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现代哲学史论(上、下)

中国现代哲学史论(上、下)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小16开B 页数: 112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54.8(7.1折) 定价  ¥2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现代哲学史论(上、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14856
  • 条形码:9787010214856 ; 978-7-01-02148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现代哲学史论(上、下)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之纪念文集。 本书力图不遗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之重要哲学家,不阙当今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之著名学者。 本书既是一部有分量的中国现代哲学史,又是一部有意思的中国现代哲学家传记集,且作者均为名家。

中国现代哲学史论(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文章67篇,分上下编。上编为总论,一论“中国哲学研究之方法论”,一论“现代中国哲学变迁之大势”。下编为分论,对已故冯友兰、金岳霖、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艾思奇、杨献珍、郭沫若、侯外庐、张岱年、任继愈、石峻、朱伯崑和汤一介等哲学家之哲学创造或哲学史研究之贡献,加以阐述。书稿之编选设想为“双不遗”:即不遗重要哲学家,不遗著名学者。换言之,前代著名哲学家应均有研究他们之文,当代著名学者应各有他们研究之文。这样就达到了既展示中国现代哲学发展之概况,也呈现当代中国现代哲学学界之风貌的目的。由此也构成本书稿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价值之所在,即:当代著名学者研究前代著名哲学家之作。贯穿起来,既是一部有分量的中国现代哲学史,又是一部有意思的中国现代哲学家传记集,且作者均为名家。

中国现代哲学史论(上、下) 目录

前言 上编 总论 百年中国哲学的三次革命——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而作 许全兴 论道德遗产的抽象继承问题——兼论诠释学视野中的文化传承问题 陈来 “中国现代性”的追寻——对现代中国哲学发展主线的一种描述 侯才 论三种资源的会通与创新 宋志明 中国现代哲学主题刍议——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些回顾与思考 田文军 现代中国哲学的身份意识和形态特征 景海峰 作为时代的自我理解的哲学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的一个向度 高瑞泉 关于“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的再思考 李维武 试论“中国哲学史学史” 柴文华 中国哲学研究反思:超越“以西释中” 乔清举 中国现代哲学再开展的逻辑理路 周海春 从“经”“纬”维度看中国哲学史的五种诠释体例 王向清 沈款 从突破“两军对垒”到关注“合法性”——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趋向 陈卫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述论 曹树明 比较哲学的“第三条路线”——一个方法论的讨论 姚新中 生活中的逻辑分析与直觉思维 瑚军 “两极相联”与中西之间——论欧洲近代哲学中的儒家哲学元素 张允熠 “休谟法则”与中国现代哲学思潮 卢兴 从三个“文化宣言”看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努力——以民族精神自我挺立为视角 李宗桂 论中国现代哲学的现代化——“新外王”亦须“新内圣” 耿彦君 中国现代自由三义——一个导论 蔡志栋 中国哲学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王国良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 杨翰卿 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 李翔海 下编 分论 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主流学派 杜运辉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李青 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环节 毛卫平 庄子本颜氏之儒:郭沫若“自注”的思想史真相 杨海文 现代新儒家对船山人性论的理解与诠释 方红姣 冲决重重罗网令人人自立而平等 阮青 五四启蒙思想家的化约倾向与突破 张天行 康有为《论语》观析论 曹润青 化合古今东西以建设新文化——梁启超新文化思想研究 王雅 论张锡勤先生的梁启超思想研究 魏义霞 李洪杨 他没有完成什么,却几乎开创了一切——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胡适 乔清举 论“第三代新儒家” 姚才刚 芦仕晋 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与马一浮 郭齐勇 马一浮的精神以及“六艺论”与《群经统类》 何俊 马一浮对《论语》的现代诠释 许宁 熊十力“新唯识论”之本体宇宙论梳释 胡治洪 抑扬古今抒泄孤怀——熊十力《重印周易变通解序》发微 李振纲 《新编总结》与冯友兰后期哲学思想之转变 李景林 试论冯友兰新理学对旧理学的超越 范鹏 从冯友兰论孔子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 高秀昌 一个“分析的”现代儒学 陈鹏 冯友兰“新理学”若干问题刍议 李承贵 中道哲学的人生践履——兼论冯友兰先生的教育思想 刘长城 从欲望到觉解——冯友兰人生哲学的演变及归宿 程林 中国哲学的魅力——读三联书店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 单纯 论方东美对西方哲学二元分立的评定 杜保瑞 金岳霖与实证主义 王中江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新论 张学智 论良知的呈现 程志华 智的直觉与善相——牟宗三道德存有论及其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杨泽波 心性学与现代性的纠结及出路——对现代心性儒学的批判性反思 樊志辉 曹颖 唐君毅中国哲学史观与儒家情怀 许敬辉 汤用彤对传统儒学现代转化的贡献——以理学救国论为例 赵建永 以“知识论主义”开辟新子学时代——张东荪“知识学”三论 张耀南 评李达早期的唯物史观著作——读《李达文集》**卷 韩树英 远见卓识的引路者——略论侯外庐先生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卓越贡献 张岂之 张岱年与二十世纪中国哲学 方克立 重读张岱年先生的《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十周年 李存山 张岱年“新气学”与中国哲学之现代发展 蒋国保 认识论的广义视域 杨国荣 任继愈的四个“仍然坚持”和一个“不坚持” 李申 石峻先生《略论中国人性学说之演变》研究 向世陵 论冯契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超越 李伏清 哲学与经学之间——朱伯岜先生《易学哲学史》的贡献 王博 萧萐父先生评传 郭齐勇 比较哲学三款六式框架——汤公一介师论Matteo Ricci文之格式的分析 钱爽 张耀南 面向生活的比较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研究 郑淑媛
展开全部

中国现代哲学史论(上、下) 作者简介

乔清举,中央党校督学、教授、博导。河南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项目专家,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题组研究成员。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友兰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发表中、英、日、韩语种论文百余篇;撰写《中国哲学史简明教程》、《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河流的文化生命》、《儒家生态文化》、《儒家生态思想通论》等专著十余部;在中央党校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哲学前沿问题”、“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建设”、“阳明心学的意义与价值”等讲题。张耀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自然国学评论》主编。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文化书院国学院特聘导师,北京什刹海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国学等。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核心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并在《哲学与文化》(A&HCI)、《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等海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所撰论文近40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知名报刊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 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包括《中国儒学史?近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哲学批评史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张东荪知识论研究》(台湾洪叶文化1995年版)等。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著作或论文曾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2012)、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3)、首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201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2006)、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4、2009)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