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文库历史的编纂与叙事

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文库历史的编纂与叙事

作者:赵梅春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B5 页数: 28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7.4(7.9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文库历史的编纂与叙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45951
  • 条形码:9787030645951 ; 978-7-03-064595-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文库历史的编纂与叙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历史著作编纂与叙事研究论文集,主要收录有关20世纪中国通史撰述研究、刘知幾叙事理论研究,以及有关少数民族史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其中有关20世纪中国通史撰述研究论文,不仅有对20世纪中国通史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也有对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进行宏观探讨的文章,并提出要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有关刘知幾叙事理论方面的论文,探讨了刘知幾叙事理论产生的时代特点、旨趣,以及刘知幾对文史关系的认识。

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文库历史的编纂与叙事 目录

**编 史学批评与历史叙事理论**章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中的双重标准 3一、直书、曲笔与史学批评 3二、双重标准的困境 6三、为君亲隐讳与记载失实 9第二章 孔子人学与先秦史学 12一、孔子人学的时代意义 13二、孔子人学与《春秋》旨趣 14三、孔子人学在战国史书中的反映 17第三章 从名实观看刘知幾的史体论 22一、“考名责实”与史体规范 22二、以名衡实而拘泥于史体 27三、正名之旨趣 29第四章 文史分途与刘知幾的叙事理论 33一、文史分途与刘知幾的认识 33二、文史之辨与历史叙事 36三、史文风格与实录旨趣 42第五章 刘知幾论叙事与信史 45一、叙事之美与如实传真 46二、力戒妄饰与从实而书 51三、余论 54第六章 “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刘知幾文史观再认识 56一、有关文史关系演变的考察与文史边界的认识 57二、关于文史分途后的史家之文 62三、剖析文人修史之弊 65第七章 试论章学诚申郑抑马之旨趣 69一、学者有关郑樵、马端临的评价 69二、章学诚借申郑抑马以明史学宗旨 70三、史学观念的变化与马、郑评价之异趣 74第八章 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 77一、西方学术的输入与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转换 78二、“史学危机”与具有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探索 82三、学术自主性诉求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85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反思(1949年以前) 89一、有关社会史论战之研究方法的审视 91二、有关社会史论战中史料运用的审查 97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学风的提倡 101第十章 唯物史观的普及与史学研究者理论水平的提升 104一、唯物史观的普及与重大理论问题的论争 104二、史学研究者理论水平的提升 106第二编 中国通史编纂研究第十一章20世纪史家对“通史家风”的继承和发展 113一、从“通古今之变”到探索历史发展规律 113二、从“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到全方位地反映历史进程 117三、从“资治通鉴”到激励民族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120第十二章 王桐龄《中国史》的特点 124一、理论方面的建树 125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认识 128三、丰富的社会史内容 131四、余论:简说编撰特点 133第十三章 周谷城《中国通史》在历史编纂学上的成就 135一、维护“历史自身之完整”的编纂旨趣 135二、“因事命篇一依历史事情发展之次序为常格” 138三、关于选材、文字表述和标目 141第十四章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与钱穆《国史大纲》比较研究 146一、关于历史发展进程 146二、关于历史发展动因 149三、关于中国历史的主体 153四、关于中国与世界 156五、有关史学研究与历史发展前途的认识 158第十五章 世纪的丰碑 珍贵的遗产——白寿彝先生与中国通史编纂 162一、学术准备与理论准备 163二、历史使命感的激励 165三、从《中国通史纲要》到多卷本《中国通史》 166四、关于中国通史编纂学的探索 169第十六章 金毓黻论通史编纂 176一、关于通史之旨趣及其与专史之关系 176二、关于通史之分期与研究、撰述方法 182三、有关通史著作的评价 185第十七章 略论当代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之趋势 191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 191二、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面临的困境 193三、当代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之趋势 195四、民族化中国历史体系的探索 201第十八章 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204一、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必要性 205二、关于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207第三编 少数民族史学研究第十九章 刘知幾论民族史撰述 225一、关于民族史撰述的原则 225二、关于民族史撰述的体例 230三、关于民族史撰述的文字表述 232第二十章 王鹗与元代金史撰述 238一、元代金史撰述的开创者 239二、《汝南遗事》与金史撰述 242三、金代史料的访求 245第二十一章 辽、金史《国语解》的史学价值 249一、以“国语”反映辽、金历史特点 249二、“国语解”与自注 252三、“国语解”的影响与史料价值 253第四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史研究之总结第二十二章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 259一、新的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立 259二、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 261三、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266四、文献资料的建设 268五、有关数字史学的探讨 270六、有关中国史学史发展前景的思考 274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