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过程哲学思潮与课程变革研究

过程哲学思潮与课程变革研究

作者:王洪席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24cm 页数: 245页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66.9(7.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过程哲学思潮与课程变革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78680
  • 条形码:9787520378680 ; 978-7-5203-786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过程哲学思潮与课程变革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将过程哲学思想与我国课程理论建构以及实践变革所建立起的联结和融通,无疑也可看作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重新审视这一变动不居且生机勃勃的课程领域。所以,本书的学术努力与核心诉求,就是希望能为学界勾勒、描绘出一幅永恒处于动态生成、彼此关联且呈创造性和谐之态的课程图景。

过程哲学思潮与课程变革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浸淫于牛顿式机械论宇宙观的传统实体课程思想展开检讨、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 凭依于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当代过程哲学思想, 来展开过程课程思想和实践的探讨与变革, 它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理解、体悟课程“质的丰富性”可以敞开新的学术视野、“思维面向”与创生可能性。

过程哲学思潮与课程变革研究 目录

绪论 课程变革需要课程观念的历险
一 观念历险属于人类文明的本质
二 课程变革要规避“停滞观念”的危害
三 “思想市场”的培育激发课程观念历险
四 课程观念历险推动课程变革创新
**章 “新的生长点”:当代过程哲学思潮概论
一 当代过程哲学思潮的发展脉络
(一)始于怀特海“哈佛时期”的创立
(二)历经过程哲学“四代传人”的推动
(三)在中国“场域”的深化与发展
二 当代过程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
(一)怀特海
(二)小约翰·柯布
(三)大卫·格里芬
(四)王治河
三 当代过程哲学思潮的核心思想
(一)有机宇宙论
(二)关系性思维
(三)整合化意识
(四)“创造性原理”
第二章 症结剖析:实体哲学视角下的课程发展困境
一 实体性思维与课程知识的“确定性”旨趣
(一)实体性思维释义
(二)实体性的课程知识观失范
二 实体性语言与课程过程性品质的消弭
(一)安乐哲指称的“实体性语言”
(二)“实体主义视角”下的课程语言困境
三 “主义化”逻辑与课程范式的“单向度”症结
(一)“范式”以及“课程范式”界说
(二)“单向度”:传统课程范式的内在症结
第三章 基点澄清:过程课程愿景的理性阐释
一 “过程原理”与课程的过程性本质定位
(一)对已有课程本质观的反思
(二)“过程原理”与课程的过程性本质
二 “摄入”概念与课程的“简单位置”症结扬弃
(一)怀特海的“摄入”概念及其张力
(二)学校课程组织的“有机性”界定
(三)基于“摄入”概念的主题式课程组织
三 “动力学的过程分析法”与课程静态结构分析的突破
(一)怀特海的“动力学的过程分析法”诠释
(二)将课程作为一个“事件性过程”来加以体认
(三)将“课程事实”性质的流动性作为基本假设
第四章 “工具重设”:对课程语言的反思与变革
一 课程研究的“语言意识”自觉
(一)课程研究的“语言视角”
(二)课程语言的“符号潜能”激发
(三)课程语言的流变及其异质品性
(四)课程语言流变现象的省思
二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语言观
(一)批判了实体语言,并创生了大量的过程性语言
(二)对语言的洞察需运用“想象力的飞跃”
(三)对语言充分表达“命题”之局限的警觉
三 过程性课程语言构筑的探索
(一)多尔的“过程性课程语言”构筑
(二)派纳的课程“词型转换”突破
四 从实体性到过程性:我国课程语言变革的时代走向
(一)课程变革需要对课程语言“重新进行设计”
(二)过程性课程语言彰显了新课程改革理念
(三)过程性课程语言更加契合“中国人的”课程经验
(四)警惕实体性课程语言的欺骗功能
第五章 “生成发展之思”:课程理论构建的图景勾勒
一 构建“内在一致性”且“逻辑完满性”的课程理论
(一)课程理论的深层价值
(二)课程理论构建的两种“理性理想”
(三)对课程理论体系的局限性要有正确的认识
二 课程理论构建的起始阶段是开展“收集”工作
(一)拓展“收集”工作的理论视域
(二)深耕“收集”工作的历史向度
(三)增强“收集”工作的“实践关怀”
三 课程理论构建要借重哲学式的“思辨方法”
(一)怀特海对“思辨方法”的合法性辩护
(二)课程理论构建要遵循理性化的“思辨程序”
四 课程理论构建需强化课程历史研究
(一)课程研究的“历史意识”缺失
(二)课程历史研究的过程进步史观
(三)课程历史研究的核心性议题
(四)课程理论构建要汲取课程历史智慧
五 课程理论构建应规避“误置具体性之谬误”
(一)勿用抽象的课程理论来“解释”所有的“课程具体”
(二)不宜混同抽象课程概念与具体课程样态的差异
(三)课程理论构建要紧密关联课程“事件性过程”
第六章 “创造性转化”:过程哲学视域下的课程改革探索
一 怀特海的过程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诉求
(一)教育主题: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二)教育目的:“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三)教育过程:“充满活力的有节奏性的跃动”
(四)教育风格:“智者的*高德性”
二 基于过程哲学思想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过程中创生”: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反思
(二)秉承“过程性思维”:实施渐进式的课程改革模式
(三)激发“边缘革命”:探寻课程改革的多元路径
(四)恪守“自主性原则”:深化学校课程的有效性供给
(五)确立“享受式”学习观: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力
三 “超越对话”理念下的中国教学文化传统之创造性转化
(一)柯布“超越对话”理念的多重意义
(二)中国教学文化传统的内在流弊及表征
(三)创造性转化的丰富
展开全部

过程哲学思潮与课程变革研究 作者简介

王洪席,男,1982年生,河南鹿邑人,教育学博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评价等。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署名)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