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作者:王晓升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23cm 页数: 564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0.2(5.7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127976
  • 条形码:9787214127976 ; 978-7-214-1279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回到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中,找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空前撕裂的根本原因和整合路径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从黑格尔到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揭示了其中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与以往几部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著作相比,该书更为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渊源和流变;明确从黑格尔开始,讨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呈现其中历史与逻辑的内在联系,是该书鲜明的特色。由于作者学术积累深厚,掌握资料丰富,全书框架设计合理,概括分析得当,语言表达确切而又生动,使得全书具有很高的理论与学术水准。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发展处于关键性变革时期,世界发展矛盾重重的历史条件下,该书的出版对于我国理论界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问题的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郭湛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黑格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3AZX001)结项成果。 在新冠疫情几乎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撕裂空前凸显,这正表明了几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所共同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依然有效,这就是:分裂社会中那些孤立的人们如何整合起来? 本书作者系统地梳理了从黑格尔到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其整合社会的不同思路,为我们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发展处于关键性变革时期,世界发展矛盾重重的历史条件下,批判资本主义、分析现代社会中所出现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现代性这一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论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了黑格尔与法兰克福学派三代思想家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渊源和流变,揭示了其中的思想继承与创新关系。全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学术水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社会整合问题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目录

目录


序言


**节法兰克福学派对黑格尔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继承


一、 黑格尔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判断和解决的思路


二、 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三、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 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期望


第二节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一、 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分析


二、 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


三、 从精神层面解决问题


四、 启示

**章现代性与现代性的问题


**节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一、 现代性概念的理解


二、 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三、 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四、 超现实主义与超级现实主义


第二节现代性的困境


一、 现代性导致的不确定性


二、 理性原则的非理性后果


三、 主体性的自我瓦解


四、 两种现代性的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


第三节从时尚的角度看现代性及其问题


一、 时尚在现代社会中的出现


二、 现代性与时尚的同构性


三、 时尚的颠覆性与现代性的问题


四、 解答现代性问题的可能性

第二章黑格尔哲学及其对现代性问题的意识


**节现代性的自我确证及其难题


一、 黑格尔哲学的时代意识和现代性的自我确证


二、 现实性与现代性


三、 现代性自我确证的困境


四、 主体性原则与现代性的自我确证


五、 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与现实性的批判


第二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启蒙辩证法


一、 纯粹识见和信仰的内在联系


二、 启蒙对信仰的批判及其难题


三、 有用是启蒙的基本概念


四、 绝对自由与恐怖


第三节不确定性与现代社会的疾病


一、 两种片面的自由概念


二、 两种片面自由观念的局限性


三、 消除不确定性的具体自由


四、 黑格尔思路的局限性


五、 如何看待绝对制度论


第四节现代性问题的审美解答


一、 艺术的本质


二、 浪漫艺术的缺陷


三、 古典型艺术的优越性


四、 理念的自由与审美目的的实现

第三章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与现代性批判


**节启蒙的分析与现代性批判


一、 另一种启蒙辩证法


二、 同一性逻辑与艺术思维的辩证法


三、 自我持存与自我毁灭的辩证法


四、 启蒙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分析


第二节工具理性与现代人的冷漠无情


一、 如何理解现代人所特有的冷漠


二、 现代人的冷漠的特点


三、 对现代人精神特性的历史哲学的思考


四、 无情感的大众


第三节海德格尔存在论与否定辩证法


一、 “存在”概念辨析


二、 不可表达东西的直接表达


三、 存在者状态的存在论化


四、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与阿多诺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第四节文化工业——现代性问题的另一维度


一、 艺术与文化工业


二、 娱乐工业与满足


三、 文化工业对大众的欺骗


第五节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审美道路


一、 艺术与时代


二、 人工制品与现象的二律背反


三、 艺术中的瞬间性与永恒性


四、 艺术必须超越艺术本身

第四章本雅明:现代性问题的审美救赎


**节在历史概念中反思现代性


一、 时间是可认识的现在


二、 现代性视角中的历史概念


三、 历史主义的批判


四、 充满救赎意味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巴黎——现代性的迷宫


一、 超现实主义方法所把握的现代性


二、 拜物教的迷宫


三、 时尚: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拜物教


四、 走出拜物教:现代性的辩证意象


第三节什么样的人才能走出现代性的困境


一、 波西米亚人:拜物教的抗议者


二、 游荡者:社会大潮中的边缘人


三、 大众:时尚化趋势中的弄潮儿


第四节经验的贫乏与家园的失落


一、 “真实的”经验与理智的经验


二、 现代社会中的经验碎片


三、 经验的贫乏与文明的危机

第五章马尔库塞:生存斗争永恒化的现代性模式批判


**节历史性的观念与现代性的本体论化


一、 历史性概念的现代性意义


二、 马尔库塞对黑格尔本体论的分析


三、 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狄尔泰的差别和联系


四、 历史性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第二节黑格尔理性概念与现代性问题的解答


一、 黑格尔哲学中的理性概念


二、 理性的批判特征与工具理性的批判


三、 否定性思维与肯定性的对立


四、 理性的实现:现代性的自我确证


第三节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性问题


一、 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经济问题:生存斗争永恒化


二、 发达工业社会的政治特点


三、 发达工业社会中的文化问题


四、 解放不过是压抑的新形式


第四节超越现实原则——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现实原则的历史性


二、 幻想与自由


三、 艺术与自由


四、 性欲向爱欲的转变

第六章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及其解决路径


**节合法化危机及其产生根源的分析


一、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化危机


二、 从合法化危机到动机危机


三、 合法化危机的文化根源


四、 合法性与合理性、合法律性的关系


五、 解决合法化危机的现代性事业


第二节实践问题的认知主义解决方案


一、 解决现代性问题的两个方案


二、 道德普遍主义是否可能


三、 普遍道德何以可能


四、 商谈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普遍性


第三节商议民主与合法化危机的解决


一、 商谈原则、民主原则和法律原则


二、 经验性民主模式批判


三、 交往权力制衡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


四、 公共领域中立的可能性


五、 政治权力、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之间的互动


第四节现代传媒的发展对于商议民主制度的挑战


一、 现代哲学框架在认识上的不足


二、 媒介即信息:意义传播的中断


三、 社会的大众化


四、 恐怖主义的勒索


五、 “普选是**大传媒”


