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四辑)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四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26cm 页数: 266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2.1(6.6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四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2005626
  • 条形码:9787572005626 ; 978-7-5720-056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四辑)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学师生,语言文字工作者《汉语史学报》是我国古汉语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术集刊,刊发的论文代表了汉语史研究的zuigao水平,反映了汉语史研究领域zuixin的学术动态,是研究汉语史 的**参考书。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汉语史研究论文23篇, 主要分为音韵、语法、文字和训诂词汇四个版块, 另设研究生论坛, 反映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新成果。音韵方面涉及敦煌音义、近代韵书、注释反切、中古音研究史、清初官话、同源词音转等内容 ; 方言、语法方面涉及语法化、词序、“数+量+名”格式、语体语法、复句关联标记等内容 ; 文字方面涉及石刻文字考证和汉字形义关系等内容 ; 训诂词汇方面涉及概念表达方式和名物词的历史演变、诗歌用典和宝卷词语考释、出土文献词义训诂等内容。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四辑) 目录

从新反切层的角度看敦煌残卷《周易音义》性质 《韵学骊珠》与清代吴语的文白之别 基於合韵理论的古韵排序及音值构拟相关问题 从胡三省自注反切与徵引反切的比较看他的审音标准 高本汉的中古音研究平议——基於等韵的视角 清末民初山东官话文献的罗马字拼音方案 广东开平粤语“紧”的语法化 早期宁波话动词和动词短语带受事的词序研究 《“数+量+名”格式形成机制刍议》指误 从语体语法理论看《左传》中的工具类[X以VP]式 佛经翻译对“时”的语法化之影响 汉语偏正复句关联标记的功能演变及其动因研究 六朝石刻讹混俗字续考 {瞅}的历时用字典地域分布 汉字形义的组合同化与新词的孳生一一以“游”“漙”“蔬”“竚”“眝”“湓”为例 也论“倒酒”概念表达方式的现状与历史 从器物的历史发展看“樽”和“瓶”的语言演变 慧琳《一切经音义》订误十则 明诗用典考释三则 《伏魔宝卷》词语考释 《乐城集》校勘纠误二则 研究生论坛 从文献与词汇角度考辨《辩意长者子经》的译出时代 以“辟”为例谈谈先秦出土文献所见词汇的非常用义 “成”字清初官话音小考——兼论纳兰容若满名Cengde改Singde之灵感 炊、嗤、哈音转关系考
展开全部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四辑) 节选

高本漢的中古音研究平議 ——基於等韻的視角 馬德強 關於高本漢中古音研究的步驟,各類通論性著作一般都會有介紹,已為大家所熟知。整體而言,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階段,選擇《切韻》音系作為中古音的代表,將它的音類整理出來,然後將其放入等韻框架,為其賦上一套等韻名目,即攝、等、開合、七音、清濁之類。第二階段,以各類等韻要素作為審音的依據,參考各地方言為中古音類擬音。很明顯,高本漢的中古音研究是建立在等韻基礎上的,這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大關鍵。 學術界習慣上稱高本漢的工作是構擬或者重建。高氏本人在法文原著裡使用的詞是reconstruire/reconstruction。可嚴格說來,他的研究程序與當時歐洲盛行的構擬模式有顯著差異。歐洲興起的歷史比較法到了二十世紀初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但高本漢對這種方法並不滿意。他曾明確說過: 構擬的方法很久以前就完備了,並被應用於許多語言研究領域,但是我沒有僅僅滿足於這種方法,因為它不能解決我要解決的全部問題。(高本漢1946/2010:24) 高本漢結合漢語研究的實際情況對歷史比較法進行了改造。當時的漢語方言調查很不充分,能見到的一些方言材料主要是傳教士留下來的,數量不足而且質量粗疏。他親自調查了一些方言點,再加上借用別人的部分成果,收集的資料一共有三十三處(包括四種譯音資料)。這對幅員遼闊的漢語方言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這些材料分佈很不均衡,多集中在北方。可是就構擬中古音系而言,南方方言的參考價值更大。高本漢曾經為找不到足夠多的南方地區的方言材料而苦惱過(馬悅然2009:98)。材料的不足勢必影響歷史比較法的有效實施。在這種情況下,高本漢入鄉隨俗,充分利用歷史文獻資源,將韻書、韻圖與歷史比較法巧妙結合起來,先根據歷史文獻定音類,然後再根據方言差異定音值。所擬的音除了能解釋各地方言的演變,還必須能與“歷史上的舊材料相合”。這樣就避免了單純使用歷史比較法帶來的缺陷,使所擬的音有確定的年代,因為《切韻》音系的年代是明確的,即“紀元五百年到六百年之間的一個語言”。可以看出,高本漢使用的其實是“中國化”了的歷史比較法,與盛行於西歐的經典版本有顯著差異。 高本漢的一段話頗能說明他的工作性質: 為研究漢語語音的演變,我們首先以古書上的材料為主,如反切跟韻表,儘量的來試定古代漢語的音系。這樣我們就定出古代音韻的分類:哪些字是有x聲母的,哪些字是有y韻母的等等。若想把這些x,y拿確切的音值代出來,這些古書上的材料就不夠了。那我們就得利用一批*重要的材料,就是現代方言。在把現代方言的音彙開始流覽一下以後,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應用到歷史的語音上了。(高本漢1926/1994:451) 在等韻框架內用攝、等、開合為中古音類定位,這種工作相當於是列出音韻學裡的一些代數方程式;而比較各地方言為中古音類擬音等於是為代數方程式裡的x、y賦值。中古音類是已經確定好的,比較法只是為這些音類作注解,其實是用音標符號詮釋歷史音類。這可以看成是音韻學領域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四辑) 作者简介

王云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汉语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古汉语读本》《中古汉语词汇史》《六朝诗歌词语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