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作者:张燕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5.4(3.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654620
  • 条形码:9787516654620 ; 978-7-5166-546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是山东艺术学院张燕博士的一本艺术理论方面的专著,《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主要由序、前言、传统雕塑的发展、传统雕塑的种类形式、传统雕塑的特点、传统雕塑面临的困境、传统雕塑困境形成的原因、解决传统雕塑困境的方法等章节组成,《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全书以传统雕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传统雕塑的发展历程、种类形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雕塑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导向正确,结构合理,达到了出版水平,对相关人员有参考价值。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目录

**章 传统雕塑的发展
**节 传统雕塑的起源
第二节 传统雕塑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传统雕塑的种类
**节 按材料分类
第二节 按技法分类
第三节 按用途分类

第三章 传统雕塑的特点
**节 取材于自然,蕴含自然美
第二节 注重写意空间,具有含蓄美
第三节 多种手法并用,极具灵活美
第四节 古代文化传承,具有传统美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传统雕塑面临的困境
**节 传承人稀少
第二节 传统雕塑耗费时间长
第三节 传统雕塑文化宣传不到位
第四节 传统技法失传
第五节 整体行业规模狭小
第六节 雕塑消费水平低

第五章 传统雕塑困境形成的原因
**节 现代技术的影响
第二节 传统雕塑艺术审美的变化
第三节 西方雕塑文化的冲击
第四节 传统匠人的敝帚自珍
第五节 主流文化不认可
第六节 传统工艺缺乏更新换代
第七节 没有吸收外来文化
第八节 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引导

第六章 解决传统雕塑困境的方法
**节 政策引导
第二节 建立行业协会
第三节 进行技法创新
第四节 吸收时代文化
第五节 塑造传统雕塑形象
第六节 加强创意

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节选

  《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国古代传统雕塑取材于自然,在创作上更是讲求不设不施和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效果,因此其整体创作与作品呈现都突显出了一种自然的美感。例如,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墓葬雕塑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自然之美,其中以《马踏匈奴》*具有代表性。《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前石刻*重要的一件作品,其采用了象征手法,以气势雄壮、昂首挺立的战马象征霍去病和他所统率的英雄健儿;以马下所踏的一个个面目狰狞、作垂死挣扎的人物形象象征战败的奴隶主贵族和侵略者。整体而言,《马踏匈奴》采取的是大起大落、精细有别的处理手法,形象十分醒目,这也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这一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具有自然的美感与诗意。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早起的原始奴隶制社会时期对于神灵的崇拜,逐渐发展成对于自然的崇拜。自商周时期开始,以自然为信仰的文化形态便开始出现,这个时期的传统雕塑也开始从原本的粗糙狰狞的神灵、神兽雕塑,开始转化为对处处体现自然的崇拜的雕塑形式,这是一种亲近自然的展现。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主要哲学思潮诞生的时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百家争鸣,这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潮,还都致力于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探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等理念也是成型于这一历史时期。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开始对自然产生崇拜,尤其是在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下,人们开始将山水人格化,并赋予山水以不同寻常的精神象征。例如,孑L子的“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老子的“上善若水”等都是这种文化思潮的演变。另外,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开始出现对老庄哲学的崇拜和对隐士的向往。大批的名士以及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学家、思想家等,由于遭受封建社会政治迫害等,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在山林之中隐居论道,从而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流”。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大量的绘画作品开始以山水为主要的绘画主体,从早起的人物绘画,转向了对山水的描绘。通过对山水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的刻画,展示绘画者内心的情绪起伏,表达自我情感。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的艺术开始讲究和推崇意境美,将艺术表达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融为一体,从而开始影响各个领域的艺术形式。传统雕塑同样受到这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众多举世瞩目、传承千年的珍贵雕塑。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文化。这些石窟,虽然雕塑的是宗教信仰中的佛教神灵、菩萨,似乎并不与山水自然相关,但如果稍微通晓一些历史就会知道,这些佛教石窟的建造和魏晋时期独特的政治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这是统治者为了宣传统治思想建造的。因此在外观上,这些石窟整体呈现出一种宗教雕塑的特征,但蕴含着崇尚自然之美和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石窟佛造像是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雕塑艺术遗产。开凿石窟的选址大部分都选择了远离闹市、风景秀美的山林,无一不是取材于天地自然。根据自然形成的山石走向和岩石纹理的变化,人们通过对其进行雕琢塑造,*终才得以成型。带有宗教色彩的石窟佛造像在外形上遵从了佛教教义的规范,雕塑形象与“凡人”产生一定的差距,并带有一定的神性,但整体造型和神情设置充满了“人”的神韵。因此,虽然是宗教作品,但这些石窟往往极具自然美感。以敦煌石窟为例,其中大大小小的雕塑形态各异,或嗔或怒,或悲或喜,或富丽堂皇,或风流俊俏,壁画与浮雕相结合,呈现出一种人间少有的瑰丽梦幻的场景,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彩云祥光的陪衬,展现出极为精湛的艺术功底。这种追求自然、崇尚自然的文化思潮,在魏晋南北朝之后,逐渐成为中国人传统思想中的*高追求,宗教、历史、神话、圣贤、高士、仙佛、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一切故事情节、悲欢离合,通通须在山水中、在自然景物的参与中、在春温秋肃中铺排上演。其实在古代器物雕刻工艺中,就盛行将人物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到了塑壁,则更加强化人物和山水的关系,在人山辉映中体现人格的山水化和山水的人格化。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