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服装美学-(第二版)(附教学光盘)

服装美学-(第二版)(附教学光盘)

作者:华梅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0.9(5.5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服装美学-(第二版)(附教学光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448604
  • 条形码:9787506448604 ; 978-7-5064-4860-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服装美学-(第二版)(附教学光盘) 节选


.贵在意境
    人们通常认为:教材,就是教师以此来讲,学生以此来听;史论,就是史料
和论说;服装更无歧义……其实不是这样。
    无论教还是学,注重的都应该是一种意境,一种蕴涵无限的大文化。
    如服装,确切说服装文化教学与研究,它的范围和对象,绝不仅仅限于服
装本身。
    我在服装史论教学前线已近三十年,为什么持之以恒,且毫不倦怠,就因
为我钻研起服装来常有一种莫名的愉悦感觉——宛如“风高浪快,万里骑蟾
背。曾识妲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
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在这里,诗人刘克庄是在描述身游月宫的奇妙幻想。
但研究服装的过程。不也正具有这样一种浪漫的意境吗?每一点探索的结果
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步向新领域的跨越都令人激情满怀,其过程是充满神
秘感的,好像是在探险。当未知被一个个解惑,当硕果挂满了枝条,那种登临
月宫的感觉是美妙的。它令人向往。
    我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农夫,我播种的服装研究在沃土上成长健旺,我
培养的学生也是在服装文化的大地上辛勤耕耘,我们的团队已使服装文化绽
放出绮丽的花朵。我的脑海中常有一幅图像闪现出来,那就是一片片金黄色
的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种醉人的金色令人振奋又惬意,有一种美感,
是收获的幸福。一想到这番景象,汗水还算得了什么?
    中国有一句古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小时候所受的
教育总是“发悬梁,锥刺股”。实际上这只是在激励学子们,倡导的是一种精
神,真正钻研起来,苦中自有乐。人们为什么要攀崖?为什么要横渡太平洋?这
里有探索心的驱动,也有好奇心的唆使,说好了是科学无畏,说不好是寻求刺
激。实际上,无须褒贬,值得肯定与赞扬的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的精神。服
装教学与科研正是这样,勤是需要,但不一定都是苦。上山艰难却完全可以看
风景。渡海危险却可以放飞自己的理想。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世界是强
者的,学术界尤为此。
    待闭静片刻时,甚至会想起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河道中》:“明月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怎样的幽美景
色,怎样的原生态?我甚至觉得,服装教学科研中灵感的出现,真像这首诗中
写到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小
时候背的诗,如今总是适时地闪现在脑海中,诗中所描述的意境,感染着我,
使我常常生活在诗意之中,而且是真的在诗意中徜徉。
    李清照有一首《渔家傲——记梦》,气势非凡,虽假借梦境,实际上是在宣
泄一种豪迈的情感。诗人写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
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
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在从事服装教学与研究的几十年间,这
种空阔,这种气势,这种洒脱,常常使我感到浑身充满力气,仿佛全身的血都
在沸腾,倘若文章不能使自己激动,还怎么能够激动别人呢?
