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晋.王献之尺牍-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晋.王献之尺牍-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作者:邱振中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
开本: 8开 页数: 43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6.2(6.0折) 定价  ¥2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晋.王献之尺牍-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025702
  • 条形码:9787548025702 ; 978-7-5480-2570-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晋.王献之尺牍-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王献之尺牍
文师华

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尺牍本义是指长度一尺的木简。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主要用竹、木或帛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凡是用一尺长的木简书写的文字都称尺牍,于是尺牍就由书写工具演变成一种文体,在这种文体中又以书信体文章居多,所以人们往往以尺牍代指书信。
尺牍中的文词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构成优美的字帖,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而且能够展示作者的文采风流。尺牍发展的*辉煌时期无疑是魏晋时代。魏晋时期,流动优美的行草尺牍成为一代风尚的文化艺术,其代表人物首推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第7子,官中书令,又称“大令”。王献之从小天资聪颖,书法颇有名气,性格高傲豪迈,风流潇洒。他7岁学书,先学父亲王羲之楷书、行草书,接着学习东汉张芝的草书,然后以极大的勇气和才智,冲出了父亲的藩篱,创造了开张超逸的“大令体”。从笔法上看,王羲之用笔“内擫”,即以藏锋为主,偶带露锋,笔意紧敛,给人以精气内含而又略带锋颖之感;而王献之则用“外拓”法,即以露锋为主,藏锋其次,笔意开张,给人以一气呵成、神采飞扬之美。从字体上看,王献之打破了楷书、草书的界限,创造了“行楷”、“行草”两种新书体,后人称之为“破体”。
本书选录了王献之尺牍书法墨迹、刻帖共22幅。从书体看,行楷书11幅,行草书12幅。
行楷书尺牍中,《廿九日帖》用笔洗练沉稳,点画饱满,笔势外耀。《地黄汤帖》笔势活泼跳荡,沉着轩昂,一气呵成。《东山帖》用笔正侧藏露兼备,字势散淡。《节过岁终帖》字形时而草体,时而行书;*后两行笔势放纵,全用草体,富有流动感。《岁尽帖》行中带草,笔势流动。《月终帖》全篇字字独立,从容舒缓。《敬祖帖》结体内紧外松,章法前密后疏,气势酣畅。《承姑帖》运笔从容,笔画精到,字形端庄,字距疏朗。
行草书尺牍中,《鸭头丸帖》用笔明快灵动,笔墨在绢上留下丝丝飞白,笔势婉曲而奔放,呈现出柔中有刚的力感。《十二月帖》初下笔作真行,笔画厚而短,第四字“割”为过渡,以下便是流利奔放的行草书,笔势连绵,一笔而成。字形大小间错,结体疏密变异,自然多姿。《中秋帖》通篇笔画丰满肥腴,而且连绵如带,了无飞白。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一起,被乾隆皇帝视为“三希之宝”。《授衣帖》行书字势和草书字势交替出现。《愿余帖》和《玄度帖》点画连绵,字势欹侧,气韵淋漓酣畅。《先夜帖》通篇草体,近似王羲之《初月帖》、《远宦帖》,笔势惊急争折,草法简略而节奏紧凑。《不谓帖》行、草相间,笔势或收或放,自然活泼。《兰草帖》笔画饱满,布局随意。《送梨帖》笔势活泼自然,饶有趣味。《想彼帖》笔画连绵酣畅,潇洒豪迈。
从内容上看,上述尺牍反映了王献之的生活片段、身体状况以及与家人、友人之间的离情别绪,从中可知晋代名士放纵的生活和痛苦的心情。
在书法史上,王献之与乃父王羲之一直并称“二王”,对唐宋以来张旭、颜真卿、杨凝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众多书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晋.王献之尺牍-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