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困惑与求索: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

困惑与求索: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

作者:宋晶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4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7.0(7.7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困惑与求索: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08731
  • 条形码:9787520308731 ; 978-7-5203-087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困惑与求索: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 内容简介

职业教育理应关注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幸福,关照个体职业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以人文视角审视现代职业教育的伦理精神,探索现代职业教育精神生成的有效途径。培养个体自主、自为意识,具有积极职业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的劳动者,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经研究了如下结论:首先,职业教育伦理精神渊远悠长、短暂迷失和自觉。它源于原初生存教育中的自然、朴素、平等,体现于师徒教育之爱,迷失于契合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学徒教育,自觉与对学习者主体价值的呼唤。其次,“人道”、“理性”和“公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的基本范畴。第三,科技理性和享乐主义挑战我国职业教育伦理,表现为“待价而沽”与职业理想、信仰等冲突。第四,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精神回归是生态自由意志的生成,生成具有主体性的“准职业人”,孕育与传承绿色工业文化。第五,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精神回归的实践策略包括:确定追求人的幸福的现代职业教育目的;保证职业教育政策正义性;形成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师生“主体间性”关系;职业教育评价突破一元方式,实现情境化多元智能评价。

困惑与求索: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 目录

**章 职业教育伦理精神的历史渊源
**节 融于自然的、朴素的、平等的原初生存教育
一 “敬畏自然”生存经验的示范与模仿
二 “人化”自然及其对自主精神的追求
三 长幼间近乎生物性的关爱
四 “尊亲”“爱慈”的家传世学
第二节 体现“爱”的师徒教育
一 父子与师徒关系等同
二 态度与技能并重
三 生产与教学合
四 “做人”与“做事”统
第三节 现代职业教育确立人的主体价值
一 契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产生
二 学校“标准件”式的培养方式割裂人性
三 知识经济视域下职业学习的社会化和终身化
四 现代职业教育呼唤人的职业幸福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职业教育的伦理范畴
**节 人道:关注“准职业人”个体幸福
一 消除“差生”刻板印象,树立学习者自信
二 实现由“物”及“人”的价值嬗变+
三 立足“两个世界”,关注学习者生存发展
四 培养学习者主体性、创造性和责任意识
第二节 公正:个体、社会、生态的正义
一 实施全纳教育,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
二 构建多元评价标准,尊重个体禀赋差异
三 补偿弱势群体,助其谋生及自我实现
四 关注职业活动环境后果,实现生态正义
第三节 理性:追求工具性与价值性的完整和统
一 完整理性关怀学习者的生命发展
二 避免“理性知识灌输”,开发人的创造性
三 职业教育政策追求发展“量”与“质”的统
四 职业教育研究摒弃功利和从众,追求独立与个性
……

第三章 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伦理挑战与困境
第四章 对我国职业教育伦理缺失的分析
第五章 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的回归

附录 调查问卷
展开全部

困惑与求索: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 节选

  《困惑与求索: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  学界普遍认为,师徒制的建立标志着职业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师徒制是*古老的正式职业教育,在工业革命后曾被学校职业教育逐渐替代和边缘化。但是,它的生命力却着实匪夷所思得旺盛,在今天的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丹麦等发达国家,现代师徒制又悄然兴盛起来,成为一种新时期的教育战略选择。事实上,传统师徒制中如同父子的师徒关系、观照教与学的统一性的教育方式、强调“做人做事相统一”“先做人,后做事”的职业精神,这些零散的教育元素关注了人的情感和气质,符合人的精神目的,充满着伦理的关怀,它们在现代社会仍然散发着生机和活力,对于今天的职业教育而言仍然是弥足珍贵的。  一父子与师徒关系等同  “师徒如父子”正是对传统师徒关系的写照。人类社会进入青铜时代后期以后,青铜铸造的生产生活工具以及兵器得到了广泛使用,这直接促进了手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生产工具制造和利用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挣脱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关系,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随之突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传世学形态。“在血亲关系范围内的技艺传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的需要,职业教育开始走出家庭,通过一种初级的、未完全制度化的学徒制形态,将技艺传承给家庭以外的成员”,但师徒制仍然是一种私人类型的教育形式。虽然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突破了血缘限制,师徒制却也只是由早期的父子相授向师傅收养子为徒的形式过渡。“手工艺人通过吸收别人的孩子到自己家中作为自己的养子,教他们手工技艺”,作为养父子之间的手艺传授的师徒制教育,它比任何形态的学校教育出现得都早。  之后,师徒制的形式又拓展为直接收徒弟,但徒弟进入师傅家后,也相当于整个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师傅全家生活在一起,父子般的亲情关系就依然保留下来。师徒关系起初只具有私人性质,后来也具有了社会性质。根据有关师徒制的*早记载《巴比伦法典》,它将以往私人的、按风俗惯例的师徒关系确定为成文的法律规定。“手艺人可以自由地招收养子,教他技艺,其他人不可以干涉”,但是,“如养父不传授手艺给养子,养父没有权利再留下这个孩子,应将其送其父母”。从这个法典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公共的教育,师徒制是带有社会性质的,其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作为养父的师傅有责任将自己的技艺向作为养子的徒弟倾囊相授,保障祖传的手艺、绝活和秘方等世代延续下去。徒弟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光大师傅的事业,为师傅养老送终,偿还师傅欠下的债务。按照习俗,手艺人通常会将得意的徒弟招为上门女婿,培养他以传承衣钵、光耀门楣。  ……

困惑与求索: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 作者简介

  宋晶,1979年4月生,辽宁抚顺人。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教育伦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目前工作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专职科研人员。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项目“现代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研究”等科研和教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