    我喜欢庄子的文论,不但句句有哲理,而且视野那么广阔,心绪奔放,升
天入地;我喜欢中国古诗词,诗人不仅在抒发情怀,而且在评述世理,诠释人
生。即使我们在秋天的夜晚没有身处“红烛秋光冷画屏”的环境,也没有“轻罗
小扇扑流萤”的闲情,但是“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感觉还是抬头就能感受到的,
由此,那种“坐看牵牛织女星”的艺术审美愉悦不就产生了吗?杜牧的《秋夕》
本身就有一种意境之美,美在诗外。我研究服装,常常就生活在这种诗意中,
诗意无限。
    更重要的是,古诗词不单单给人以美的意境,它还确确实实地记录下一
些史实,如服装,假借的也罢,直叙的也罢,使我们读诗就能读到曾经存在的
服饰形象和服装现象。如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
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银钏金钗”代表的就是少数
民族女性,而“长刀短笠”更是将原始部落性质的生活生产方式叙述出来。到
了刘禹锡写“美人手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时,则是一种感慨,或说不平
了。冯延已在《谒金门》中,仅一句“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就把少妇
“终日望君君不至”的愁闷心情真实地表现出来。孙光宪在《酒泉子》中以“香
貂旧制戎衣窄”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以“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表述征人
对远方妻子的思念。这里都没有直接写人,但写服饰就已经使人鲜活起来,进
而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柳永在《望海潮》中写杭州的繁华,仅“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寥寥几字,就
使人们宛如看到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而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绫罗
绸缎的人文景观呈现在读者面前。张志和在《渔歌子》中的“青箬笠,绿蓑衣”
是写隐士;苏轼在《江城子》中以“锦帽貂裘”写边关军人,在《浣溪沙》中以“牛
衣古柳”写“卖黄瓜”的农夫。在《定风波》中苏轼以“竹杖芒鞋轻胜马”寓自己
 虽被贬,但依然乐观处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
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羽扇纶巾”,就把周瑜当年“雄姿
英发”、踌躇满志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来了,尤其“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辉
煌战功,更通过儒雅的装束而显得分为动人。
    有一首诗,在我小时候就给我一种凄美的感受,那就是贺铸的《捣练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征衣
在服装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里寄托着家人对远在边疆的亲人的思念,
述说着服装的物化功能与情感寄寓。有时候,关乎服装的举动就是一种世俗
生活的写照,由此也牵动着人们的心情。如贺铸另一首《鹧鸪天》,诗人悼念亡
妻,“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一幅旧时妇女的*寻常不过的补衣
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红楼梦》中仅一节“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就把晴雯这
一特定人物的性格生动地刻画出来。岳飞的《满江红》中**句是“怒发冲
冠”,这里既没写帽子的式样,也无花纹色彩,只一个“冲”字,就以夸张的手法
表现出诗人难以遏制的愤怒和强烈无比的爱国之心。
    李清照《永遇乐》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
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番盛景,这般服饰,已经成为
中华民族灯节的珍贵历史资料之一。铺翠冠儿什么样?拈金雪柳是什么?人
们反复考证。不管怎么说.那一身穿戴整齐且光鲜的模样给后世留下许多正
月十五元宵节赏灯的实感与畅想。下一句写“风鬟雾鬓”,也是借助服饰形象
的一部分来表露诗人思念故国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她饱经忧患、消极低沉
的心理状态。关于元宵节的名句,还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
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龙蛇
舞。”在这里,诗人专门写到女性在特定节日戴的特定饰品,即“蛾儿雪柳黄金
缕”。蛾儿就是闹蛾儿,雪柳是用丝绸或纸拈成的柳条装饰,黄金缕也是以金
纸、金线扎成的灯节装饰,这些饰品恰与万盏彩灯相映生辉。诗人虽在诗后写
到他不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孤高性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我们依然可以认为辛弃疾给后世留下服装史的鲜活资
料,因为形象与场景,特别是节俗,共同记录下来,就必然使其有了一定的
珍贵之处。
    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的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以及由此而生
发出的感想。他以“短鬓萧疏襟袖冷”来表现当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高
旷坦荡的胸怀。甚至直接述说自己做官一向光明磊落,而今胸无芥蒂,因而与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湖水,宛如天地一体,水乳交融。严蕊在
