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强制阐释争鸣集(共6册)

强制阐释争鸣集(共6册)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24cm 页数: 425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31.2(7.6折) 定价  ¥6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强制阐释争鸣集(共6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50440
  • 条形码:9787520350440 ; 978-7-5203-504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强制阐释争鸣集(共6册) 内容简介

  “强制阐释”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领域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  从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当代西方文论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进行辨析。2014年11月,张江教授发表《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一文,在充分肯定西方文论创造性成果的基础上,对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论缺陷进行了全面反思,并系统阐述了“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观点。  强制阐释是指,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征,以前在立场和模式,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阐释。其基本特征有四:一,场外征用。广泛征用文学领域之外的其他学科理论,将之强制移植到文论场内,抹杀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文学。第二,主观预设。论者主观意向在前,前置明确立场,无视文本原生含义,强制裁定文本意义和价值。第三,非逻辑证明。在具体批评过程中,一些论证和推理违背基本逻辑规则,有的甚至是逻辑谬误,所得结论失去依据。第四,混乱的认识路径。理论构建和批评不是从实践出发,从文本的具体分析出发,而是从既定理论出发,从主观结论出发,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文章认为,“强制阐释”是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缺陷之一。各种生发于文学场外的理论或科学原理纷纷被调入文学阐释话语中,或以前置的立场裁定文本意义和价值,或以非逻辑论证和反序认识的方式强行阐释经典文本,或以词语贴附和硬性镶嵌的方式重构文本。它们从根本上抹煞了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了文学。其理论缺陷表现为实践与理论的颠倒、具体经过几年的学术探究和理论沉淀,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仍然具有丰富的理论探讨空间,它所包含的批评实践价值、理论范式意义以及哲学方法论启示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鉴于此,我们组织编纂了《强制阐释争鸣集》。  《强制阐释争鸣集》全书六卷,凡240余万字,收录中外学者围绕“强制阐释论”展开的学术论文200余篇。这200多篇论文,显然不是讨论强制阐释的全部论文,但是它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显示着这场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这些论文角度不同,观点各异,既有着各自的阐发和论证,又有着相互之间的对话和勾连,共同构成了这一“理论事件”的思想图景。  **卷《价值》,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研究,包括四个部分:“从‘强制阐释论’到‘理论中心论”’“理论价值研究”“方法论研究”“研究综述”。  第二卷《内涵》,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论的理论内涵,包括四个部分:“关于理论内涵的对话”“理论内涵研究”“意义生成研究”“‘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  第三卷《概念(一)》,主题集中于场外征用、主观预设、前见和立场等几个关键概念,包括三个部分:“场外征用”“主观预设、前见与立场”“场外征用和主观预设”。  第四卷《概念(二)》,主题集中于作者意图、阐释模式、阐释边界等几个关键概念,包括四个部分:“作者意图”“阐释的前置模式”“阐释的边界”“批评伦理”。  第五卷《反思》,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理论的应用以及对西方文论的反思,包括三个部分:“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西方文论批判”。  第六卷《重建》,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理论对于中国文论重建的意义和启示,包括四个部分:“文学理论的未来”“文论重建的理论资源”“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重建中国文论的可能路径”。  我们期盼,《强制阐释争鸣集》的出版,既是历史性的回顾,也是可能性的开启——回顾这一“理论事件”的历程和启示,开启构建中国特色当代阐释学的新路径、新实践。

强制阐释争鸣集(共6册) 目录

《强制阐释争鸣集:价值》
**编 从“强制阐释论”到“理论中心论”
强制阐释论
理论中心论
——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说起”

第二编 理论价值研究
读张江《理论中心论》所想到的
“强制阐释论”系列研究的理论建构意义
——兼就几个问题做进一步商讨
理论的批判机制与西方理论强制阐释的病源性探视
“强制阐释”与理论的“有限合理性”
作为理解之艺术的诠释学
“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路径与批评生成
强制阐释论的意义阐释
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范式意义
强制阐释论的逻辑支点与批评策略
重建文本客观性
——强制阐释论的解释学谱系
强制阐释论的文学性诉求
唯知识论和强制阐释
强制阐释与跨文化阐释
“强制阐释”现象及其批判
——兼反思百年中国文论现代化道路
强制阐释与文本批评
“强制”之后如何阐释:文本意义的阈限空间与叙事策略
保留文学激情
批评的宽度
文学、文学批评及文本可读性的历史指数
评强制阐释论
本体阐释,路在何方
——对“强制阐释论”的冷思考
接受主体“负”问题之“强制阐释”论
关于“强制阐释”的七个疑惑
理论霸权、阐释焦虑与文化民族主义
——“强制阐释论”略议

第三编 方法论研究
过度阐释与文学研究的未来
——读张江《强制阐释论》
“强制阐释论”的方法论元素
强制阐释论的范式定位
从“强制”到“虚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具体性误置:强制阐释论的哲学方法论探讨
阐释的冲突:“认识”与“理解”的张力
——关于“强制阐释论”的哲学方法论思考
从“强制阐释”到“界面研究”:一种文化分析的理论视角
“强制阐释”的方法论危机
——兼论20世纪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倾向
从“反本质主义”到“强制阐释论”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本质论“迷失及其理论突围

