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3(4.9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76146
  • 条形码:9787500476146 ; 978-7-5004-761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 内容简介

当前的小说研究主要是状态研究,对于长期的发展进程的研究则不够重视。把过程简化为状态,当然是一种易讨好的做法,并且具有简洁明了的优点。但小说文体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进程,不阐明这一进程,则很难理解现今小说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伊恩·瓦特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生产及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小说产生的原因。本书则从文本分析和理论探讨的角度,通过对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研究、分析,描述小说这一文学文体在其*初阶段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追踪其演变、发展、定型的过程,研究某些特定的、发展着的特征的变化并揭示和解释有关的情况。基于英国小说文体到18世纪中期已经基本形成,小说文体的各种要素和特征基本具备,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于从18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重要作品。18世纪后期的小说只是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小说文体的概念,基本上没有新的突破,限于篇幅,不列入本书的研究范围。
本书以叙述学为基本理论,以话语与故事①两个层面为基本结构框架,对18世纪英国小说文体的形成及其在形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上突出的特征以及小说与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 目录

**章 文化传统与小说文体的形成
 **节 18世纪英国小说与人文主义文化传统
  一 希腊文化中的“人”
  二 中世纪后期人文主义的复兴
 第二节 文学艺术经验的积累对小说文体形成的影响
 一 传奇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于小说文体发展的影响
  二 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及其对小说文体发展的影响
  三 传记、日记、书信、罪犯新闻故事等对小说文体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小说文体的形成与时代语境
  一 18世纪历史的进步
  二 影响小说叙事的几个关键因素
第二章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述模式
 **节 叙述者
  一 叙述者的类型与特性
  二 叙述者的功能
 第二节 叙述聚焦
  一 内在式聚焦
  二 外在式聚焦
  三 聚焦转换及多重聚焦
  四 聚焦对象
第三节 叙事时间
一 “时间”观念的变化与文学创作
二 18世纪小说中的时间概念
三 18世纪小说叙事时序分析
第三章 18世纪英国小说的结构模式
**节 概念辨析:故事情节 结构
一 故事
二 情节
三 结构
第二节 18世纪英国小说的故事结构
 一 故事的连接方式
 二 故事的主题结构
第三节 18世纪英国小说的情节结构
一 单线型情节结构模式
二 树状结构模式
三 以人物心理活动为中心结构小说的模式
第四节 18世纪英国小说的文本外部形式结构
一 书名
二 章节
三 开局与结局
第五节 18世纪英国几种主要小说类型的结构模式
一 游历冒险小说的结构模式
二 传记体小说的结构模式
三 书信体小说的结构模式
四 实验性小说的结构
第四章 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人物模式
**节 人物模式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
结语 18世纪英国小说在欧美小说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 节选

