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

作者:周光倬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427
本类榜单:古籍销量榜
中 图 价:¥38.5(7.0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621282
  • 条形码:9787550621282 ; 978-7-5506-2128-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 本书特色

1934年英国入侵云南边境造成“班洪事件”,周光倬为“外交部特派云南边地调查专员”,经昆明、楚雄、腾冲入境,将调查经历与沿途山川风貌、人文风情等作《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周光倬、张剑、徐雁平、彭国忠、周润康编著的《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为学界提供阅读和研究的便利,多层面、多角度地呈现具有连续性的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肌理与血脉、骨力与神韵。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 内容简介

  周光倬(1897-1966),字汉章,云南昆明官渡人。早期就读云南省立第1师范学校。1923年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国立东南大学文理科毕业。1923年至1936年在南京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江苏省立**中学、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南京女子中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内政部警官高等学校教授地理。1937年任中央航空学校政治教官,专教边疆问题和国防地理。1939年因不满派系倾轧辞职赴缅、印经商。1947年受聘为云南大学经济学系和文法学院副教授,1957年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曾任云南省第三届政协委员。1966年去世。  1934年春,英国为抢夺班洪银矿,派兵500余名入侵我国云南边境班洪佤山(今沧源县境),烧毁民房,打死佤兵,制造了“班洪事件”。消息传出,引起全国人士关注,旅京(南京)云南同乡利害切身,尤为愤慨。3月18日,云南旅京同乡会开会推举张维翰、朱培德、李宗黄、周光倬等37人为代表,向中央请愿,要求中央向英政府提出交涉,并派全权代表到滇缅边界调查。当时班洪战事消息仍不断传来,国民政府除电令驻仰光领事就近探查外,因不明了事实发生情况,外交部亦无法应付,唯有查明实情,才能提出交涉。因此,国民政府决定,令参、外两部派员到边地调查,以供交涉参考。因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官员均顾虑人地两疏,更畏惧交通闭塞,蛮烟瘴雨、盗匪横行,无人愿前往,外交部亦无合适人选。1934年4月,经云南同乡会举荐,周光倬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外交部特派云南边地调查专员”,赴云南调查。  周光倬于6月抵云南后,于10月从昆明出发,率随员经楚雄、大理、保山、腾冲、镇康到达孟定,在当地边民殷切请求下,毅然不顾参、外两部不准越界(班洪在英方司格德所划红线内,英方极力阻挠)的电令,冒险秘密进入班洪地区,见到了班洪总管胡忠汉,终于了解到当地英军侵略真相,弄清了英方在滇缅边界的侵略事实和未定界问题症结所在,从而为以后与英方交涉维护国家主权、会勘滇缅南段未定界搜集准备了可靠资料。在完成班洪地区界务调查后,周光倬又不畏路途艰险,翻山越岭进入勐角、勐董,经岩帅、双江赴澜沧、孟连,然后又循南峤(勐遮)、佛海(勐海)、车里(景洪)转思茅(普洱),沿途了解外国教会传教活动和教会势力发展及沿边各县所受影响,*后沿宁洱、磨黑、元江于1935年5月返回昆明。  周光倬将此次调查经历和沿途山川地貌、人文风情、官员士绅等所见所闻,以及滞留昆明原因、与李元凯因测量事产生分歧等,以日记作了详细记录,并拍摄了三百多幅珍贵照片。回南京后,周光倬将调查情况及意见写成《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书》呈交国民政府,并附呈《云南边地调查照片集》、《调查滇缅南段未定界经过路线图》、《班洪附近形势略图》和《滇缅南段未定界五色线图》,同时将报告以内部形式少量排印成书,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书名,分送相关部门和中央要员,以求引起对滇缅边界问题的重视。1967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此报告书,而调查日记和照片则至今未公开,日记所记经历遂成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此次整理,即根据周光倬日记和调查报告内部排印本,将日记与调查报告辑成一书,同时收录周光倬抵昆明后在国民党云南省党部的演讲《回滇调查班洪的任务及感想》、回南京后就解决滇缅边界问题呈蒋介石的信、在中华史地学会发表的《云南边疆之危机》,以及班洪总管胡忠汉上呈中央政府的表陈(周光倬摄影留存)等与滇缅边界调查有关的史料,使之可以相互印证,互为参考。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 目录