《卜算子》里是以“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去借此述说乱世的无奈,并
 写自己向往自由自在的山村生活。
    有时候,诗词中的服装描写,记载下的是历史重大事件。吴文英在《八声
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中写吴越之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连带关系的
插曲,那就是越王献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了一座馆娃宫,
极尽豪奢。诗人写道:“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
屋,残霸官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鞭双鸳响,廊叶秋声。”“鞭”是
指木屐,音洒,双鸳即指西施和宫女们穿的绣有鸳鸯图纹的木屐。当年,夫差
在馆娃宫里专门建有一个响囗廊。囗,音泻,也是说这种无后帮木底鞋。相传
响囗是用梓木铺地,木地板下再放上成排的陶瓮,这样,宫女们穿着木屐在
廊上行走,就会发出音乐般的声响。当然,吴国*后被曾经的手下败将越王勾
践打败,并不只因西施,但是这绝对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馆娃宫中的响囗廊
同样与木屐一起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有声有形的记录。
    诗词中的服装名词,很多时候被借用来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类入,如史达
祖《双双燕》中“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翠黛是指古代妇女画眉的颜
料,双蛾则指女子弯曲柔美的眉毛,在这里,即以此来代表闺中少妇。辛弃疾
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中写“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就
是以兜鍪这一战士头盔来代表万千士兵的宏大阵势。辛弃疾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写:“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技英雄泪!”这里的红巾翠袖可
指少女,也可专指歌女,其实更确切地是指红颜知己。诗人甚至在“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中以女性发式及头上插戴的簪子形象来形容远山的景
象,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多么了解服装,服饰形象又和人们离得多么近。朱敦
儒在《相见欢》中写:“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以簪缨喻文武官员……
    诗词与服装的联系,不一定只是专指或借喻,有很多未涉及服装的诗词
在我们教学研究中也能给我们提供一种意境,那种意境幽美且深远,它深深
地牵挂着我们的心,以致欲罢不能,导致我们以全身心投入到服装史论的教
研之中。多少年来,李之仪的《卜算子》总在我心中一遍遍出现,我低吟:“我住
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
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爱情是崇高又神圣的,爱情伟大且永
恒,人一生热爱一种事业,岂不也如同爱情中的热烈与持久。
    仔细读一读古人的诗词,诗中的意境足可以使我们摆脱浮躁,还原真我。
那种意境在感染着我们,让我们静下心来。辛弃疾在《鹧鸪天》中写:“陌上柔
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
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好一番农家田园风
景。心绪平淡下来,对于名利;情绪需要激昂,为了事业,这才能立于不败
 之地。
    《中国服装史》、《西方服装史》、《服装美学》、《服装概论》、《中国近现代服装
史》涉及了我们需要讲给年轻学子的有关服装的历史知识,特别是专业基础理
论。我在这里不想重复书中的内容,我反反复复强调的是意境,怎样才能更好
地掌握知识,怎样才能成为成功人士,其实*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修养,微至具
体学习时所需要的意境。这里仅以诗词作为例子,它应该被录入人脑,而不是
电脑。电脑需要提取,而人脑装载的知识则往往是自己往外蹦。我有时累了。
感觉到力不从心,辛弃疾那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就总在我心里
出现。我能感受到诗人那种大气,那种忧国忧民之心,对于我们来说,不就是
一种为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而需要尽的一份力量吗?
    我提醒年轻的学子们,静下心来,在知识的海洋中驾驭巨舰或独舟,只要
目标是正确的,我们将勇往直前,我们必定胜利,辉煌就在前方。
 
前言
    服装美学应该属于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部门美学。它与普通美学有着本质
上的相通,既与哲学相联系,又具有自己的研究重点,既有侧重于服装的审美
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审美趣味等基础理论,又包括应用理论与发展理
论。也就是说,服装美学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和由此产生出的切合文化人类学研
究的崭新立意和构思。服装美学,就是通过服装美的主客观效应,去发现服装
创作的艺术根源与内外因影响,从而确立服装艺术在美学中的落点。
    服装美的效应,是服装美学中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服装作为人类文化的
凝聚物也罢,作为个体的艺术作品也罢.就是说从宏观和微观、广义与狭义哪
一个方面来讲。服装美都应该具有美的特质。就好像京剧舞台上“穷生”的乞
丐装(带补丁的长衣)和死囚服(泛称“罪衣罪裤”)一样,即使人物落魄到毫无
炫耀余地时,也还是要讲求以美的服饰形象出现。因而乞丐装被称为“富贵
衣”;死囚服全系大红颜色,绝不去丑化。戏剧小舞台是这样,人生大舞台又何
尝不是如此呢?
