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佛教诠释学

佛教诠释学

作者:赖贤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01
开本: 03 页数: 26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5.2(7.2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佛教诠释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157602
  • 条形码:9787301157602 ; 978-7-301-15760-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佛教诠释学 内容简介

《佛教诠释学》一书从事大乘佛学之本体诠释学之创建,研究中国哲学史中的大乘佛学所蕴含的丰富的本体诠释学意涵,兼论其根源之印度大乘佛学本体诠释学原初模型及其中国转化。

佛教诠释学 目录

**部分 论佛教诠释学的成立根据、意义与相关研究
 **章 佛教诠释学的重省——佛教诠释学的意义、相关研究与主要论题
  导论
  **节 佛教存有学与佛教诠释学的意义与其疑难之重省
  第二节 论佛教诠释学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佛教之本体诠释学的基本论题
  第四节 佛学诠释学的重要性
  结论
 第二章 当代如来藏思想的争议与佛教诠释学——印顺之后的如来藏说争议之评议
  导论
  **节 诠释冲突:如来藏说之争议与诠释冲突的解决
  第二节 林镇国《辩证的行旅》的解构思想与两种诠释学视点下的如来藏思想批判
  第三节 评蔡耀明的“内部建构”的佛学研究法
  结论
第二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三个环节:佛教存有学、知识论和实践论
 **章 天台佛学的诠释学与人间佛教的哲学反思——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一
  导论
  **节 对人间佛教思想与中国佛教的本体诠释的反省与未来发展的前瞻
  第二节 汉传佛教的思想特色:以智颛天台佛学的三谛说之思想创造为例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之根源:古代中国思想的共通的“三”的思想模型
  第四节 论佛教诠释学对于诠释学与佛学研究之意义
  第五节 天台佛学的本体诠释学的三个环节  
  结论 融合与对活:走向未来的佛教诠释学与人间佛教在21世纪的实践
 第二章 禅的佛教诠释学与世界伦理——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二
  导论
  **节 汉斯·昆的世界伦理构想及其纲领
  第二节 《楞伽经》论如来禅与如来藏藏识:禅的本体诠释学与超存有学
  第三节 “指月之喻”的禅的本体诠释的三个环节
  第四节 禅的伦理学与世界伦理
  结论 走向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世界伦理之建构
 第三章 净土信仰论之诠释:世亲、昙鸾与亲鸾之迥向思想——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三
  导论
  **节 迥向、转变与转依的理论关联:迥向说的佛教诠释学含义
  第二节 大信心即大佛性即如来:净土信仰的佛教诠释学
  结论
第三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应用
 **章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
  导论
  **节 空的哲学对于基督教与佛教的对话的重要性
  第二节 “空”之体验、佛性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 佛教与基督教的宗教对话的本体诠释进路: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理论模型之试探
  第四节 禅的哲学与基督教的“自我中心性”、“终末论”以及“罪”问题之会遇
  结论
 第二章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与现代性问题——以太虚、印顺的诠释差异为线索
  导论
  **节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从“般若空”到“中道”到“实相”
  第二节 从宗教社会学的观点论现代佛教所提倡的“人间佛教”
  第三节 从“表现的总体性”和“结构的总体性”看太虚大师与印顺法师“人间佛学”的理论根据的差异及其宗教社会学含义
  第四节 台湾与中国内地的现代佛教的“现代性”的哲学反思
  结论
 第三章 佛教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导论
  **节 从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到佛教的意义治疗学
  第二节 佛教的心灵治疗技巧与佛教意义治疗学
  第三节 佛教的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结论
 第四章 佛教与科学——论佛教科学观与佛教心理学作为一个范例
  导论  
  **节 近代科学对于宗教世界观的运用与佛教的科学观
  第二节 当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几种模式及佛法与科学的会通
  第三节 佛教心理学所例示的当代佛教科学观
  结论
展开全部

佛教诠释学 节选

《佛教诠释学》一书从事大乘佛学之本体诠释学之创建,研究中国哲学史中的大乘佛学所蕴含的丰富的本体诠释学意涵,兼论其根源之印度大乘佛学本体诠释学原初模型及其中国转化。

佛教诠释学 相关资料

首先,“即一即三,即三即一”:天台佛学将龙树的二谛说重新阐明为三谛说,对宗教的“究极实在”提出不同于印度佛学的理解方式。此中,成为三法的“即一即三,即三即一”的模式,三法的种类本来是无量的。智颉特别举出三道、三识、三佛性、三般若、三菩提、三大乘、三身、三涅架、三宝、三德等十种三法,十种三法都具有“即一即三,即三即一”的基本结构。三法各具有它的德用,而又有其有机的联结,智颛将三法的这个德用称为三轨。也就是说,真性轨、观照轨、资成轨。由此可见,三法是对于普遍存在的存有结构的思维模式,因此可以说“即一即三,即三即一”是天台佛学存有论的思维结构。其次,“不纵不横”:天台智颧提出三法圆融不纵不横之说。一念心不纵不横,“不纵不横”之“不

佛教诠释学 作者简介

赖贤宗,现任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及中文系系主任、台北大学人文学院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创办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