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多元视角的分析)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多元视角的分析)

作者:庞红卫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24cm 页数: 274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8折) 定价  ¥7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多元视角的分析)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209236
  • 条形码:9787308209236 ; 978-7-308-2092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多元视角的分析)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的理论基础。本书从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本质与要素分析入手,探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的基础所在以及共同指向,分析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的可能性;二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的内在机制。本书重点关注整合过程中的教育变革如何发生。在该部分本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分析信息技术的属性、结构、功能等技术因素如何作用于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并进而使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发生技术化变化的过程。这本书*大的特点是不再局限于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然”描述,而是诉诸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诉诸在此种融合过程中学校教育自身的变革与创新。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O行动计划》,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希望通过信息化“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并提出了发挥技术优势,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从融合应用向全方位创新转型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多元视角的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为逻辑起点, 以学校教育的变革为逻辑终点, 以“整合”为研究核心, 基于教育变革的视角对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整合展开研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与融合 —— 基于技术发展的视角、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理论思考 —— 基于哲学观的视角、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未来展望 —— 基于未来发展的视角等。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多元视角的分析)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缘起
一、技术应用的透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二、技术能否改变教育——信息技术影响教育的理论纷争
三、技术真的改变了教育吗——信息技术影响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有关研究文献回顾
二、国外有关研究文献回顾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构想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构想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意义
第二章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与融合——基于技术发展的视角
**节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
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推进
三、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研究与试验
二、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进程与现状
一、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进程
二、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现状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理论思考——基于哲学观的视角
**节 技术哲学的技术观
一、技术的本质与要素——技术的认识论视角
二、人与技术的关系——技术哲学观的视角
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教育观
一、教育的本质与要素——教育与技术的关系
二、人与教育的关系——教育哲学观的视角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基于哲学观的思考
一、技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基础所在
二、人——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目标指向
三、技术教育化与教育技术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过程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机制研究(一)——基于技术教育化的视角
**节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推动力与抵制力研究
一、力场分析理论对技术融合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推动力研究
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抵制力研究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过程与阶段研究
一、技术扩散的过程模型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过程模型研究
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水平与阶段研究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运作模型建构
一、学校层面的信息技术融合模型建构与案例分析
二、个体层面的信息技术融合模型建构与案例分析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机制研究(二)——基于教育技术化的视角
**节 信息技震酶融合对学校生态的影响——生态学的观点
一、学校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生命种群”
三、外来“生命种群’’对学校系统的“入侵”——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融合重构新的学校技术生态圈
一、信息技术改变知识的传播形式
二、信息技术改变教育的交往方式
第三节 新的学校技术生态圈推动学校教育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学校系统特征的变化
二、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学校教育功能的变革
三、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未来展望——基于未来发展的视角
**节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前景——基于《地平线报告》的分析
一、《地平线报告》的内容及产生过程
二、《地平线报告》对信息技术在学校中应用前景的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技术塑造未来的学校教育
一、未来的学校——从数字校园到虚拟学校
二、未来的教室——从多媒体教室到智能教室
三、未来的学习——从移动学习到泛在学习
第三节 结语
第七章 余论——问题及反思
**节 信息技术对人的影响——技术的偏向分析
一、信息技术改变知识形态——知识的超链接与碎片化倾向
二、信息技术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学习与思考的浅表化
三、信息技术导致人的异化——虚拟社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挑战——教育的使命与应对
一、关注人的本质力量——唤起人在信息社会中的主体性
二、关注人的真实存在——应对信息技术对人的异化
第三节信息技术与新的教育不公平——“数字鸿沟”的出现与应对
一、学校教育中“数字鸿沟”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二、学校教育中“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分析
三、学校在消除“数字鸿沟”中的作用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三、信息技术导致人的异化——虚拟社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挑战——教育的使命与应对
一、关注人的本质力量——唤起人在信息社会中的主体性
二、关注人的真实存在——应对信息技术对人的异化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新的教育不公平——“数字鸿沟,,的出现与应对
一、学校教育中“数字鸿沟”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二、学校教育中“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分析
三、学校在消除“
展开全部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多元视角的分析) 作者简介

庞红卫,男,浙江台州人。浙江省教育利学研究院、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曾在《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教一司委托重大调研课题、中央教科所招标课题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主持研制《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主编《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十年磨一剑一一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回首》系列丛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