第四编 研究综述
“强制阐释论”的回应与思考
“反思与重构:‘强制阐释论’理论研讨会”综述


《强制阐释争鸣集:内涵》
**部分 关于理论内涵的对话
强制阐释的独断论特征
关于“强制阐释”的概念解说
——致朱立元、王宁、周宪先生
关于“强制阐释”概念的几点补充意见
——答张江先生
关于“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
——答张江先生
也说”强制阐释
——一个延伸性的回应,并答张江先生
确定的文本与确定的主题
——致希利斯·米勒
“解构性阅读”与“修辞性阅读
——致张江
普遍意义的批评方法
——致希利斯·米勒先生
致张江的第二封信
关于“强制阐释论”的对话

第二部分 理论内涵研究
源出”法国理论“文学批评的”强制阐释
强制阐释:西方文论的一个理论母题
强制阐释的多重层面及其涵义
以“文化政治”作为批判性反思的切入口
反向性强制阐释与“文学性”的消解
——兼对某些文学阐释之例的评析
解释即生成
——强制阐释论的生存论指向
“强制阐释”的学理性思考
阐释的意义与价值
——强制阐释论中的文学经验问题
文学本质的情境主义阐释
语义悬置:强制阐释的符号学理据
——兼谈当代中国文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关于“强制阐释论”的思考
论阐释的客观性
第三部分 意义生成研究
略论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
——一个诠释学视角的考察
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作者创作、读者阅读与评者
评论
文学作品意义之源
——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视角
文学研究与研究文学的不同范式
……
第四部分 “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

《强制阐释争鸣集:概念(一)》
《强制阐释争鸣集:概念(二)》
《强制阐释争鸣集:反思》
《强制阐释争鸣集:重建》
展开全部

强制阐释争鸣集(共6册) 节选

  张江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对强制阐释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清理和批判,以强制阐释概念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完备而自洽的文艺理论体系。强制阐释论涉及的问题及其自身内蕴的系列概念已经引起文艺界的关注,许多知名学者纷纷就此撰文发表意见。从众多有关强制阐释的讨论文章来看,学者们对强制阐释论的讨论基本停留在微观层面(具体概念、观点、方法),对其理论特质及理论范式意义却未能给予注意。从理论的层面看,强制阐释论的批判对象无论问题或论题都不只限于当代文论研究的个别现象,而具有明显的理论范式意义。若把强制阐释论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下考察,人们很容易发现一组有趣的对比: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张江的强制阐释论与布鲁姆的“诗的误读”理论、艾柯的“过度阐释”理论异曲同工;从理论的目标诉求和学理取向而言,张江的强制阐释论又与保罗·德曼的“抵制理论”、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颇为相似——它们都是对理论过度化的思想反拨。当然,张江的强制阐释论与后现代理论家的观点在内在精神上并不类同:后现代主义者“对理论的抵制”源于其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哲学立场,张江反对强制阐释是对文艺家不顾实际的“场外征用”的抵制。如果在张江和布鲁姆之间做一个对比,便可十分清晰地看到张江的强制阐释论与布鲁姆的阐释理论间的精神差异:布鲁姆所谓“诗的误读”源于文艺主体对“影响的焦虑”,张江所说的强制阐释起于文艺主体思想自我解释的需要。  与后现代主义者的消解理论相比,强制阐释论并不追求抽象的普适性,它的理论目标十分具体。强制阐释论的基本理论目标就是清扫中国文艺理论界的门前雪,把非文艺化或反文艺化的文艺理论从中国当下的文艺大院中清理出去。强制阐释论的第二个理论目标就是在理论和批评领域正本清源,让文艺理论恢复其思想活力,恢复其对文艺活动的批评和指导能力。这两个目标所针对的也正是中国当代文论界的两个痼疾:文论研究长期不接地气,已成为大而无当的屠龙之术;在文艺理论的身份和边界都不清晰的情况下,文艺自身又怎能奢望成为文艺批评与研究的对象?如此一来,文艺被文艺理论与批评抛置一边也就顺理成章了。  强制阐释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论打破了发展瓶颈,走出了理论创造的低谷。这一理论是中国学人在全球化语境下基于中国文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原创性理论。与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诸种理论相比,强制阐释论以其具体性、针对性、实践性在理论底色上成为丝毫不输入于西方智慧的文艺阐释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打破了当代西方文论在文艺领域理论阐释的话语权,找到了解决当代西方文论及中国文论研究发展中障碍性问题的强有力出口,成为当代西方文论及当下中国文论精神“中毒”后的有效解毒剂;它将使中国大陆学界文艺理论与批评学术进路、方向发生改变,并引发中青年学者在批评观念、态度及方法上的改变。这正是强制阐释论作为文艺理论研究新范式的价值所在。强制阐释论系列论文表明,作者在理论范式方面明确存有除旧布新的理论考量,尽管他十分谦虚地称其研究只是“为当代文论的建构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然而,综观张江的系列论文,读者不难看出其建构新的文艺批评范式的研究意图:通过批判、消解中西文论研究中的强制阐释行为,找到一条“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方向和道路”。这种研究意图的价值旨趣十分明显,那就是以文艺自身为本体,重塑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精神系统,使文艺从“话语”回到“学术”,从自说自话、借题发挥回到文艺研究和批评自身,从南辕北辙、言不及义回到紧贴文本、科学评析。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