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

作者:陶晓燕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2.5(4.9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47733
  • 条形码:9787516147733 ; 978-7-5161-477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 本书特色

陶晓燕编著的《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 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在对 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经验回顾的 基础上,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形成机理、 产业特点及演化规律。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和焦作 市的实地调研与分析,剖析了资源富集城市与资源枯 竭城市产业对接的现实基础、对接可行与必要性、对 接潜力等,为构建资源富集城市与枯竭城市产业对接 体系、产业布局及政策框架确定提供了借鉴。*后, 本书提出了资源富集与枯竭城市产业对接相应的政策 建议。

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 内容简介

陶晓燕编著的《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在国际国内关于资源富集城市与资源枯竭城市产业对接案例实践与理论研究进展回顾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小型会议及专家咨询和政府领导汇报等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资源枯竭城市和富集城市的产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平顶山市和焦作市为例,分析资源富集城市和枯竭城市实施产业对接的路径和模式选择。首先,将从分析平顶山市和焦作市的产业发展现状人手,采用swot方法分析两个城市实施对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其次,将从需求和供给的微观视角深入剖析资源富集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对接的需求和供给的角色与行为;再次,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出发,阐释政府和企业在实施产业对接的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和行为;*后,结合两类城市的不同特点,分析不同产业对接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本研究试图为构建和推动我国资源枯竭城市与资源富集城市产业对接政策提供动力和理论参考作用。

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
  二 产业转移的模式研究
  三 产业转移的效应研究
  四 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述评
  五 我国煤炭城市产业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产业对接相关理论概述
 **节 相关概念的内在机理概述
  一 产业对接及内在机理概述
  二 产业转移的内在机理概述
  三 产业承接的内在机理概述
 第二节 有关产业对接的理论依据
  一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二 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
  三 协议分工理论
  四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五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六 雁行发展理论
  七 重合产业理论
  八 梯度双赢理论
  九 产业开放政策理论
  十“中心一 外围”理论
  十一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第三章 煤炭城市发展情况分析
 **节 煤炭城市的界定和分类
  一 煤炭城市的界定
  二 煤炭城市的分类
 第二节 煤炭产业和煤炭城市的发展规律
  一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和一 般规律
  二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一 般规律和
  分析模型
  三 煤炭产业的发展规律
  四 煤炭城市的发展规律
 第三节 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机制、特征及成因
  一 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机制
  二 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三 煤炭城市产业问题的成因
第四章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实施产业对接的现实基础分析
 **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基本情况介绍
  一 平顶山市基本情况
  二 焦作市基本情况
 第二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现状分析
  一 平顶山市产业现状分析
  二 焦作市产业现状分析
 第三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实施产业对接的必要性
  一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合理分工的现实需要
  二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对接的客观需要
 第四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实施产业对接的可行性
  一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的分析方法
  二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经济增长的σ趋同分析结果
  三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分析结果
第五章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对接的潜力分析
 **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对接的需求分析
  一 产业对接承接方的需求分析
  二 产业对接转出方的需求分析
 第二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对接的供给分析
  一 产业对接转出方的供给分析
  二 产业对接承接方的供给分析
 第三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对接的背景分析
  一 国家政策为产业对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 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为产业对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 两个城市的产业政策和服务体系为产业对接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六章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对接的布局
 **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结构有序度测定
  一 产业结构有序度模型的建立
  二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结构有序度的测定
 第二节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对接产业的确定
  一 产业梯度——产业成长度系数二 维坐标系模型的建立
  二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对接产业的确定
第七章 平顶山市与焦作市产业对接的政策建议
 **节 加强两市地方政府的对接
  一 加强两市的组织机制对接
  二 加强两市的战略对接
  三 加强两市的制度环境对接
展开全部

资源枯竭城市与富集城市产业对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与平顶山市为例 作者简介

陶晓燕,女,1978年6月生于山东省昌邑县。中原工学院副教授,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成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2006年在河海大学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完成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213)“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以河南省义马煤矿为例”、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招标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10多项;合作主持和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软学科基金项目6项,河南省招标决策咨询项目4项,河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以及其他研究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已出版专著1部,教材3部。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10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