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24cm 页数: 250页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9.0(7.8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版权信息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本书特色

  “科学·人文大讲堂”是上海财经大学营造博雅校园、推进本科生通识教育的实质性举措。每一期大讲堂的讲座,从选题到主讲人,事先都经过精心策划。迄今,“科学·人文大讲堂”已举办50多次,内容涉及宇宙学、生命科学、微电子、生物与新医药、载人航空航天、新材料、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人类学、传媒等文史哲领域。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编的《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汇编了精彩的二十讲内容。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内容简介

本书吸纳中外名家, 开放办学, 紧紧围绕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的主题, 内容广博, 从科学知识的理性权威到文化积淀的悠长韵味 ; 从校园优良学风的培养创新到青年人奋斗理想的激励鼓舞 ; 从中国文明起源的步步挖掘到新世纪媒介的更迭起伏再到大数据时代的机遇挑战。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目录

第1讲 权威的科学与科学的权威
第2讲 珍惜并享受大学阶段的文化
第3讲 培养优良学风,做好学位论文
第4讲 和青年朋友谈人生如何奋斗
第5讲 中国早期文明的考古学研究
第6讲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第7讲 从大数据热看学科发展的机遇——以计算机学科为例
第8讲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
第9讲 网络文学的现状与走向
第10讲 西方历史中的中国元素
第11讲 以史为鉴,认识兴亡周期律
第12讲 希腊神话,悲剧与哲学
第13讲 当音乐遇见科技
第14讲 从数学分析看数学的奇与美
第15讲 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家
第16讲 漫谈春秋争霸
第17讲 中国珠宝玉文化
第18讲 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与市场
第19讲 气候变化与财经
第20讲 法国文化习俗漫谈
展开全部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节选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我是医学院出身,不怎么懂财经,所以还是与大家谈一谈大学阶段的文化。大家踏进大学很不容易,从你小时候起父母就开始为你进入名牌大学而努力。现在连幼儿园都要选好的,更不用说中学。所以进入大学,你们是非常幸运的。可是我在这里要劝告大家,你们过去得到的教育也许是升学,进入大学以后得到的教育也许是有好的学历,将来找份好的工作。我在这里反其道而行之,跟大家谈一谈我对大学的认识。我觉得,对每一个人而言,确实应该珍惜进入大学的这么好的机会,同时也要享受学校为大家提供的大学文化。  大学的感悟  那么,我对于大学的感悟是什么呢?我觉得,*重要的,大学是我们人生观和事业观成熟的一个场所。我们在中学里多少也有一些人生观和事业观。可是在大学里,我们要逐步成熟。我们这一辈子,人生观是什么?从生下来到离开这个世界,我到底该做什么事?我做的这件事,怎么把它做好?所以这个“成熟”就是指在大学里成熟。  另外,我觉得大学是我们接受严谨专业教育的殿堂。不管是哪一门学科,学习态度一定要严谨。我在医科的时候就讲,老百姓把性命交到我们手里。医生告诉病人一句话,他没有抗拒你,这个是本能。那么我想,学财经的同学,你的道德,你的审核,你鼓励别人投资什么方向,你对国家的经济战略提供的宝贵意见,都必须要有很严谨和很扎实的专业基础。  第三,我认为大学是点燃每一个个性火种的起点。其实老师应当是点燃你们心中的原始火种的人。因为每一个人有他自己独特的活法、个性。老师不是要强迫你,不是要把你束缚起来,而是要把你们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灵的火种点燃。火种怎么发光,怎么给人民提供温暖,这个就是进步。所以大学是点燃你的火种的起点,这个是很不容易的。我举个例子。周晓燕教授是音乐专家、歌唱专家。廖昌永,现在是知名的歌唱家,他来到上海的时候,连音符都不认识,所以开始学五线谱。这样一个有火种的人,周晓燕教授把他点燃了。所以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要珍惜自己这么好的机会,老师会点燃你,可是你自己也要学会接受。  大学还是学习人际关系沟通和学会包容性的小社会。毕竟你还没有进人大社会,可是在大学里,你从原来的家庭和学校进入到一个这么大的学校,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个专业,年龄不一样,地区也不一样,大家要学会互相沟通,要学会互相包容。你们要珍惜同学间地久天长的情谊,这情谊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就是我对大学的一些感悟。  大学能带来什么  我们要实现中国梦,那么,我们国家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高端人才、高水平的人才。现在经济发展那么快,可是我们的人才跟不上,经常出现人才外流,今年美国有报道说大约四分之一的留学生来自中国。这个很自然,到国外去学习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我们需要你们做出创新性的工作和成果,特别是现在,我们要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所以,你们要致力于做到这一点。而创新,我认为是来自于实践。不是说为了自己,而是我们要解决中国的什么问题,我们要解决老百姓的什么问题。因此创新的思维常常是蕴藏在你的心里,因为你需要为老百姓解决这些问题。而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是根本的条件。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