**章 文化传统与小说文体的形成
西方文学中的小说,是18世纪后期才正式定名的文学形式,此前的准小说形式被称为“散文虚构故事”。在英国,整个18世纪以前几乎没有长篇叙述文本逼真地记载当时社会的各种事件、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习俗、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等等。小说文体之所以在18世纪英国形成并兴盛起来,与17—18世纪欧洲社会的变化、思想的发展、文学的传统以及英国经济的强盛、个人主义和清教主义的盛行、中产阶级读者大众的兴起等都有
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新的叙事文体,小说的诸多因素是在新的历史氛围里逐渐出现并*终成为一种文学传统的。“小说不是在一两部伟大的作品中突然产生的,但作为一种实验的过程,它包括许多不同的阶段”。①18世纪小说代表了其发展的前历史部分,它们构成了作为散文虚构文类的小说早期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小说的艺术性还很贫乏,写作者也不是职业小说家。社会生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公众对巨变中的现实生活怀有浓厚的兴趣,于是作家以文字为工具,在小说世界中创造出完全真实的幻觉。18世纪小说经常把虚构故事当做事实或戏剧化的事实来表现,因此,当时人们也常把小说称为传奇、历史或真实历史、秘史。这表明,小说从其诞生之始就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超越了史诗中超凡脱俗的英雄的崇高境界以及浪漫传奇中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而力图描写现实人生。事实上,18世纪小说也确实是以虚构的方式囊括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并在虚构的世界中思考、应对当代社会问题和文化思想问题。对于作者来说,小说是阐发观点、传播知识、争论对话的工具;对于读者来说,小说则是增长见识、培养性情、深化思想的途径。因此,文体也是一种文化形式。文体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要受当时总体文化背景的制约,这个总体文化背景包括时代的现实需求、意识形态、人们的处世态度等。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文学形式的重大发展产生于意识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它们体现感知社会现实的新方式以及艺术家与读者之间的新关系”。“这一时期的虚构叙事作品在叙述方式上显示出一种几乎令人迷惑的变化速度”,“文学变化的方向主要决定于文体的混合与复兴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读者、社会大环境、物质生产以及书籍出版等是影响这种作用的力量”④。文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受社会文化的综合影响。小说这个系统就是在18世纪的时代氛围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或者说叙述惯例,并*终成为一种规范的文体的。
当然,18世纪英国小说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其文化与艺术的背景,而且有其历史的背景。它是在此前的文化和艺术积累的基础上、在当代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西方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和早期叙事文学的艺术经验为小说的形成与发展准备了种子,当代社会在思想、文化、艺术、生活方面的进步则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小说在历史的传统和时代的氛围里成长起来。
  **节 18世纪英国小说与人文主义文化传统小说一反史诗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传奇对于幻想世界的建构以及悲剧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而以现实社会中人的凡俗生活为描写对象,这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西方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为文学创作中的这一变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一 希腊文化中的“人”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早始于古希腊时期。“快乐地生活,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和生于其中的无限乐趣,是希腊迥然不同于以前所有的社会的一个特点。”①确实,希腊留给我们的所有事物中都铭刻着生的快乐,而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产生于人们对于人的存在的肯定,对于现实生活的肯定。人的存在不是为了来世的永生,而是为了追求现世的幸福,这一观念早就在希腊人的生活中得到体现。希腊人准备了足够的体力、兴致和时间来享受生的欢乐,那些名目繁多的竞赛就说明了一切。在希腊,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音乐比赛、演剧比赛、舞蹈等,甚至还有人专门为胜利者创作颂歌,以表彰他的荣誉。例如诗人品达,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完全是一个胜利颂歌的作者。严肃的诗人应该为胜利者写颂歌,这就是希腊人的观念。从这众多的游戏项目,我们可以知道希腊人是如何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生活的:生活是令人欣喜的,世界是美好的,人活着应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以便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
在哲学上,希腊的智者学派*早认识到人的价值和重要性,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②。智者学派所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把“人”作为世界的中心,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初体现。智者学派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开始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对自然哲学家们的玄学思想感兴趣,但不久就放弃了,转而思考“我们应当如何生活”这样的重要问题,也就是开始了对人的研究,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呼声,主张通过教育传授知识、培养人的美德。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类研究活动的对象应当是人自身以及人的至善。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方法,通过逻辑追问的方式探索无所不包的善之“逻各斯”的确切含义。柏拉图同苏格拉底一样坚信德性就是知识,他相信凡是对德性有知识的人必定会去践行。此外,伊壁鸠鲁派、斯多噶派、怀疑学派等也都把人的活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古希腊文学与现实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哲学思想相应合,呈现出肯定人的现世生活和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及追求享乐等特征。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神就是人,对于神的无所拘束的生活的描写,反映的其实是人对超越自然和社会现实的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在古希腊悲剧中,英雄们的悲剧命运是命中注定的,如俄狄浦斯王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犯乱伦大罪。但俄狄浦斯决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不断地抗争,从不放弃,尽管*终逃不出命运的魔掌,但他的抗争显示了人对于命运的怀疑态度和人不屈的自由意志,并且*早表现了人在试图把握自己命运方面所做的努力。《奥德赛》更是直接表现了人在命运面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奥德修斯凭着这种精神和人的智慧战胜了神所设置的一道道障碍,*终回到自己的国土,战胜了自己的对手,夺回了自己的财产。《伊利亚特》则是对人的勇气和力量的颂扬,宣扬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在希腊文学中,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受到尊重,人对于现世生活的追求得到肯定,人的智慧受到推崇。
总之,希腊文化对人的关注主要表现在:重视人,重视人的现世生活,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
  二 中世纪后期人文主义的复兴
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希腊城邦制共和国衰落之后也逐渐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尽管罗马基本上承袭了希腊的文化传统,但是在罗马共和国扩张为罗马帝国之后,希腊文化中的个人人文主义已经为一种新的公民人文主义所代替。这种公民人文主义不再张扬人的个性,而把公民对城邦的服务视为*高美德。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一统天下之后,作为个体的人则受到全面的压抑。“基督教神父教导信徒:地上的生活只是暂时的,不值得为它多花心思;人受苦是因为人都有罪,不可能完美;只有指望来世,仁慈的神将帮助人实现他的期望。”①在基督教的思想中,人只是上帝的创造物,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赐而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人的未来(来世)则要靠现世的修炼。所谓修炼,不过是行善积德,遵从基督教会的戒律,克制现世生活的欲望,放弃对于尘世幸福的追求,一心向往彼岸的世界。基督教文化表现了对于人的原始生命力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压制。不过,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也有很有价值的成分,这就是基督教宣扬的人人平等、仁慈宽恕等思想。这些反映人文关怀的进步思想为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文主义者所吸收,成为人类进步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基督教对于人类进步的一个巨大贡献。但是总的来说,以神为本位的基督教文化认为,人是渺小的,必须顺服于神,尘世生活是短暂的,永恒的是来世。基督教把人所拥有的一切看做神的恩赐,实际上是否定人的才智,否定现世生活也就否定了人生的价值;宣扬禁欲不仅是对人性的压抑,而且导致愚昧和不求上进的惰性。
  ……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 作者简介

赖骞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与研究多年,发表有关英美小说与文化研究的论文二十余篇,目前主要致力于英国小说与文化以及中外小说叙事比较的研究。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

    以话语与故事两个层面为基本结构框架,对18世纪英国小说文体的形成及其在形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上突出的特征以及小说与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2022/9/14 5:42:32
    读者:zhu***(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