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

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

作者:孙立会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07253
  • 条形码:9787520307253 ; 978-7-5203-072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 本书特色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仍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新兴学科,其中有很多新的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也有一些虽进行过多次解决但并未达成统一理解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理解与探讨方式,而对日本教育工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考察不失为一种能重新认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一种手段,并且中日教育技术学科交流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而文化就是技术背后的那双无形之手。孙立会著的《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在阅读大量日本教育工学相关文献基础上,访谈了当前比较活跃的十几位日本教育工学专家,参加了与日本教育工学相关的学术年会,对日本教育工学发展的历史、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践领域等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关系*为重要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察,做出五个基本结论。

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 内容简介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仍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新兴学科,其中有很多新的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也有一些虽进行过多次解决但并未达成统一理解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理解与探讨方式,而对日本教育工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考察不失为一种能重新认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一种手段,并且中日教育技术学科交流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而文化就是技术背后的那双无形之手。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在阅读大量日本教育工学相关文献基础上,访谈了当前比较活跃的十几位日本教育工学专家,参加了与日本教育工学相关的学术年会,对日本教育工学发展的历史、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践领域等与国内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关系*为重要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察,做出五个基本结论。

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 目录

绪论 教育技术学科的一种觉醒
一 教育技术学科之困境:一个永无止境追寻的问题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二 一种觉醒:回到原点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三 学理追寻:理论与设计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线
四 转换思维:中曰比较的再尝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章 日本教育工学的历史研究
节 美国教育技术思想的引入
一 美国教育技术思想的时间流变
二 教育工学与AECT
三 教育工学思想的内化与延伸
第二节 教育工学之“工”
一 “工”与Technology
二 工之本身
三 土与《天工开物》
四 工与工学
第三节 教育工学的历史变迁
一 教育工学的孕育期
二 教育工学的初创期
三 教育工学的发展期
四 教育工学的转换期
五 教育工学的智能化时期
小结 历史的本真之意
第二章 日本教育工学的理论研究
节 教育工学的理论体系
一 基础理论
二 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育工学与接近领域之关联
一 教育工学与教育学
二 教育工学与其他学问领域
第三节 教育工学的学术品格
一 教育工学的目标
二 教育工学的原理
三 教育工学的信仰
小结 理论本源性之追问
第三章 日本教育工学的方法研究
节 实践取向的教育工学方法论
一 教育工学研究的指向性
二 认识论与教育工学之方法
第二节 教育工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一 教育工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
展开全部

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 作者简介

孙立会,男,廊坊师范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日本关西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一项,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电化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论文15篇以上,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方法、中日教育比较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