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李斌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9(5.5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14334
  • 条形码:9787576014334 ; 978-7-5760-143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本书特色

特色学校办学,校长用书,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体系设计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围绕“天籁教育”的教育文化理念,从课堂教学、学校空间、管理等方面主张回归原生态的教育形态特征,引导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引领师生精神生命成长、释放学生天性、展现学校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为福清市滨江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案例,帮助年轻的一线小学解决学校声名远扬和内涵相对不足的矛盾。学校根据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与发展导向,决定以“声音”作为学校文化切入点,以“天籁”为学校核心价值追求,吸纳山水文化的精髓,建立富有校本特色的“三声”文化体系,引领学校发展。在琅琅书声、爽朗笑声、悦耳歌声中,感受“三声”文化的魅力,打造全新概念的“天籁校园”,兴底蕴深厚之学堂,育内外兼修之桃李,使学校成为师生知识的殿堂、艺术的乐园、快乐的家园。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目录

序 倾听生命的天籁

前言 追寻天籁般的教育境界

**章 “天籁教育”的时代背景
任何教育思想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架构,都是教育实践孕育而生的。“天籁教育”亦如此,它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追求纯粹、灵性、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素质教育实践形态,是学校“三声”文化的深耕,是立足当代宏观历史背景和学校微观情境所作出的选择,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一次融合与创新,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唤醒、追索和顶层立意,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浸润。
一、 学校文化变革的边走边看
二、 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 教育思想的一次唤醒与浸润

第二章 “天籁教育”的美学境界
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一声简单的问候,一句淡淡的鼓励,一句普通的应答,一声平凡的叮咛,也会在儿童的心海投下点点帆影,让心湖荡开圈圈涟漪,让心灵的天空像雨后初霁,澄澈、明净、愉悦、空灵、温馨……是啊,教育是一种天籁般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无限可能,总有一首歌可以唱响生命的天籁。只要用心去聆听,时时都有天籁之音;只要勇敢去探索,处处都有天籁之境。
一、 “三声”文化的价值叩问
二、 教育理应纯粹、自然、灵性

第三章 “天籁教育”的育人品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籁教育”脉延龙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立足当代宏观文化架构,贴近儿童身心特点。我们给孩子的心灵花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使他们拥山之德,怀水之志,充满向上的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三声”校园文化的引领下,阳光、聪慧、博雅、多艺的少年儿童在茁壮成长,“天籁教育”正焕发出独有的魅力。
一、 阳光美少年
二、 聪慧美少年
三、 博雅美少年
四、 多艺美少年

第四章 “天籁教育”的课程体系
让每一个孩子感受生命的天籁,是学校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里,课程即生命美学,是曼妙的诗篇;在这里,课程即美好期待,是儿童成长的礼物;在这里,课程即自然生长,是跳动的旋律;在这里,课程即文化追寻,是成长的印迹。学校是美好事物的荟萃地,尊重儿童的个性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让书声琅琅、歌声嘹亮、笑声阵阵,让每一个生命沉浸于天籁之声。
一、 感受生命的天籁
二、 *好的成长礼物
三、 遇见“好声音”
四、 多维途径推进课程建设
五、 让课程变革落地

第五章 “天籁教育”的教学策略
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可以表征为教育的一种至纯追求。教育无声,教育无痕;教育有声,教育有色,这些说法并不矛盾。“天籁教育”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呈现出自由呼吸的感觉,是生命本然的样子。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课堂是一场生命旅程,洋溢着生命光彩、充满诗意与美好,孩子们从课堂中能得到愉悦、幸福和满足。
一、 课堂,自由呼吸的感觉
二、 课堂,生命本然的样子

第六章 “天籁教育”的空间文化
花圃草地,蓬勃着春的绿意;诗情花语,流淌着爱的甜蜜;梦想花开,幸福在这里落地。遵循天性,守护天真,维护天成,让学校这一天籁之境成为会说话的风景。我们以活跃的空间布局诠释课程的深刻内涵,让校园空间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大限度地让每一个物理空间释放教育能量。我们努力突破教室和校园围墙的限制,让社区、大自然和各种场馆成为课程深度推进的生命空间。
一、 恢弘大气的广场文化
二、 轻灵逸致的厅馆文化
三、 质朴自然的楼层文化
四、 舒然惬意的廊道文化

第七章 “天籁教育”的专业姿态
爱是*美的语言,是教育艺术的魅力所在,学校应该成为追寻生命天籁的地方。因为爱,生命才会是天籁,情之深深,爱之濛濛,这是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热烈的情怀。因此,我们提出“爱到深处,生命尽是天籁”之理念。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信仰和精神图腾。我们将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追寻天籁,追逐梦想,探索教育的诗和远方,追寻天籁般的教育生活。
一、 因有爱,才天籁
二、 追寻天籁般的教育生活
三、 教师的五项修炼
四、 向着梦想奔跑

第八章 “天籁教育”的管理思维
追溯教育之本源,追问教育之初心。一所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学校,必须具备理念先进、方法多元的管理,通过管理进行人文关怀,实施愿景激励,促进内在觉醒,创造和谐家园,做到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促保障,以管理促发展。教育,是一种信仰,一种坚守,一种情怀。朝气蓬勃的学校,总是承载着山的坚韧,水的智慧,且行且歌,驶向幸福的彼岸。
一、 走向内在觉醒的文化管理
二、 注重愿景激励的梦想管理
三、 秉持人文关怀的微笑管理
四、 饱含温馨和谐的情境管理

后记
展开全部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节选

后 记 教育乃国之重器,民生之根本,民族之未来,不可不察。校长使命在肩,任重道远,唯有不断探索,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校发展,方能成就师生,福泽一方。多年来,我孜孜以求寻找兴校发展之路,夙兴夜寐探索科学育人之道。 一路走来,有彷徨,有困惑,有激动,也有喜悦,秉持*初的教育梦想,始终执着于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学校文化,以灵动、丰盈的课程引领师生精神生命成长,初心不改,坚韧前行。感谢福建教育学院专家团队的培养,感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教授的提点,他们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眺望远方希望的麦田,鼓舞我向着校长专业化的梦想执着前行。我还要感谢滨江小学教育集团亲爱的伙伴们,在这段文化苦旅中结伴而行,共探未竟。 苏霍姆林斯基说: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办学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我以为,这种办学思想绝不是固化、僵硬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呈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唯如此,才符合事物发展以及人类认知规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水滴石穿的坚韧,绳锯木断的毅力,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断打磨,才能臻于完善,使文化润泽校园,成就孩子们的美好人生,成就教师们的专业梦想,实现教育立德树人之神圣使命。 始生之物,其形必陋,拙陋文笔,羞见方家,恳请诸位斧正。 福清市滨江小学校长 李斌 2020年11月2日

倾听生命的天籁:“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简介

李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福清市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工程培养人。现任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党总支书记。曾荣膺“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辅导员”“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福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担任正职校长15年来,他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致力于探索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他创意独具特色的“三声”校园文化,及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的“天籁教育”,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杨四根,笔名杨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