    讲求服装美,是健康人格的表现,是人的天性所致。因此可以说,围绕服
装效应所付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的是美的因素。古往今来,多少人
为此努力过,从选取原料,对原料加工,再到设计并制作成型,*后通过人的穿
着而完成整个塑造的服装美全过程。此间需要何等强烈的创作欲望与创作灵
感,尤其是对服装艺术的执著追求啊!
    从埃及的胯裙到英国的绅士服。从北美印第安人的羽毛饰到东亚那些形式
各异的耳环,哪一件不是出于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是体现出*理想的服装效应?
    服装美作为一个固定词组,说明这是闪耀着独立的艺术形象的物质,我们
应该将它放在美学总体范畴中,而不能轻易地不加识别地把它归为某一种美
感。或者说,用美学的某一个概念和专用词语去套在服装美身上。因为服装美
的产生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又有异于常规的生产过程。它必须通过从
单体人到全社会,又回到单体人的循环程序;再经过每一个艺术细胞的进裂、
合成与流入血脉,*后才会创作出激动人心的、有着独立人格的服装——包
含、孕育、体现出服装美的物质与精神混合物。
     服装美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需要涉及的第二个问题。服装美的创造,*
初当然要依赖于美感创造.这里主要是来源于客观:
    其一是外部形式的美,是服装的造型、色彩、轮廓线与肌理、光泽、声响,甚
至是光亮与乐声构成。在这种美妙的组合关系中,有时是以某一形式美因素
为主的。有时却是通过相互穿插、拼合、对比等有机组合而呈现出来的。烹饪
美学中讲究“色、香、味、形、声、境、德”,作为姐妹艺术的服装美创作同样具备
这些美的基因与品格。除色、形、声毫无可疑之处以外,服装有香气、能品味、
能创造出一种意境,并且体现出内涵来,当是极自然的。况且还能有光亮,而
且善于活动呢。
    服装美感的创造来源客观之二是服装特有的,即服装美可以在服装的静
态中体现出来,如通过商店橱窗和展示模型而体现出来的服装美;它又可以在
动态中体现出来,那当然是活动的着装的人。这由静到动,带给设计者思维驰
骋的余地;由动及静,又留给观赏者无限的情思;动与静的变化,使服装美立于
无比丰富的艺术氛围之中,使它永远像诗、像画、像水、像云。不!诗画水云只有
浑然天趣,服装却是集天地万物之大成于一身。诗画只能品味、只能欣赏,服
装却在动静之间给人以新启示与说不尽的美感。所有这些都因为,诗画云水
再美,创作者和观赏者只能站在它们之外,而服装经由人自己的穿着,方才创
作出独领风骚的美感来。
    其三就是要凭借人体——服装的骨架与支撑物,服饰形象的一部分。可
以这样说,服饰形象美就是人体美的扩大、延伸与强化。即使是紧贴肌肤、薄
如绵纸的腿部时装——高筒透明丝袜,也还是使肌体比原有体积有所扩大,更
不用说其他服装。头上的巍峨高冠,腕部的飘然长袖,都是人体的延伸。托起的
胸部、束紧的腰部、夸张的臀部又无疑是对人体美的强化。人体美是固然存在
的。而服饰形象通过以服装手段所造成的扩大、延伸和强化,是服装与人体的
巧妙结合,是服装美之所以超乎牙雕、玉雕、壁画等诸艺术品的原因之一。更
何况服装美的无数的作者(制作者和穿着者)以及观众(着装形象受众),又以
绝对优势超过舞台表演艺术的气势呢!
