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作者:卢祥之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190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5.8(3.2折) 定价  ¥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2893768
  • 条形码:9787532893768 ; 978-7-5328-9376-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仁 本书特色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构成元素,牵动、影响和辐射着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也提升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本丛书将中华伦理主体的重要部分“五常”——“仁、义、礼、智、信”分列五册,每册采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历史故事、文学故事等形式,选取体现各道德精神的典范人物和文学形象,阐释和解读“仁、义、礼、智、信”五个核心道德观,让人领悟传统美德的精髓,借以滋养今天社会的道德精神,培育今天社会的道德人格。由卢祥之、牛秀清主编的《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丛书》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

仁 内容简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仁、义、礼、智”,汉朝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古人称之为“五常”。常者,恒也,其精神可以越过地域和时代而永恒。“五常”作为中华伦理主体的重要部分,贯穿中华伦理的发展中,它们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形成一种道德意识和理念……

仁 目录

名言·格言

成语·典故
爱人利物
当仁不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见仁见智
仁者无敌
杀身成仁
以德报怨
负荆请罪
风马牛不相及
梁上君子
相濡以沫

故事·传说
仁孝篇
孟宗哭竹
卧冰求鲤
实夫拜虎
孝子黄香
缇萦救父
芦衣顺母
掘地见母
孝子李忠
曾子立孝
弃官孝母
仁德篇
仁德虞舜
贤君大禹
仁德一生
释之劝谏
贤相孔明
“东坡坐石”
仁德杜环
王旦荐贤
季札让国
宽仁贤士孟尝君
宽宏大量的鲍叔牙
丙吉宽待车夫
仁义篇
伏波将军马援
仁侠之士朱云
千古**将赵云
邴原助友
窃符救赵
墨子破云梯
仁者颜真卿
杀身成仁的文天祥
仁爱篇
柳卢睦族
子敬束带
温公爱兄
姜氏兄弟
田真叹荆
世恩教弟
仁爱满堂
清廉孔奋
乐善好施李士谦
仁医孙恩邈
仁商陶朱公
展开全部

仁 节选

《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丛书》:  垂恻隐于有生,恒恕己以接物者,仁人也。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行品》 解析: 恻隐:是说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也形容对人寄予的同情,出自《孟子·告子上》:“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此句的意思是施放同情心在一切生物的身上,常常从推己及人的角度去处理问题,能这样做的人就是仁爱的人。做人应富有爱心,宽厚待人。  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 解析: 如果不心怀仁爱,就不能和别人结成群体,而不结成群体就不能利用自然界的资源,不能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就会导致生活给养不足。  这句话出现在《汉书·刑法志》不是偶然的。实际上,也体现了一种仁爱观。仁爱也好,慈善也罢,都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也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举措之一。古人说“富而不济”,让人困顿饥寒而死,是不可饶恕的。慈善,是指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或者说是一种“有无相恤,患难相救”的行为。  无论是儒家主张“仁者爱人”,还是墨家提出“兼相爱”,虽然在不平等的社会中都具有空想性,但那种“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的精辟见解,“施生爱人”(《白虎通义·情性》)、“相濡以沫”(《庄子·大宗义》)的友爱精神,至今仍有其积极的意义。慈善是一种美德。先秦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八章》)意谓*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三国时的曹丕认为:“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典论·缺名》)行善不仅孕育着美德,也是各种善举的根本。崇尚公平,助人为乐,使之幸福。所以说,“善心比复仇更高贵”,“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出处: 《墨子·卷四·兼爱中第十五》 解析: 墨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思想家。他对“仁”做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仁人”,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为天下所有的人谋取利益,为天下所有的人解除痛苦。  墨子的“兼爱”思想正是要求每个人都从集体利益出发,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甚至为他人利益而舍弃自身利益。由此看来,“兼爱”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积极意义,因为“兼爱”思想正确地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但是,兼爱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因为兼爱的目标比较抽象,和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们也不容易随时都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做出正确的处理。集体利益对于老百姓来说显得高高在上,所以统治阶级应自上而下地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以此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出处: 《论语·里仁篇第四》 解析: 孔子说,一个人真正达到了仁的修养,不仅会去爱好人,也会设法改变坏人,感化坏人。所以说,一个真正忠于仁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于别人认为可恶的人也会爱护他,怜悯他,感化他。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 《孟子·离娄下》 解析: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有仁爱之心的人会爱别人,懂得礼让的人会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人们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关爱、尊敬别人,也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