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建筑史诗:六朝遗石

作者:王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所属丛书: 建筑史诗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27.0(7.5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建筑史诗:六朝遗石 版权信息

建筑史诗:六朝遗石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建筑精华之遗存,以北朝石窟与南朝陵墓为代表,二者一北一南,遥相辉映。古都南京的六朝旧迹,以寒烟衰草间的荒陵遗石。学者王南寻访金陵城内外的几十处坟冢,观察、整理、研究、总结,不仅纵论古今,将南朝陵墓置于中国建筑史的背景下,探讨其渊源与流变,而且横述中外,分析其与欧洲、西亚、印度古代建筑及雕刻的关联,通过陵墓石兽、石柱、石碑、墓室中为错综复杂且引人入胜的文化交融现象,呈现出建筑学之外,考古学与艺术史的趣味。书中虚构的一位南朝陵墓建筑大匠沿神道轴线,经三对石刻,下墓道、入墓室、观壁画,形象地勾勒出南朝陵墓作为一个建筑组群予人的完整空间意象,展现出它综合集成大地景观、建筑、雕刻与绘画的特殊魅力。

本书适合与“建筑史诗”系列的《汉家陵阙》(介绍汉代陵墓)、《塔窟东来》(涉及北朝云冈石窟)等参照阅读,进一步了解陵墓文化的嬗变与同时期北方建筑的特色。

建筑史诗:六朝遗石 目录

引言 辟邪家谱 飞来神兽 石柱天书 砖印七贤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建筑史诗:六朝遗石 节选

P8-9:
对比两汉帝陵的厚葬之风,曹魏、两晋时期皆流行薄葬观念。魏武帝曹操率先以天下凋敝为由发布“薄葬令”;西晋武帝司马炎也下令严禁墓前使用石兽与碑表。两晋帝陵多因山为陵,“不封不树”(即地面上没有封土坟丘作为标志),同时墓前亦无石碑、石兽之类的纪念物。东晋诸帝陵皆位于建康北侧鸡笼山、钟山南坡一线(仅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位于幕府山之阳,并且有高一丈六尺的小型封土,稍微“越制”),一如西晋洛阳北邙山诸陵。已经发掘的东晋帝陵地下墓室平面作矩形、方形,墙面无装饰,可谓朴素之极。

唯独东晋以降,南朝宋、齐、梁、陈四朝,陵墓之制迥异曹魏、两晋,颇有回归汉代传统之势,并且一以贯之,可以合称南朝陵墓。四朝之中,刘宋具有开创之功,其开国皇帝刘裕小名寄奴,辛弃疾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便是刘裕事迹。刘裕虽出身“田舍翁”,却自诩为汉室苗裔,故其所开创的陵制刻意一反东晋旧制,而远追汉代,奠定了南朝陵制之崇丽,为六朝之*。

P96-97:
南京的梁萧景墓石柱为*完整且*富于艺术造诣的佳作。石柱从下到上分作数段,内容极为丰富。*下为方形基座,四面均有雕刻纹饰,惜已漶漫不可辨。其上雕类似覆盆状的柱础,外形雕作双螭盘绕的造型。所谓“螭”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常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吐水口,北京故宫太和殿等重要建筑物汉白玉栏杆下部伸出的吐水兽即螭。柱础中央为一圆形平台,圆心处雕卯口以承柱身,一些遗失柱身的残础之上可以清晰看到卯口构造。再上为柱身主体,乍一看为圆柱,其实其断面为方形抹圆角,并非正圆形,下粗上细。柱身又可细分作上、中、下三段,其中下段*具特色,柱身雕成若干垂直的凹槽,两凹槽交界处形成一线直棱,故有学者称之为瓜棱柱,造型酷似古希腊神庙石柱(如多立克柱式石柱)的柱身。中段雕水平方向的数圈线脚,包括一圈缠龙纹及一圈绳辫纹,再上为三个金刚力士、半人半兽模样的雕像,充满异域风情,用力托着一块突出于立柱之外的长方形石板,板面刻有文字,似乎像是汉字却又一时难以辨明。上段则雕作向外突出的若干垂直圆棱,与柱身下段的凹槽适成对比,顶部以一圈缠龙纹饰作为结束。从背后看,长方形石板仅仅是嵌在柱身的前部,柱身后半部则又刻有一圈绳辫纹,似乎要表现出石板是被系在石柱之上的。柱身之上为顶盖,顶盖雕作一个带有覆莲纹样的圆盘,一如后世的覆莲柱础,有学者依据汉武帝建章宫“仙人承露盘”的名称,称之为承露盘;盘上雕一小石辟邪,正是萧景墓石辟邪的“具体而微者”。

建筑史诗:六朝遗石 作者简介

王南,2001 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2008 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8 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授建筑设计专业课程。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著有《北京古建筑地图》(上、中、下三册,与他人合著)、《古都北京》、《农禅寺:水月》(与袁牧合著)、《乌镇剧院:并蒂》(与袁牧合著)等,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13 年起,由读库陆续出版“建筑史诗”系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