    人作为服饰形象的骨架,不是商店里陈列的服装模型。人是有生命、有内
涵的。人的气质与服装所构成的服装美的独特美感,是设计者、制作者和穿着
者共同寻求的。当然,不无遗憾的是,不可能每个寻求的人都能够找到服装美
体现内蕴的真谛。因此,这些服装美的“虔诚的信徒们”仍然在苦苦思索,试图
找到一条通向理想王国的途径。
    服装美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来源于主观的,即美学界通常所说的审美意
识。服装美的审美意识存在于创作、穿着和观赏者三方面,他们对于服装美的
 审美需求与感受,不排除有直觉的,即艺术创作中所称的本能冲动。当一种无
论是对美、对成功、对富有还是对性的欲望在服装美上产生升华的奇景奇境
时,情感趋向又促使审美意识与服装美逐渐靠近以至重合。
    集主、客观为一体的对服装美的社会认知。体现出人的潜意识中对服装美
的需求与衡量标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受各种传统意识熏陶或约束而形成的
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念,为服装美的产生构筑了基础。美的社会性时不时为偏离
服装美中心的观念、行为敲响警钟。什么是服装美?难道“美”使社会为之瞠目,
“美”得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服装,就能称为“美”吗?当然不能。我们不参与美学
界对于自然美的争论,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服装美具有社会性。尽管服装美中有
抽象美、形式美的成分。但是它首先必须被世人所认可.这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
能够成立的服装美。
    这就牵涉服装美的认知过程。这是我们在继服装美效应、服装美的产生之
后需要探讨的第三个大问题,即由什么构成服装美的认知全过程。
    认知过程之首自然是人的属于美学范畴的视觉快感、嗅觉快感、听觉快感
以及触觉快感。对于所有与服装发生关系的几方面人来说,脱离或违背了这些
快感,是无法谈到服装美认知过程中的美感的,这也可以从*低限度上讲愉悦
感和舒适感。反之,当然是无美感而言的。服装造型呆板、组构上没有章法、深
裹或是暴露过分,非但不会给人带来美感(愉悦与舒适),反而会使人感到痛
苦,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人体各部位的本能的痛感以及给精神上所
带来的紧固与压抑。
    服装美认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当服装符合人自我审美心理定
式,或称审美经验时,才会产生美感。而只有在这个时候,服装美才有可能被认
知,才有可能成立。再加上对服装美的独特的审美想象,即相关审美评判,都成
为服装美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审美评判中一般包括着装形象和着装
形象受众的评判结果,如别人看上去如何,别人穿着如何;还包括自我服饰形
象检验,即自己穿上效果如何等等的双重效应。只有这样.由认知而认同即接
受的服装,才具有了服装美的条件与特征。
    为将服装美学中论及的服装美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更清晰地显示出来。
特意在这里列一个简要提纲如下:
    (1)服装美效应。
    (2)服装美产生过程:美感创造(客观)——外部形式、动静变换、人体美
的扩大、延伸与强化、创作主体内涵。审美意识(主观)——直觉、本能冲动、欲
望升华、情感趋向。社会认知——审美情感、价值观念。
    (3)服装美的认知过程:满足生理快感,符合自我审美心理定式(审美经
 验)。诱发审美想象——一般着装形象受众的感受,自我服饰形象的检验。
    服装美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它兼具审美与创作功能,直接关系到服装成
型。但是,在美学体系中,它又显然与其他独立的部门美学和美学范畴外的各
学科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而形成包含有审美社会学、审美心理学、生理学、
民俗学和艺术哲学等在内的有关服装的美学体系,成为服装美学的必要的构
