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环境学导论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42.3(8.5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环境学导论 版权信息

环境学导论 本书特色

《环境学导论》按照环境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与治理、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四大部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全球环境问题、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人口与环境、粮食生产与环境、能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战争与环境、生态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工业生态系统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农村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在每一章前列出“本章要点”,章节后精心设计“思考题”;在重要章节中,设置相关知识的专栏介绍。《环境学导论》可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对环境问题、环境生态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环境学导论 内容简介

《环境学导论》按照环境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与治理、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四大部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全球环境问题、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人口与环境、粮食生产与环境、能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战争与环境、生态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工业生态系统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农村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在每一章前列出“本章要点”,章节后精心设计“思考题”;在重要章节中,设置相关知识的专栏介绍。 《环境学导论》可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对环境问题、环境生态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环境学导论 目录

1.1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1 1.1.1环境的概念1 1.1.2环境的组成6 1.1.3环境的特点7 1.2环境问题的产生8 1.2.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8 1.2.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变化9 1.2.3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实质10 1.3环境学的任务12 1.3.1环境学的产生12 1.3.2环境学的特点13 1.3.3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及基本任务14 1.3.4环境学的学科体系15 习题与思考题16 参考文献16 第2章全球环境问题 2.1全球环境问题18 2.1.1气候变暖18 2.1.2臭氧层破坏21 2.1.3酸雨蔓延23 2.1.4海洋污染25 2.1.5危险废物越境转移26 2.1.6森林锐减26 2.1.7土地荒漠化26 2.1.8生物多样性减少27 2.1.9土壤侵蚀29 2.1.10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30 2.2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31 2.2.1水污染31 2.2.2大气污染32 2.2.3土壤污染33 2.2.4固体废物污染34 2.2.5土地荒漠化35 2.2.6石质荒漠化36 2.2.7食品污染37 2.2.8生物多样性减少39 习题与思考题43 参考文献43 第3章水环境 3.1地球上的水44 3.2水循环45 3.2.1水的自然循环45 3.2.2社会水循环47 3.3水污染及其主要来源47 3.3.1水污染及其危害47 3.3.2水污染物来源48 3.3.3水污染物50 3.3.4典型水体污染53 3.4水污染控制59 3.4.1水环境标准59 3.4.2水处理模式61 3.4.3水污染控制技术64 习题与思考题69 参考文献69 第4章大气环境 4.1大气的组成与大气圈的结构70 4.1.1大气的组成70 4.1.2大气圈的结构71 4.2大气污染及其危害73 4.2.1大气污染73 4.2.2大气污染物的种类73 4.2.3大气污染源分类76 4.2.4大气污染的危害76 4.3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80 4.3.1煤烟型污染80 4.3.2交通型污染82 4.3.3酸沉降82 4.4大气污染防治84 4.4.1大气环境标准84 4.4.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86 习题与思考题88 参考文献88 第5章土壤环境 5.1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89 5.1.1土壤的形成89 5.1.2土壤的组成90 5.1.3土壤的分类92 5.1.4土壤的结构和环境特性93 5.1.5土壤退化95 5.2土壤污染与自净97 5.2.1土壤污染及其特点97 5.2.2土壤的自净99 5.2.3土壤污染及其来源99 5.3土壤污染的危害101 5.3.1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101 5.3.2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102 5.3.3土壤污染的危害104 5.4土壤污染的防治与修复106 5.4.1化肥污染的防治106 5.4.2农药污染的防治106 5.4.3重金属污染的防治107 习题与思考题107 参考文献108 第6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6.1固体废物的概述109 6.2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危害110 6.2.1固体废物的危害110 6.2.2典型固体废物危害111 6.3固体废物的防治政策113 6.3.1“三化”原则113 6.3.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115 6.3.3固体废物处置技术117 6.3.4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119 6.3.5危险废物越境迁移的控制政策123 习题与思考题125 参考文献125 第7章物理环境 7.1噪声污染126 7.1.1噪声的概述126 7.1.2环境噪声标准129 7.2热污染130 7.2.1热环境131 7.2.2热污染的来源132 7.2.3热污染的危害132 7.2.4热污染的控制134 7.3电磁辐射135 7.3.1电磁污染的来源136 7.3.2电磁污染的特性136 7.3.3电磁污染的危害137 7.3.4电磁污染的控制138 7.4光污染140 7.4.1光污染的危害141 7.4.2光污染的防治142 7.5放射性污染143 7.5.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143 7.5.2放射性污染的特性144 7.5.3放射性污染的控制145 7.6振动147 7.6.1振动污染源147 7.6.2振动污染的特性147 7.6.3振动污染的危害148 7.6.4振动污染的控制148 习题与思考题149 参考文献150 第8章人口与环境 8.1世界人口的增长151 8.1.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51 8.1.2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153 8.1.3世界人口发展趋势154 8.2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压力154 8.2.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155 8.2.2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155 8.2.3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压力155 8.2.4人口增长对生物资源的压力156 8.2.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157 8.3人口分布变化与环境157 8.3.1城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57 8.3.2土地开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58 8.4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159 8.4.1环境承载力159 8.4.2人口增长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159 8.5我国的人口与控制160 8.5.1我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160 8.5.2我国的人口控制162 习题与思考题164 参考文献164 第9章粮食生产与环境 9.1粮食安全165 9.1.1粮食安全的概念165 9.1.2中国的粮食安全现状166 9.2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167 9.3化肥污染防治168 9.3.1过度使用化肥的危害168 9.3.2减少化肥污染的措施168 9.4农药污染防治170 9.4.1农药分类171 9.4.2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172 9.4.3农药污染的防治对策173 9.5中国粮食生产的方向175 9.5.1发展思路175 9.5.2发展战略176 习题与思考题177 参考文献177 第10章能源与环境 10.1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178 10.1.1能源及其分类178 10.1.2全球能源消耗利用及存在问题180 10.1.3世界能源结构181 10.1.4能源对环境的影响182 10.