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

作者:李生京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8.5(7.2折) 定价  ¥10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81819
  • 条形码:9787520381819 ; 978-7-5203-818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是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以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度改革为研究主线,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研究结点,以开放、创新、协调、共享,去边界、产教融合及充分就业为基本假定前提,解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背景下的学分制度改革问题。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 目录

导论
**章 破题背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跨界转型
**节 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难点问题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结点问题
第四节 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路径探析
第五节 关于成立北部湾产业大学的构想

第二章 发展进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变革
**节 线上教育运行模式的学分制度危机
第二节 疫情防控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学分制度变革
第三节 后疫情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度改革取向探析

第三章 学分积累与转换:基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节 美国社区学院及其学分转换机制的史学分析
第二节 基于欧洲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韩国学分银行发展路径探析
第四节 中国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实践探索

第四章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教育经济学问题
**节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教育生产力问题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教育生产关系问题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经济基础问题
第四节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上层建筑问题

第五章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假定前提
**节 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产业
第二节 法治先行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运行
第三节 充分就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导向

第六章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体系建设
**节 高等职业教育资历架构建设
第二节 非学历职业资历架构建设
第三节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

第七章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微观运行
**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双轨运行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资历架构下的产业循环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跨界运营
第四节 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高效运行

附录一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发展的建议——创新办学体制、开放教育资源、摸着石头过河
附录二 建立吉林市国家职业教育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议
附录三 推进职业教育开放发展的建议
附录四 我向总理说句话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 节选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  一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法治建设问题  文化发展、体制创新、要素准入的法治环境,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生产关系的首要前提。推进文化发展、体制创新、要素准入的法制建设,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的**要务。  1.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发展的法治建设问题  人类学之父英国人E.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源于20世纪初期晚清民国时期实业救国与职业教育的产生阶段,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跨越了明末清初的实业教育文化、民国期间的职业教育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技术教育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一经面世就身兼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和双重属性,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自身发展的文化特色,它既是高等教育的,又是职业教育的;既是院校教育的,又是岗位教育的;既是人文教育的,又是技术教育的;既是素质教育的,又是能力教育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已经越过萌芽期和成长期走向成熟期的发展阶段。以就业为导向、对外开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集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作过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理念得到了国民的认可和信赖。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入跨界、转型、升级的深水区。在这个深水区,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文化建设问题也伴随着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步伐浮出了水面。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化的文化建设,包括学习成果认定的评价文化,以人为本(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教学文化,技术教育创新的学术文化,创业实践的职业修养文化等。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文化建设需要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引领,需要改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生产关系,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力倒逼机制的推进。在这一进程中,需要国家立法、政府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制度建设的有序跟进,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产业化运营。  2.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的法治建设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治国理念,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创新、建设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生产关系奠定了科学的逻辑起点。如果沿着这个逻辑起点的坐标展开推论,那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共享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协调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关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绿色发展,将构成“十三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的核心内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创新需要法治建设保驾护航,也就是说需要上层建筑对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关系施加反作用的动能。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准入门槛,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法人行为;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需要国家立法,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多元化发展,逐步实现国有高等职业院校财产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合一;共享社会职业教育资源,需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开放,特别是国有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和社会生产性资源的转化;协调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关系,需要各级政府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和横向(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社会培训机构)链接的立体对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绿色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统筹规划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宏观调控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循环的运行机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有序对接。  3.高等职业教育要素准入的法治建设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要素,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运行过程中的资源集合。从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法人,土地和企业不动产固定资本、投资者资金、股权、技术等要素资本,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通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术科研院所)教育教学的实践环境、设施和设备,教育教学结构、专业和课程结构、制度体系及其一切可以转换为教材资源的信息资本。高等职业教育要素准入,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要素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的资源配置。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发展的态势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将呈现两种市场类型,一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一种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类型。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和有条件开放的体制机制下,高等职业教育完全竞争市场机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建立起来,垄断竞争的市场机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法人自主权的逐步扩大逐渐显现。尽管完全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周期,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引入市场机制已经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得市场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要素成为可能,为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打开了方便之门。市场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要素的首要前提是国家、政府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保障有力、管理有序、运行有章的法治环境。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法治需求,包括国家立法和相关的制度规范,政府部门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制订的规章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之间通过章程或协议订立的有效法律文件。  ……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研究 作者简介

  李生京,1956年生,北京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吉林市情报学专业学术带头人。主持教育部、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吉林省教育厅科研规划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情报科学》《高等农业教育》《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现代情报》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含中文核心期刊9篇,其中重要核心期刊2篇)。获国家奖励2项,省级社科成果奖励7项,市级社科成果奖励2项。为“十五”计划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议《切合我国国情确立职教社会化改革发展方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分别于2001年和2011年被国家计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采纳。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