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创新的哲学探索

创新的哲学探索

作者:金吾伦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319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5.4(5.5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创新的哲学探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301500
  • 条形码:9787547301500 ; 978-7-5473-015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创新的哲学探索 本书特色

《创新的哲学探索》: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在21世纪取得成功和进步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将对人类生活的多个方面产生越来越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创新的哲学探索 目录

前言 20世纪的历史回顾和新世纪的展望——科技创新需要持久的精神动力/1**章 理解创新/1**节 创新概念界定/1第二节 创新类别/7第三节 非技术创新/12第四节 创新与生物类比的可能性/18第五节 创新哲学的生成论框架/20附录葛霆等关于创新的论述/39第二章 创新的模式及其演变/44**节 创新的特征与理论基础/44第二节 创新的一般程序/55第三节 创新的模式与机制/58第四节 创新的路径依赖性/66第三章 创新价值论/71**节 创新的经济价值/74第二节 创新的社会价值/77第三节 创新的认知价值/79第四节 创新的文化价值/81第五节 创新是实现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桥梁/90第四章 创新认识论/93**节 知识的流动是创新的关键/93第二节 当代知识论的含义诠释/95第三节 当代知识论的基本内涵/105第四节 知识创造的七项活动/113第五节 创新过程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115第六节 学习的新思路/119第五章 创新方法论/126**节 什么是创新方法论/127第二节 创新过程从线性到非线性/131第三节 创新的整体性语境/137第四节 创新系统方法/147第五节 分析性方法与解释性方法/151第六节 创意和构想的重要性/154第六章 创新思维/157**节 两种思维方式/157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演进/160第三节 复杂性思维的特征/174第四节 改善心智模式与创新思维/184第七章 自主创新论/190**节 自主创新提出的背景/190第二节 自主创新的含义/191第三节 中国历来自主创新不强的状况展示/194第四节 中国自主创新的目标选择与战略举措/202第五节 日本人对中国自主创新的看法/203第八章 生成哲学与组织管理创新/205**节 创新与生成/205第二节 生成机制/208第三节 组织创新与物理学的基础作用/220第四节 混序组织/229第五节 混序组织与创新管理/242第九章 创新的哲学智慧/249**节 创新过程的基本性质/250第二节 创新的哲学内涵/252第三节 核心价值观在创新中的作用/255第四节 思维方式与创新方法/257第五节 创新的人文诉求/259附录阿特拜克教授的创新动力学模型/273第十章 创新文化/275**节 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275第二节 创新文化的意义/280第三节 创新文化范式:微软的创新文化/290第四节 增强创新的文化自觉/301第五节 创新的文化障碍/312结束语创新型国家与学习型社会/315参考文献/317
展开全部

创新的哲学探索 节选

《创新的哲学探索》内容简介: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在21世纪取得成功和进步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将对人类生活的多个方面产生越来越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创新的哲学探索》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创新,对创新本质、创新模式、创新价值论、创新认识论、创新方法论、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创新文化以及我国当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作出系统全面的考察和论述,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创新的哲学探索 相关资料

第二,新技术效果无处不在;第三,任何使用这些新技术者或形成关系网络;第四,以弹性为基础,技术过程可以逆转,组织与制度可以修正,甚至重组;第五,特定技术逐渐聚合成高度整合的系统,从而促使技术产生更深刻的转变,以致发生复杂性科学的诞生。信息技术范式在不断演变、创新,它是一个开放的多边网络。全面性、复杂性与网络化是其明显的特征。(2)创新系统的特征第一,任何创新活动,无论是个体的、企业组织的、地区的、国家的乃至全球的创新活动,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需要运用系统方法,才能获得好的成效。许多从事创新研究的学者专家都指出:“创新通常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把不同团体的创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使之健全完善以至可以进入市场。这些组成部分有许多是技术性的……但是,创新往往还需要其他形式的有组织的配合……在实现从发明到创新的征途中,单一的团体比之拥有多个团体的企业可能显得势单力薄。创新企业之所以成功,依靠的是把不同的团体整合在一起——科学家与工程师、工程师与设计人员、设计人员与营销人员,如此等等,并且对他们的不同实践活动以及不同的价值体系进行协调。”国家创新系统更是如此。所以,系统方法运用于创新,能使创新效率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第二,创新系统是开放的、演进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创新通常是在“混沌边缘”实现的。所谓“混沌边缘”就是系统处在混沌与有序之间的状态。为什么创新必须处在“混沌边缘”呢?因为它的两边都不适宜创新。它的一边是“有序”,这相当于中国以前搞计划经济,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就行了。

创新的哲学探索 作者简介

金吾伦,1937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萧山市。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室研究生,师从于光远、龚育之。1989~1990年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从事科学哲学研究,1991年起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跨学科研究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