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陈桂生教育三论:中国德育问题

陈桂生教育三论:中国德育问题

作者:陈桂生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1-01
所属丛书: 陈桂生教育三论
开本: 0开 Pages Per Sheet 页数: 271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2(4.3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陈桂生教育三论:中国德育问题 版权信息

  • ISBN:7533445368
  • 条形码:9787533445362 ; 978-7-5334-453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陈桂生教育三论:中国德育问题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道路,不像现代发达国家那样,经过长期自然演进的过程,形成符合国情的较为稳定的教育价值体系与规范体系,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石;自近代以来,我们的先驱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断借鉴别国的先进理论与经验,以推动我国教育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这样,前人留给我们的教育文化遗产,其来源就相当复杂。就德育理论来说,除了我国特有的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深层影响以外,还包括西方近代以来的德育理论(不同国家德育价值规范体系不同)和苏俄德育理论,更有我国民国时期、特别是自1927年以来革命根据地的德育建树。至于人民共和国本身的历史经验,更是现今“德育”价值规范的直接源泉;加之中国近代以来,社会频繁变动,斗争又相当剧烈,以致每种新进的德育价值一规律体系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中生根,便被更加时新的价值规范体系所代替,而取代旧体系的新体系,其命运同样如此。从而使得我国教育论坛成为各种教育价值成分的大杂烩,“德育”领域尤其如此。
  说起如今的“德育论坛”,可算是世界上有什么新动作,我们就有什么新反应。如果把“新口号”当成“新观念”,或许没有哪个国家的德育观念比我们更先进。这些新口号虽未必就能转化为“新事实”,毕竟表达了改革的意向。历史经验证明,口号在中国的作用大矣哉!它汇成舆论可迫使墨守成规的人不得不挪动一下脚步。惟空谈也可能误事。某种新口号所表达的意向,只有经过比较严格的论证,才可能形成可行的思路。形成思路的口号,才堪称“新观念”;某种思路到底是否可行,还有赖于实践的证明。至于在一个新口号下面,添上排比句,再排上一堆“××性”特征、“××化”原则,未必就算得上什么新思路。这要看这堆词语的内涵如何,这堆排比句之间、这堆“××性”、“××化”之间是否有内在的关联。这么说来,岂不是要封住一些人的口么?对于只用于喊口号的“口”,封它一封,免得添乱,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不看德育调子的变化,而就德育的基础理论来说,恐怕如今的德育理论尚未脱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佛年教授主编的《教育学》的窠臼。那本教育学试图参照“教学论”的框架,建构广义的“德育理论”。它率先把广义“德育”概括为“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道德教育)和“基本观点教育”(思想教育)。其陈述的框架为:广义“德育”的意义、任务、内容、过程、原则、途径与方法。不仅成为尔后中国德育理论的雏型,而且比后来的不少德育著作更加严谨些;问题在于它毕竟是德育知识陈述的框架,而不属于德育“问题研究”之作,又受到时代的局限。其中提到的广义“德育”的任务,实际上指的是三种性质不同的德育目标,即:提高学生社会政治教养、形成道德品质与建立正当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与世界观念。由于学生提高社会政治教养、形成道德品质、确立正当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与世界观念,所需的环境、条件不同,经由的过程不同,按理为实现这些德育目标,“德育”的过程、内容与形式(方法、途径)不尽相同,甚至区别甚大,而在教育学中,德育目标与手段(内容与形式)之间、德育内容与形式之间,均缺乏具体的关联。所以,这种教科书式的德育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
“陈桂生教育三论”丛书中,作者通过揭示中国当代的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种种现象,归纳出中国当代教育学的基本走向和存在问题,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它是一个德育研究者不断寻路过程中留下的斑斑雪泥红爪。其中“德育理论源流”之见,有些是个人踏入德育研究进程之前留下的印记,有些是“德育理论历史”的札记。

陈桂生教育三论:中国德育问题 目录

**章/德育性质问题
1 中国“德育”概念问题
2 广义“德育”与狭义“教育”
3 德育的演变[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地位的变化
4 德育的演变[下]:狭义“德育”与广义“德育”的由来
5 德育中诸概念的整合
第二章/德育目标及其根据
1 “德育目标”问题的症结
2 学生的“个性”与“个体社会化”
3 学生品德的形成
4 学生纪律性的培养
5 有别于“道德教育”的“社会教育”
6 “政治教育”的策略
7 学生精神品格的陶冶
8 走向“道德学习”
第三章/德育的实施
1 关于“德育过程”
2 关于“德育途径”
3 施加道德影响的主要经验形式
4 “德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5 “问题学生”与“学生问题”
6 学生行为管理中的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
7 “学生集体”的建构
8 “教师集体”的建构
9 “导师制”的尝试
第四章/德育理论源流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观念
2 列宁的“共产主义教育”观念——《青年团的任务》解读
3 毛泽东的“德育”观念
4 西方历史上关于“美德可教吗”的议论
5 迪尔凯姆的“理性化的道德教育说”——《道德教育论》解读
6 杜威的“学校道德说”——《教育中的道德原理》解读
7 德育的“主知说”“主情说”与“主意说”
8 民国时期“训育”沿革
9 徐特立关于“学生思想自由”的见解
跋 曲低和寡——我的“另类德育乌托邦”
展开全部

陈桂生教育三论:中国德育问题 节选

**章/德育性质问题
中国“德育”概念问题
广义“德育”与狭义“教育”
德育的演变[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地位的变化
德育的演变[下]:狭义“德育”与广义“德育”的由来
德育中诸概念的整合
第二章/德育目标及其根据
“德育目标”问题的症结
学生的“个性”与“个体社会化”
学生品德的形成
学生纪律性的培养
有别于“道德教育”的“社会教育”
“政治教育”的策略
学生精神品格的陶冶
走向“道德学习”
第三章/德育的实施
关于“德育过程”
关于“德育途径”
施加道德影响的主要经验形式
“德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问题学生”与“学生问题”
学生行为管理中的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
“学生集体”的建构
“教师集体”的建构
“导师制”的尝试
第四章/德育理论源流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观念
列宁的“共产主义教育”观念——《青年团的任务》解读
毛泽东的“德育”观念
西方历史上关于“美德可教吗”的议论
迪尔凯姆的“理性化的道德教育说”——《道德教育论》解读
杜威的“学校道德说”——《教育中的道德原理》解读
德育的“主知说”“主情说”与“主意说”
民国时期“训育”沿革
徐特立关于“学生思想自由”的见解
跋 曲低和寡——我的“另类德育乌托邦”

陈桂生教育三论:中国德育问题 作者简介

陈桂生,1933年生,江苏省高邮市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全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接受政府津贴的专家。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列宁论教育》《斯大林论教育》,著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教育原理》《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选读》《现代中国的教育魂——毛泽东与现代中国教育》《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等,1982—1994年间发表文章148篇,主持“元教育理论”(第三批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国家教育委员会专项基金项目)课题研究。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简装版的没朔封的字迹清晰的又关教育方面的好书!值得现在的学生家庭教师各界人士值得拥有的好书!正版好书!下单吧!

    2019/3/4 20:01:41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