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失范与重构-1927年至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失范与重构-1927年至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作者:李巨澜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16 页数: 412 页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9.4(4.3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失范与重构-1927年至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76993
  • 条形码:9787500476993 ; 978-7-5004-769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失范与重构-1927年至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目录

序言Abstract导言**章 苏北地方社会的衰败**节 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失衡一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二 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失衡第二节 苏北地方社会的全面衰败一 苏北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二 频发的自然灾害三 漕运、河工、盐务三政中心枢纽地位的丧失四 区域政治地位的改变五 苏北社会的全面衰败第二章 苏北地方社会的失范**节 苏北的民性一 苏北民性的特点二 苏北民性与社会失范之关系第二节 匪化:苏北社会失范现象之一一 从土匪到匪化二 匪化成因之分析三 匪祸之特点第三节 劣化:苏北社会失范现象之二一 劣化现象的出现二 劣化成因之分析三 土豪劣绅对苏北地方社会的危害第四节 秘密会社:苏北社会失范现象之三一 苏北秘密会社的兴起二 刀会——苏北乡村秘密会社之典型代表三 秘密会社对苏北社会的影响小结第三章 新秩序体制的重构**节 政治架构:机构与体制的突变一 县政府:从“无为政治”走向“有为政治”二 县党部:新秩序体制思想权威之塑造三 区公所:地方新秩序的基层支点第二节 乡村社会统治基础的改造一 国民党乡村社会统治基础改造的背景二 对土豪劣绅势力的打击三 新乡绅阶层的养成第三节 地方政权的“武化”一 苏北地方政权的军事化倾向二 保甲制度的推行三 武化的社会后果第四节 政府工程的一个考察:苏北公共工程的兴建一 苏北公共工程兴建的背景一 征工与苏北的公共工程建设二 对苏北兴建公共工程之评价小结第四章 秩序、权力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节 新秩序与国家权力现代性的确立一 新秩序格局下国家权力的扩张二 新秩序与政府职能之扩展三 社会动员力的增强第二节 相互制约中的国家一社会:依附与抗拒一 官僚化政治控制造就的社会依附二 显性依附下的隐性抗拒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失范与重构-1927年至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节选

《失范与重构》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宏观历史框架下对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间苏北地方政权为治理社会失范现象、恢复统治秩序之过程进行全面景式描绘,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国这建设的一个机组成部分,予以一种历史性的解释,借此说明地方新秩序体制重构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历史后果。苏北,是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二十世纪初,随着漕运、河工、盐务三政中心枢纽地位的丧失,加之频发的水旱等自然灾害,苏北地方*终走向全面衰败,加之传统乡村控制体制失衡,社会动荡,致使整个地区呈现出大规模的社会失范现象:土匪活动猖獗、土豪劣绅模的行乡里、青帮与刀会等组织兴盛异常。三种失范现象集中于苏北一地,互相作用,使这一地方处于极度的混乱无序状态之中。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着手对苏北地方进行秩序重构。及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苏北乡村社会秩序已基本恢复。苏北地方政权的秩序化努力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研究中,这一历史过程十分值得关注。

失范与重构-1927年至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作者简介

李巨澜,男,1966年7月生于江苏淮阴,历史学博士,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淮阴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史和苏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先后主持省级课题六项,在《史学月刊》、《史林》、《江海学刊》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

    南京政府初期对苏北地方的规复和治理。 郑重推荐!

    2023/6/8 8:16:04
    读者:tor***(购买过本书)
  • 主题:框架和史料都还是不错的。

    这本书还是不错滴。没能充分在杜赞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一大遗憾。

    2019/11/7 11:58:33
    读者:729***(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