出生于济南,未出满月就被爸爸妈妈送回了家乡,交由祖母和姑姑抚养。第二年10月我在青岛出生,刚出满月也被送回了家乡。家里为哥哥和我一人请了一个奶妈。有了家乡祖母和姑姑这样一个可靠的后方,爸爸妈妈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外面干他们的事业,而我们哥俩则成了祖母和姑姑心上的宝贝和生活中无法舍弃的“小累赘”。  打记事起,我就知道我们家里有祖母、姑姑、哥哥和我,还有跟我们住在一起的哥哥的奶妈老傅和家在本村的长工姚启祥。爸爸先是在山东大学读书,毕业后又在临清中学任教。爸爸和妈妈长年在外,只是寒暑假难得回来住几天。祖母和姑姑让我们喊爸爸“大大”,喊妈妈“婶婶”,对于他们,我们感到很陌生。  爸爸妈妈在外工作,我和哥哥与祖母、姑姑相依为命。我们哥儿俩是在农村长大的,我十五岁之前基本上没离开过农村。小的时候,每年春天,鸟儿下蛋的时节,哥哥和我到墙洞里摸麻雀蛋,爬到树上掏鸟巢。夏天和秋天,哥哥和我经常光着脊梁、赤着脚在田野里奔跑,到地里逮蚂蚱。夏天雨后傍晚,到树林里捉蝉的幼虫,即“知了猴”。下河游泳,摸小鱼小虾,在河滩上挖蛤蜊,更是我们喜爱的游戏。在收获的季节,哥哥和我也没闲着,夏收时跟着拣麦穗,秋收时跟着拣豆棵,在收获过的河滩花生地里,用小镢头翻动沙土,寻找落下的花生。一个收获季节下来,也能拣几斤粮食、几斤花生,自己劳动,自己享用,心里美滋滋的。  我们热爱农村。我们就是在农村的土地上一天天长大的,我们就是从农村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土地质朴、无私的奉献精神,也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雕琢了我们的性格。  小时候,在我的印象中,爸爸高高的、瘦瘦的,头上戴一顶礼帽或草帽,身上穿一件蓝色或黑色的长大褂,很是帅气。那时我们根本不知道爸爸是诗人,但在我们心目中,爸爸非常了不起。  我和哥哥一直生活在乡下,没见过世面,很认生。有一次,爸爸妈妈回家来,我见到“陌生人”,一下子爬到树上躲了起来。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回答:家里来“客人”了。  爸爸妈妈很关心哥哥和我,为我们买来了图画书、铅笔,还有可以画画的彩色笔。我们见到礼物,非常高兴,但只要爸爸妈妈一提出把我们带出去上学,就什么都不想要了。  记忆中大约是1936年夏天,我们在诸城县城一位亲戚家借住,爸爸妈妈来到我们身边,告诉我们,这次一定要带哥哥到临清去上学。哥哥闻听哭闹起来,说什么也不去。我吓得趴在床上,头也不敢抬,记得妈妈还在我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后来,哥哥终于没有去,我非常高兴,心里想,哥哥要是真走了,我一人孤孤单单,谁跟我玩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年年底,爸爸妈妈抛家舍业,外出抗日。他们先是准备投奔延安,到了西安后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等待消息之际,突然接到了五舅王深林的电报,告诉他们徐州战事吃紧,让他们火速赶往徐州。因为徐州是前线,“那里*接近敌人”,爸爸妈妈立即动身前往徐州。在徐州第五战区青年军团,爸爸担任教官,妈妈任女生队教导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时,爸爸还断断续续给家里来信,告知他们的行踪。也是从爸爸的来信中我们得知,1938年因性格不合,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