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族精神:人民的精神家园

民族精神:人民的精神家园

作者:欧阳康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3.3(3.7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族精神:人民的精神家园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1668268
  • 条形码:9787531668268 ; 978-7-5316-6826-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族精神:人民的精神家园 本书特色

精神家园是什么?仔细琢磨一下,发现其实很难对其全面准确地界定。但读过本书,能够厘清下面的几个层面关系,也便不难理解精神家园的概念。 ★ 1.我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相应的生态家园感。 ★ 2.传统文化以及在其熏陶下形成的文化认同感。 ★ 3.家庭、亲友关系及亲情归属感。 ★ 4.人的自我价值取向与自我成就感。 ★ 5.社会的经济模式和分配体系及其相应的安居乐感。 ★ 6.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及其认同感。 精神家园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战略性工程。我们的民族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如此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有伟大时代的实践探索,拥有建设精神家园的土壤、环境等坚实基础。

民族精神:人民的精神家园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 主要介绍了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功能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进、发展、实现路径等。

民族精神:人民的精神家园 目录

绪论:弘扬民族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章民族精神:精神家园的内核

**节民族精神概述

第二节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核心

第三节精神家园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章民族精神:内涵、特征与功能

**节民族精神的内涵

第二节民族精神的特征

第三节民族精神的功能

第四节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表现

第三章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进

**节寻根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

第二节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和发展的文化血脉

第三节凤凰涅槃:中华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

第四章挑战与机遇: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发展与实现路径

**节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契机

第二节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态

第三节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第五章民族精神的融通与人类精神家园

**节民族精神与人类文明的兴衰

第二节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精神及其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

第三节中华民族精神及其精神家园建设

第四节民族精神的融通与人类精神家园的构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民族精神:人民的精神家园 节选

当今人类发展正迈向后现代,东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规则、一元与多元价值观等的碰撞,使得人们的欲望从深深的压抑中解放出来,既焕发出活力,又潜藏着危机,人们既感觉欢欣鼓舞,又感觉无所适从。社会从一元的封闭状态走向多元与开放,绝大多数已经习惯于被支配的人们,突然要面临众多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的状态,很容易感到恐惧、茫然、不知所措,因而热切企盼着精神家园的回归,以给灵魂一个安顿之所。 综观当今时代人类思想精神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均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发现人类文明的目光不仅仅满足于关注经济、科技的发展,这种目光正慢慢转向人类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深层次统摄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思想文化及其生命精神。当代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应该重视人的生命精神,并且开始追求把个人的生活与行动置于民族生命精神之中,于是乎,那些曾被失落的生命精神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尊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再是漂浮无根,在自觉的思想观念与时代精神中,人的生命精神已开始回归生命本性,人的精神家园也正在复兴。这一切意味着我们应该关注个体生命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以此来认识与理解民族精神以及精神家园。“个体生命与民族精神的实质是以人类生命的创造本性为基础的,对生命精神的本性与生成的认识,其目的不在于求得对精神家园的本质做出确定性的某些规定,而是要对精神家园的生命本性及其生命精神的意义有所悟觉。”这样的悟觉及其方式是抽象的,不确定的。因为人的生命、文化与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因此,对于个体生命与民族精神的认识与理解,重点就在于把握生命与生命精神的生成性、意义性的领悟。这是认识与理解个体生命与民族精神根本的思想方式与方向。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个人生命的抽象,一个民族的意志是个体生命在行动中的集中表现。任何精神都是单个人的生命状态在生命过程中的表现,每个人只有把自己对民族精神的渴望化作生命的骨肉、融于血液之中,我们的民族才能有时代精神,才能集中提炼出民族的灵魂。因而,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民族精神具有以下几点功能:首先,人的价值实现。每个人来到世间,追求其自身的完善或素质的提高是生命活动本质的内在要求。然而,人的发展不能从孤立的个体生命活动的视角来寻找答案,因为人的自由和发展的源泉与标准并不产生于人的主观方面,而是来自客观的方面,是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用品、生活环境,因此人的需要是社会性的客观需要,是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产生和实现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日益增长的,这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又是由人的社会本质所决定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在实质上表现为个人与国家或民族间的一种价值关系,表现为一定民族在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或民族整体利益之间关系上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尽管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内涵,但是它作为处理个人与国家或民族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所提出的价值导向则是确定的,即把国家或民族利益摆在首要地位,并且认定个人的价值只能体现在为国家或民族利益而奋斗奉献的过程中,只有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才能获得关于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品格、个人发展完善标准等诸多涉及人的内在需求问题的合理解答和实现途径。人的生命本质是在将其个体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相统一的过程中逐渐完成和实现的。而从这种意义上看,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对个人只能生活在社会中、只能在社会提供的现实基础上获得对个体生命活动特殊规定的肯定,因而,个人要依赖社会,需要在社会的实践中提高能力和素质,需要从社会的实践中获得能量。“但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存在空洞抽象的社会舞台和社会关系,在每一个社会历史形态中,在每一个具体历史阶段中,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实践方式都是客观而现实的。”在原始社会中,原始氏族部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个体与群体的生存浑然为一,而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特别是在国家民族形成之后,人们才得以开始生存在广泛的社会组织之中,并且形成了“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的力量,因此,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的角度来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而且可以说,在这一问题的把握上集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人文情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奉献于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要求被无数中华儿女所内化而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体现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自觉维护和强烈民族精神。它们作为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将个人生命同民族国家的生存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着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构成了人的素质结构的特殊内涵,成了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巨大精神动力。 其次,民族精神可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族精神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主导其前进方向的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只有努力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才能真正地体现民族精神的价值。 除此之外,民族精神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通过给人们提供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标准,使人们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通过对人们进行角色意识的教化,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每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位置上所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克服人性的弱点,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第三,通过先进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使人们成为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全面发展的人。第四,通过社会群体的教育,强化人们的团结协作意识,促使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总之,民族精神可以对民族成员的潜在能力进行深度挖掘,对民族成员的个人素质进行正确的引导,对民族成员全面发展提供精神保证。 如此看来,民族精神是个人生命特有的精神性存在,是内化人类生命*为精致、*为丰富和复杂的意义性存在,这种精神性、意义性的特殊存在充满了生命的意蕴,它把人类思想文化的宝贵财富内化于人的生命之中,从而获得了生命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例如中国人特有的“家生活”、“家情感”、“家文化”、“家观念”等观念就是中华民族生命性、根本性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意识。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寻根”、“落叶归根”的生命意蕴之所在。这种把思想文化内化为精神生命的活动,是人类所有创造性活动中*富有生命性的创造,因而民族精神也是*富有生命性的存在。 ……

民族精神:人民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欧阳康,1953年生,四川资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文科学报主编,“华中学者领军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委员,国际哲学家协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学生事务协会主席等。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社会认识论研究。著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欧阳康自选集》《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大学·文化·人生》等著作,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80余篇,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十余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多次出国出境从事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