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重建天人观-生态理论研究

重建天人观-生态理论研究

作者:杨冬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7.6(7.6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重建天人观-生态理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73241
  • 条形码:9787520373241 ; 978-7-5203-732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重建天人观-生态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在借鉴吸收前贤已有生态伦理成果的基础上,《重建天人观:生态伦理研究》着重探讨了六大方面的内容,即生态伦理的基本要义、理论基础、地位作用、规范原则、生活祈向及其现实建构。作者试图把生态伦理与环境伦理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伦理与绿色简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承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借鉴西方生态伦理精华与注重生态伦理理论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该书重点介绍和阐释了中国传统儒、释、道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尤其倾注于儒家生态伦理智慧的探赜,并突出地采借了西方生态伦理和环境伦理思想的精华,反映了作者在生态伦理领域的哲学之思,凝聚了作者在生态伦理的基本要义、地位作用、现实建构以及自然价值论、环境功能论、生态文明、绿色简约生活等方面的创新性发展成果。

重建天人观-生态理论研究 目录

导言
**章 生态伦理的基本要义
一 生态与生态伦理
二 环境与环境伦理
三 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

第二章 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础
一 天人相分论
二 天人统一论
三 自然价值论
四 环境功能论
五 自然权责论
六 生态中心论
七 人类中心论

第三章 生态伦理的地位作用
一 完善社会道德结构体系
二 建构新的伦理学体系
三 促进当代中国哲学发展
四 调节人的社会行为
五 维持生态环境平衡
六 构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第四章 生态伦理的规范原则
一 生态伦理的主要规范
二 生态伦理的核心原则

第五章 生态伦理的生活祈向:绿色简约生活
一 绿色简约生活的本质内涵
二 绿色简约生活的现实价值
三 绿色简约生活的人性根源
四 绿色简约生活的价值取向
五 绿色简约生活的基本理念

第六章 生态伦理的现实建构
一 树立*优化的生态思维
二 加强生态伦理教育
三 注重环境道德建设
四 继承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资源
五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六 开展生态道德活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重建天人观-生态理论研究 节选

  《重建天人观:生态伦理研究》:  虽然影响社会形象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环境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维护和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它不仅可以增强一个区域的凝聚力与竞争力,能够愉悦人心,提高人的精神文化修养,还能够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所谓社会形象是指社会和大众对一个地区的认识与评价,它体现了该地区的声誉和知名度,反映了它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印象和认可程度。社会形象是由各种要素所生发出来的,这些要素一般可概括为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大类,有形要素就包括自然物质环境。  生态环境在塑造地区良好形象方面具有多种功能。一是优美的生态环境能够给社会大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优雅、精致、和谐、大气、壮观、愉悦等形象。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向世人展示地区的发展实力。良好的外在环境往往必须依靠投入,必然依靠经济条件提供物质基础。这样,人们从美好的环境上就会感受到一个地区发达的生产水平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三是美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传达形象识别特色和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具有可见的、长期的、固定的视觉识别作用,容易被认知和把握,其视觉传播具有迅速快捷的特点。这是因为环境的视觉符号本身包含的意义不需要经过理解即可直接进入人的感觉、进入人的潜意识领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效果,从而获得人们的良好认识和评价、感知和认同。正如有的学者所深刻指出的:“视觉识别符号是一种视觉艺术,作为艺术,是追求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整统一,而接受者即社会公众进行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视觉识别的设计就必须根据艺术形式美的规律,充分运用对称、平衡、秩序、韵律、调和、比例等美学原则,才能更好地、有创意地从事视觉系统设计和形式美的创造。”①可见,优美的自然环境不失为塑造一个区域形象的重要变量。  (三)增强地区吸引力  影响与制约一个地区吸引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产品的质量,也有良好的物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吸引力大致包括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吸引力两方面,优良的生态环境在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能够增强地区的吸引力。  不同的环境通过影响社会大众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而影响地区的吸引力。“促使主体以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去对待环境,愉快或是厌恶,幸福或是不幸,满足或是不满足,兴奋或是抑制,从而决定对环境是接近或是回避;或者说,环境总是以某种方式唤起人的情绪反应,这种内心的反应又进一步导致人的接近或回避环境的行为。”②一般来说,美好的环境总是能够为人提供较佳的生产生活空间,创造宜人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从而使人获得快乐、幸福,使其身心保持协调健康发展,由此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环保、干净、明亮、整齐、有序、壮丽、漂亮的物质环境能够使人在生活上感到轻松、舒适,在精神上产生愉悦的美感,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归属感。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增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它除了为了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之外,也是为了增加本地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和美誉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上。其一是适应性。人创造环境,也能改变环境、适应环境。要提升吸引力,无疑是要尽量使环境因素适合于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心理条件,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促使人较好地适应环境。  ……

重建天人观-生态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涂可国,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儒学、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资深专家,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家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合作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一项(合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以及外交部、中宣部委托课题等三十多项。已出版个人专著四部:《社会哲学》《儒学与人的发展》《文化中国导引》《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合著《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文明山东》《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入学原理》等七部,主编《中国文化新体系》《文化儒学研究》《国际儒学论丛》等论著及参著四十多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四百余篇。    杨冬,山东淄博人。2014-2017年于中共中央党校攻读中国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研究方向为儒学哲学、儒家人学、中国实学和管子思想。已出版学术专著《先秦儒家义利观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先秦“义”观念的三种理论维度》《先秦“义利观”的四种理论形态》等十几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