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激荡三十年(上){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上){吴晓波}

作者:吴晓波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17.2(4.9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激荡三十年(上){吴晓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607719
  • 条形码:9787508607719 ; 978-7-5086-077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激荡三十年(上){吴晓波} 内容简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本书为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上){吴晓波} 目录

前言
**部 1978~1983 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 “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 “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 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 “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 裁缝神话
第二部 1984~1992 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致谢
企业史人物索引
展开全部

激荡三十年(上){吴晓波} 节选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一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激荡三十年(上){吴晓波} 相关资料

激荡三十年,机会的赏与罚 来源 价值中国网 荣振环 柳传志能从《人民日报》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猪)的文章看到中国的气候要变了。   可见企业家都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嗅觉。   我们时常探讨老一辈的企业家为什么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敏锐的商业思维。   其实,任何时代都有特殊的背景和特殊的人。我们不要抱怨时代,悻悻地说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也会成为柳传志、张瑞敏、史玉柱,其实时代不是束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真正的区别是思维。   正确的思维引导下,企业家看待事情的视角超出了正常人的层次。   感谢吴晓波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编年体中国企业发展史,使老一辈商业人士能够缅怀他们走过的道路,也使年轻一代能够理清中国企业发展的脉搏,体会老一辈企业家的谋与略、感悟中国市场体制的动荡与变革,思考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有一种时代是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当时有篇热门的文章叫《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   我首先必须反抗的是:我对墙的妥协,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   在那个年代才是真正的超前半步者赢,超前三步者死。民营企业主一不留神就可能成为典型,全国学习,但也可能不知所以一下子成为了反面教材,万人唾弃。   所以,张瑞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更能说明那时商业的感觉。   在那个年代,步鑫生发明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改革顺口溜”:分配原则是“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生产方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管理思想是“生产上要紧,管理上要严”,经营思路是“靠牌子吃饭能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垮台”、“谁砸我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治厂不严、不逼,办不出立足坚稳的企业。不管、不紧,到头来,工厂倒闭,大家都受害”。   今天看来依然没有过时,甚至很多企业还延续这种口号,尽管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它们只是一个口号,但是那个时代这种语言的影响力本身就是广告。就和现在一些企业家经常叨咕一些经典的语录一样,但是在观念及其匮乏的时代,步鑫生的超前思维,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企业的弄潮儿。   仰望万象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鲁冠球的昨天,文中提到鲁冠球想到大学里去要一个大学生,当时全厂数百人只有一个高中生,更不要说工程师了。大学分配办的人像见到了外星人一样地看着他:“你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如今,随着大学生的饱和,这话都差不多得反过来说了。   1987年和1993年。经过将近六年的酝酿和鼓动,“全民经商”热终于降临,当时在北方便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很多人都在这个时候下海“寻找”,很多人后来找到了机遇,并且依靠努力成功创出一番事业,得到机会的赏赐;有的人一味地寻找捷径,想靠着自己的聪明少走路,多致富,结果却一直在寻找,更有甚者不仅没有少走路,反而走向一条不归路,得到机会的惩罚。   激荡三十年以简洁的方式带我们走进历史,了解中国市场的发展和中国企业家的心路历程,是一本很过瘾的财经作品。   文中趣闻很多,比如在写昔日的首富+首骗牟其中时有这么一段:牟在离开家乡之后,他一直在深圳、北京和海南等地寻猎,他的南德公司做过各种各样的贸易,从贩卖钢材到批发毛线。向来喜欢天马行空的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露面的“大场面”,1989年,他受到邀请去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这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参加这个知名的非官方论坛。达沃斯的物价奇贵,牟其中不敢吃饭店里的食物,便天天跑到小巷里找最便宜的馅饼。会期半个月,他住了四天就受不了要回国,临结账时才被告知,作为受邀嘉宾,他的食宿都是由论坛方面全包了的。   可见,中国那时候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人士的一种状态,因为长时间的封闭,带来的严重的观念落后。   牟其中这个人从来都是天马行空的大创意,其中比较著名的他想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深2000多米的口子,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入中国干旱的西北地区,使之变成降雨区。   但是遗憾的是他所有创意都成为他谋名和行骗的幌子,没有实际的落脚点。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文中对马云描述有一段,大意是说,马云在推销互联网黄页时,他总拿大家熟知的比尔·盖茨来说事儿,他说,“比尔·盖茨说了,因特乃特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很多年后,马云承认,“这其实不是他说的,是我说的。1995年全国刚刚知道internet,但是我说马云说的话没有人相信。其实,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是反对internet的。”   那个时候说马云说的没有一点分量,没想到今天马云再也不用将比尔·盖茨充当自己语言的护身符,因为马云的话也有了足够的分量。   总之,正是全书趣闻很多,所以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本书涉及人物、事件、时空背景非常多,作者非常客观地给我们献上了一个大餐,使我们在时代背景下体会所有角色的赏与罚,一同感受激荡的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上){吴晓波} 作者简介

吴晓波,单向街图书馆创办人之一,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