前言
滇缅边界调察日记
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书
回滇调査班洪的任务及感想
呈蒋介石信
云南边疆之危机
附:班洪总管胡忠汉表陈
展开全部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 节选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  推想蜂字,有虫字旁,虫则指岩帅佧佤,另外可解作一各字及半字,则说野佧与我等各别,不致遇在一齐,如斯解释,心中自慰稍安。且予尝自问心对人对事,未做过亏心事,殊属坦然,亦绝不致发生意外事件也。  二月廿一日晨七时动身,晓露尚寒。由寨之北方行,过田坝即登山坡。坡平缓斜上,山高而坡长。到坡顶高1520公尺,约高于猛角及猛卵300公尺(两处皆高1225公尺)。有一纯佧寨日广辖,居户五十余家,山中大寨也,距猛卵约十二里。经村旁过,绕山梁行。在寨之对山岭西面有一寨日懦阿,约十余户;西北面有一寨日蛮赖,约廿余家。过寨走山梁上,则见两面岩峡附近有两村日汞董、白约,东面亦有两寨日班夏、茶唔,距离较远。再进即须转上高坡,下面有两寨,在路上下边,日本吾寨,各约户口卅家。山坡顶点高1960公尺,其山峰必在2200公尺。林木已砍伐完。过坡绕至山后(东面)则丛林甚密,芦子生长甚多。其山坡下边,有一大寨日工龙,约百户,闻有山泉。附近梯田层叠而下。循坡而下,约十三四里即抵党坝河谷。测高为1230公尺,低于高峰七八百公尺。河身宽约十丈,大小鹅卵石杂堆其中。水流尚不甚急,来往须徒涉,夏季雨水量大,此河之水亦随之增长不小。予等自猛卵至约计行五小时,中间均未休息,一气到此,始歇稍一小时,大家以昨夜猛卵寨中所做送之糯米粑烧以充饥。予意今日必赶到耿马城,因走小路,路线延长,但既到此,时间尚早,亦欲再行十余里始住。但徐中队长以时间虽早,前去路亦不见多,且马已疲乏,不能多行。休息后,即由河边上坡,至翁亮宿,时午后一点钟。住于缅寺中,村中特杀一猪以招待,此耿马与猛角董大不相同之处。村中共七十余户,皆摆夷人,亦垦山,少田地,然不似猛角董村寨之破烂荒凉景象矣。  二月廿二日晨五点半起床,看气候测验。诸事完毕,将昨日马不能运之铺盖行李,移挪两小挑,由徐中队长派民夫二名挑送。七时起行,沿山麓北进。约十里至翁亮下寨,位于山谷之下面,户口约卅家,亦摆夷人。因耿马团队吹过路号音,村中男妇童孩皆至村外观看。由村后转上一大坡,高1270公尺,比之翁亮下寨高一百公尺(翁亮下寨为1170公尺),然实际因自翁亮后系下一坡始上此坡,故坡高度当不止此。继续前进约廿里,上一高山顶,有一寨名蛮尤,为耿马有名之制刀产地。全村约四五十户,竹林蓊郁。此寨在南面被山遮不得见,但在耿马城可以望见。高度为1500公尺,为今日所经*高之大山岭。本想参观制刀工作,因全部停工,未得参观。由此下坡,坡极长而中有数段特陡,故下马步行至坡底。见耿马坝甚了然,坝不大,山谷起伏其间,间有小平坝分布其中,实际山岗甚多,平地尚不到十分之一。所经各地,一上一下,连续不尽。十一点钟至景迈村,本不想休息,因带队人谓以下路尚长,必在此处休息吃晌午,再向前进,遂休息于缅寺中做午餐。头人送米及腊肉来,米亦较好,食较可口。全村有水田可耕,户数约三十余家,尚殷实。但其装束,以妇女所着圆领衣不同其他各处,领边缘镶布条,裙束衣外。问人云:从前为一城,后毁去。缅寺较翁亮者为大,且为砖佤所建,寺址有前后门,故亦大。由猛董头人介绍猛董所属蛮坎寨头人申诉苦情如下:  澜沧县属宋区长于庆历去年腊月十六日,自猛角到蛮坎寨,向头人索款五百元。火头二人亦无款可筹,宋区长大怒,谓不筹款,须押管头人治罪。火头无法应付,胆又小,即私自逃走,住民随逃者约卅家,特移来耿属景迈居住。景迈头人将其收容,劝其安心住下。新火头名满坎,年约四十余岁,为纯佧佤族,皆良善百姓。据云:宋区长原籍尖弄,随带其寨中人约廿名,又带领岩帅人廿,帕洎人五十,共约八九十名,人多势众,住蛮坎寨十日,将米菜供给,临行不足,竟将良民之米、鸡、肉、家具等,概行抢走,又得知村人埋藏银子于地下,亦凿地取去。予殊惊异,如此行为,必有其它原因,特为追问。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