第五节宗教多元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团结如何可能


一、 世俗主义和宗教多元主义的对立


二、 民主社会中的宗教自由


三、 理性的公共运用的界限


四、 宗教如何进入公共领域


五、 相互学习和它的认识论前提


六、 哈贝马斯宗教观的启示

第七章霍耐特: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承认模式


**节为承认而斗争:现代社会的规范基础的重建


一、 从权力斗争到承认斗争


二、 黑格尔的思想资源


三、 承认模型与现代社会的整合


四、 为承认而斗争还是为利益而斗争


第二节解决现代性问题,实现社会自由


一、 法定自由的局限性


二、 道德自由的局限性


三、 社会自由的构想


四、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如何实现社会自由


第三节物化与承认的遗忘


一、 “承认的遗忘”的存在论基础


二、 霍耐特对于遗忘承认的社会根源的理解


三、 重思“承认的遗忘”的社会根源


四、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思想中的承认意识


五、 同一性(物化意识)与错误承认

结束语法兰克福学派与解答现代性问题的三种思路


一、 文化保守主义的思路及其问题


二、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性问题的审美解答


三、 理性重构的方案


四、 法兰克福学派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节选

“普选是**大传媒” 如果选举是在商议民主的基础上发生的,那么这当然是一种民主选举。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民主选举制度却发生了扭曲: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选举本身已经演化为传媒。参加选举的人就像网络大“V”一样,要不断地凝聚人气。人气*高的人才能成为“总统”或者议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普选成为**大传媒。从表面上看,今天所进行的选举和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选举是一样的,而实际上已经完全不同。自从现代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网络等介入选举制度以来,选举的性质就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以前候选人竞选时要阐述政见,虽然现在也阐述政见,但是在当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原来意义上的阶级对立消失了。当阶级对立消失之后,选举所面对的对象不是社会组织、团体,而是大众。当总统选举面对不同的阶级和社会组织的时候,候选人要促使各个不同的团体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要考虑不同阶级的政治利益。在这个时候,候选人要用道理来说服选民接受自己的主张。而在当今社会,候选人所面对的是大众,于是,对候选人来说,重要的不是说服大众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是要让大众为自己“点赞”。于是,虽然他也要演说,但是他的演说不是要让人接受正确的观点,而是要凝聚人气。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宣传和广告融合在物品和观念的相同推销中”。这就是说,在后现代社会,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太多了,这就需要广告来推销,从而刺激人们消费;同样的道理,电视、广播、网络上的各种观念太多了,当候选人宣传自己的观念的时候,也必须像做广告那样推销自己的观念。广告中对于物品的描述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它超越了真假。同样的道理,那些候选人在宣传中所说的各种政见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它超越了真假。正因为如此,在西方国家,候选人在当选之后,甚至会直言不讳地说,那是选举语言。对于选举语言,人们不必认真对待,正如对于广告一样。 鲍德里亚曾经引用过《世界报》中的一句话来说明现代民主制度中的问题:“许多人对传媒腐蚀政治感到遗憾,对电视按钮和赛马预测(民意调查)轻松地替代一种舆论的形成感到惋惜,这仅仅表明,他们完全没有搞懂政治。”这就是说,现代政治已经传媒化了,这是现代政治的特点。如果人们还指望现代政治建立在公共舆论的基础上,那么这就表明人们没有搞清现代政治的根本特点。电视按钮和民意调查在现代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电视按钮和民意调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舆论,不是在公共商谈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而是“统计学观赏”。现代选举政治就是在不断地制造这种“统计学观赏”来供人娱乐。然而许多人在看待现代政治的时候,把理性商谈基础上的公共舆论与“统计学观赏”等同起来(这两者已经无法区分了)。对于许多人来说,民主制度就是在玩弄“统计学观赏”,而“统计学观赏”就是公共舆论。对于候选人来说,只要能够凝聚人气,只要有统计学数据,他就是胜利者;至于自己的政见是否正确,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辩护,这已经不重要了。 或许,人们会提出质疑,难道统计学数据不反映民意吗?我们的回答是,不确定。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民意调查操纵着不可判定”。我们知道,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群众是有阶级性的,这些经济利益对立的团体在政治立场上也是对立的。于是,我们通过统计能够知道不同的候选人受到哪个阶级的支持。然而,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选民占绝大多数。这些人构成了没有明确政治立场的大众,他们是没有固定实体的人群的聚集,他们的立场容易受到左右。而在现代大众传媒的操纵下,他们一会儿支持这样的观点,一会儿支持那样的观点。这个受操纵的群体本身就是不确定的,由此而得出的统计数据也是不确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意调查的统计数据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它超越了真假。由此,我们也可以说,(相对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来说)这是仿真意义上的民意调查。在现代大众传媒的操纵下,现代西方社会中的商议民主制度也可以说是仿真意义上的商议民主。它看上去也是在商议,而实际上是在操纵。这是在大众传媒操纵下的民主。 一个健全的民主制度需要有理性的公民,需要借助于理性公民的思考,而不是靠在大众传媒操纵下的自发大众的统计数据。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王晓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从德文和英文翻译论著三部,出版各种专著11部,发表论文23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