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林秀琴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24cm 页数: 230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647800
  • 条形码:9787567647800 ; 978-7-5676-478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文化的内涵宽广丰盈,文化创新发展与城市创新发展的融合互动是一个相当宏大的命题,涉及的领域和面向复杂多样,且其自身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进和丰富的过程。这一命题的丰富内涵与实践空间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析,既要有宏观层面的总体观照,也要有微观层面的勘探辨析。  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文化创新实现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文化自我更新升级的活力机制和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共十三章,涉及城市创新、产业创新、传统创新和区域发展创新四个领域。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创新和城市创新的互动关系为主要框架。该书内容包括: 全球发展视野下的城市创新 ; 城市: 新的美学、文化与经济空间 ; 中国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文化实践探索等。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目录

**章 全球发展视野下的城市创新
一、城市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更新与文化复兴运动
三、文化经济与创意城市的联动

第二章 城市:新的美学、文化与经济空间
一、从城市美学到美学城市的建构
二、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空间形塑
三、消费主义与城市文化创新的内在冲突

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城市文化实践探索
一、“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转型要求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探索
三、城市文化创意空间的主要发展模式

第四章 文化经济发展的多维向度
一、促进传统现代融合,坚定守正创新
二、促进文化创意设计融合,强化赋能加值
三、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助力创新驱动
四、促进文化空间融合,重塑人文地理

第五章 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
一、新技术重塑产业方向布局
二、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
三、“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

第六章 产业创新的不足与发展瓶颈
一、文化科技融合有待深入
二、内容原创能力仍需提升
三、着力机制创新与长效发展

第七章 遗产保护与发展创新
一、遗产保护的全球性行动
二、遗产保护价值理念的深化
三、中国遗产保护的制度构建
四、中国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第八章 工匠精神的时代转换
一、工艺产业的现实局限与变革挑战
二、传统工艺文化的时代性再造
三、工艺美学与产业思维的当代重构

第九章 古典美学的现代演绎
一、抒情与叙事的关系结构
二、古典与现代的辩证美学
三、东方与西方的“跨文化”实践

第十章 当代寿山石雕的艺术创新
一、常民文化与世俗情怀的传统基因
二、士人文化与风骨雅趣的艺术内涵
三、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美学自觉

第十一章 区域文化发展路径探索
一、深化改革,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二、聚焦问题,找准创新发展方向
三、打造“海丝”文化IP品牌
四、培育数字人文发展高地
五、建设生态文化发展空间
六、培育创新创意型小城市

第十二章 “文旅融合”的区域实践
一、“全域旅游”对“文旅融合”的深化
二、发展工艺文化旅游的基础与前景
三、一个地级市的个案调研分析

第十三章 广电网络改革发展的福建探索
一、改革整合的目标与方向
二、改革整合的焦点与难点
三、改革整合的策略与原则
四、改革整合的创新与拓展
五、改革整合的成效与经验
展开全部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节选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独特的艺术符号为城市带来创新与转型的动力,甚至直接改变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发展机遇。一个*为经典的例子是哈佛设计院所称的“古根海姆效应”: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城市的面貌与命运。毕尔巴鄂市曾在19世纪以出口铁矿石和制造铁器而闻名,但由于各种历史性的原因,至20世纪90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寂寂无闻的小城。毕尔巴鄂迫切寻求一种可以使古老工业港口都市重生的方案,由加州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即是老工业城毕尔巴鄂都市更新计划的重要一环。在这个项目中,由于盖里在博物馆造型设计、材料、建筑结构上的富于革命性、实验性的创举,使博物馆本身成为一件独特的、伟大的艺术品。1997年博物馆落成使用,参观人数在年余间就达400万人次,直接门票收入占毕尔巴鄂市全部收入的4%,带动的相关收入则占20%以上,创造了4.5万个就业机会,为该地区带来1.5亿欧元的收入。由博物馆带动的产业关联效应还辐射到传统工业产业,毕尔巴鄂市所在巴斯克省的工业产品净值因此增长了五倍之多——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以文化带动城市经济”设想的成功典范。凭借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一城市符号,毕尔巴鄂已然摆脱工业污染、社会发展停滞的负面形象,并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毕尔巴鄂已经成为现代艺术的朝圣地。  艺术是现代城市的文化表征与话语符号,也是判断一个城市活力程度的标尺。拥有50多个剧院、4个歌剧院、100多个博物馆以及为数众多的戏剧、音乐和舞蹈节的当代维也纳,是现代城市充满艺术朝气与发展活力的写照;拥有80多家博物馆、300多个画廊、70多家剧场、400多家电影院、200多间艺术大厅的当代巴黎,仍然是今天全球艺术家的天堂。可以想见,一个没有艺术家,没有在过去的艺术史发展中积累声望,也不能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创造艺术空间的城市,只能是一个文化贫乏的城市,一个没有活力的城市。在现代社会,艺术与城市的发展已经更为紧密。艺术与生活的交融更加普遍与深入,人们的艺术观念更加多元,对艺术更加包容,对艺术表现形态的丰富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已经不仅仅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更成为一种文化权力与意识形态,在这方面,布尔迪厄在《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一书中关于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的分析已经提供了深刻的洞见。米兰、巴黎、纽约、伦敦的国际时装周之于这些城市的意义,不仅是维持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更是这些城市在时尚设计与生活艺术领域拥有话语权的平台,它所左右的不仅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更驾驭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关于美的认知、理解、接受与传播。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艺术发展的极致并不是创造或引导某种产业,而是制造与占据关于艺术观念、文化价值、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作为一种被重新认识、理解与受到重视的竞争力,一个城市在艺术与文化上的历史积累与发展空间,具有支配与驾驭该城市在其他社会领域发展的潜隐而强劲的力量。  空间是城市的基础性的物质单位,空间的集聚体现的是同类性要素的集中,这种要素既包括物(产业),也包括人(创意人才)。如果说城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它在空间上的集聚作用,一个重要的表现即是各种创意聚落、艺术集聚区在城市的涌现,标志性的譬如纽约的苏荷区、伦敦的南岸艺术区、东京的立川公共艺术区、首尔的Heyri艺术谷和北京的798艺术区等。创意聚落、艺术集聚区的形成既有自发形成、历史积累的形式,也有的完全是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框架下被政府规划和建设起来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那些富于特色的创意聚落、艺术集聚区,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它们所具有的示范性、带动性的作用在创意城市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更多的创意人才、艺术家,更多的文化资源与机遇向这样的城市靠拢。我们已经看到,巴黎、纽约、伦敦等正在成为“创意城市”的范本,或者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发展实践而被文化创意产业界和城市发展专家广泛讨论。在这些城市中,创意经济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性力量,伊丽莎白·科瑞德的《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和查里斯·兰德利:《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所探讨的正是在城市发展实践中涌现的这一新现实与新经验。在这些实践中,艺术、艺术家群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更新与艺术创造、文化创意的集聚,而这些在今天已经演变成一种不可小觑的经济力量。  ……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林秀琴,1976年出生,福建漳浦人,文学博士。2002-2010年任职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从事纪录片编导、记者工作。2010年至今任职于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为《福建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学批评、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