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186 10.3节能与环境保护189 10.3.1节能技术的基础知识189 10.3.2节能的方法与措施189 10.3.3工程节能技术分类190 10.4我国能源消耗引起的环境问题191 10.4.1中国能源利用与结构191 10.4.2中国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192 10.4.3未来中国能源的需求分析193 10.5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194 10.5.1节能降耗与新能源技术开发194 10.5.2能源结构优化195 习题与思考题197 参考文献197 第11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 11.1自然资源的概述199 11.1.1自然资源的定义199 11.1.2自然资源分类199 11.2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200 11.3森林资源的利用202 11.3.1森林资源概况202 11.3.2森林资源的利用202 11.3.3世界森林资源情况203 11.3.4我国森林资源现状203 11.4土地资源的利用203 11.5矿产资源的利用205 11.5.1采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205 11.5.2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206 11.5.3采取措施206 习题与思考题207 参考文献207 第12章战争与环境 12.1战争对环境的破坏208 12.1.1古代战争的危害208 12.1.2现代战争对环境的破坏209 12.2军事活动与环境破坏216 12.2.1基地造成的环境破坏216 12.2.2军事演习的自然破坏218 12.3战争与环境伦理220 12.3.1战争与环境破坏的世纪220 12.3.2战争与环境伦理重建220 习题与思考题223 参考文献223 第13章生态学基础 13.1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224 13.1.1生态学的概念224 13.1.2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224 13.1.3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26 13.2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29 13.2.1生态系统的概念229 13.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29 13.2.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31 13.2.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32 13.3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33 13.3.1全球生态问题233 13.3.2中国生态问题235 13.3.3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40 13.3.4生态学的环境保护实践241 习题与思考题242 参考文献242 第14章生物多样性 14.1生物多样性243 14.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43 14.1.2生物多样性的演化244 14.1.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45 14.2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246 14.2.1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246 14.2.2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249 14.3生物多样性损失及其原因250 14.3.1生物多样性损失250 14.3.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250 14.4生物多样性保护252 14.4.1建设自然保护区完善保护制度252 14.4.2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25314.4.3生态示范区建设253 14.4.4国家合作与行动253 14.4.5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253 14.5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254 14.5.1战略目标255 14.5.2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255 习题与思考题259 参考文献259 第15章工业生态系统构建 15.1工业生态学与工业生态系统的概念260 15.1.1工业生态学260 15.1.2工业生态系统261 15.2工业生态系统的特征263 15.2.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263 15.2.2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265 15.2.3工业生态系统的双重性267 15.3工业生态系统的构建268 15.3.1构建原则269 15.3.2生态工业园区构建途径273 习题与思考题277 参考文献277 第16章农业生态系统保护 16.1农业生态系统278 16.1.1农业生态系统的概述278 16.1.2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279 16.1.3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280 16.2农业生态的保护281 16.2.1农业生态的环境问题281 16.2.2农业生态保护285 16.3生态农业291 16.3.1生态农业的类型291 16.3.2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291 16.3.3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292 习题与思考题295 参考文献295 第17章城市生态系统保护 17.1概述296 17.1.1城市生态系统概念296 17.1.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点297 17.2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300 17.2.1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300 17.2.2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03 17.2.3环境污染305 17.3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306 17.3.1城市的园林绿化306 17.3.2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07 17.3.3宜居城市的构建310 习题与思考题312 参考文献312 第18章农村生态系统保护 18.1概述313 18.1.1农村生态系统概念313 18.1.2农村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314 18.2农村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保护316 18.2.1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316 18.2.2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16 18.2.3水污染316 18.2.4生活垃圾污染317 18.2.5其他污染317 18.3农村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318 18.3.1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发展318 18.3.2相关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318 18.3.3农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体系319 18.4生态村建设320 18.4.1环境污染治理320 18.4.2生态经济建设320 18.4.3人居环境建设321 18.4.4生态文化建设323 18.4.5生态文明村建设324 18.5生态村建设模式325 18.5.1生态农业主导型生态村325 18.5.2旅游文化依托型生态村326 18.5.3特色产品开发型生态村327 18.5.4工业型生态村327 18.5.5社区型生态村328 习题与思考题328 参考文献329 第19章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 19.1生态文明理论330 19.1.1生态文明的含义330 19.1.2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3219.1.3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33419.2生态文明建设实践338 19.2.1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实践338 19.2.2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342 习题与思考题345 参考文献346 第20章可持续发展 20.1概述347 20.1.1可持续发展概念347 20.1.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348 20.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49 20.2循环经济350 20.2.1循环经济的由来350 20.2.2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350 20.2.33R原则351 20.2.4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352 20.3清洁生产352 20.3.1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352 20.3.2清洁生产的内涵353 20.3.3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354 20.3.4清洁生产审核355 20.4我国清洁生产审核实践357 20.4.1我国清洁生产立法的特点357 20.4.2《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原则358 20.4.3清洁生产在我国的发展现状358 习题与思考题360 参考文献360
展开全部

环境学导论 作者简介

周北海,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周北海,1992年3月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1993-1994年和1995年日本福冈大学和琦玉大学从事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和光催化水处理技术研究;1996-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固体废物登记管理中心主任;2001-2004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高级科技外交官;2005年4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承担多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教学成果:承担“环境学导论”、“环境生物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饮用水深度处理”等多门课程。获北京科技大学双语教学三等奖(2007 年);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排序2)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