成成分之一。
    很显然。服装美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它不仅对设计者至关重要,
对着装者也是同等重要的。实实在在地讲,服装美学应是所有人的必读教材,
因为地球上现存的人都是着装者,即使有些部族不穿衣,但也有饰品。从这个
角度看.服装设计专业不是仅仅读好服装美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并发展
它。使服装美学研究更趋于提高和完善。

第三章服装穿着的美学原理
    服装必须穿戴在人身体上,才能真正体现出服饰形象美,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浅
    显道理。假如无须用穿着来表现*终效果,那商店里大可不必摆设酷似真人的服装模
    型,经营者也不必为消费者举办商业性时装表演。服装是否能够给人以审美快感和更
    高水平的审美价值,就要看穿着者的选择和配套艺术了。因此,在经历了服装原材料
    的选取(一度创作)、设计制作(二度创作)过程以后,穿着便是一个再创作(三度创作)
    过程了。
    人人都知道服装躺在商店柜台里看不出真正的效果,但是未必人人都能理解穿
    着是一个再创作过程的真正意义。同样的服装,穿戴在不同人身上所体现出的视觉效
    果不同:同样的服装与不同的服装组合后的视觉效果不同,都说明了穿着的再创作意
    义不容忽视。
    担任这一创作的不再是服装设计者,也不是服装制作者,而是着装者。尽管古来
    人人都已习惯穿衣,但是将穿着上升到再创作的高度上来,还是摆在每个着装者面前
    的一个新的课题。
    首先说。已经成型的服装穿戴在人身上后,随着人的形体在空间位置中的移动,
    必然使其中相当一部分服装一下子由静态转换为动态。金属衣服和固态型饰品相对
变化较小。但非金属衣服(包括首服和足服)以及非固态饰品
(如丝带、璎珞等)由静到动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以裙子为
例,平放的裙装,即使有褶裥纹饰,也只是犹如一泓平静的秋
水,当它被人提起时,其裙身的褶裥纹饰就成了一泻千里的瀑
布了.而当人将它穿在身体上时,随着人在行走时引起的空气
对流,悬垂感强的面料做成的裙身,便会随风飘动起来,宛如
瀑布落到山岩激起了浪花:假如再有些吹拂到人身体上的哪
怕是微弱的轻柔的风,那么裙身的褶裥也会顿时飘舞起来。再
小体积的服装,只要它不是坚硬的物质构成,服装总会随着人
身体的移动和摆动而发生变化,男人胸前的领带、女人肩上的
披巾。都会因人穿着而一下子由静态转换为动态。就连那皮质
的长筒靴。也会因人的穿着而仿佛注入了生命。(图3—1)
     服装是静态的存在,服饰形象就是动态的事象了。服装经人穿着之后所体现出来
的美感,实际上就已经是活生生的,成为人的社会形象的一部分了。
    在穿着过程中,从自我形象塑造的意识起始,进入到着装佩饰的*佳选择,再到
着装者的服装配套技巧,这是再创作的根本所在。
    当然.着装者即是芸芸众生的同义语,将着装者如何分类,都会出现繁杂的数字
显示。就服装美学来讲,应将着装者概括为两大类:普通着装者和特殊着装者,这两者
对于服饰形象美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因而,当他们在从事服装的再创作时,其掌握的
艺术水准乃至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节  自我形象塑造
    在服装美学中谈自我形象塑造,主要是着装者通过服装来完成人本体的自我艺
术形象。也就是说,这种自我形象塑造的*终目的是给予着装形象受众以审美感受。
    自我形象塑造源于自我形象塑造的意识。假如只是将服装作为遮护身体的功能
性用具,也就没有什么艺术形象可言,更谈不到艺术创作了。将着装看做是自我艺术
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段,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自我形象塑造的重点落到审美上,开
始于人类摆脱了以主要精力去求温饱的时代。但这并不等于说人类是先求果腹,才讲
装饰。装饰与美,是两个概念。人类不一定是先为御寒,后才懂得装饰自己,而很可能
是两者并行的,这从许多保留至今的原始部落人着装意识上都可以得到确切的答案
(图3—2)。那种有意识的装饰,有的是主观上为了与神交流,
有的是为了吓跑野兽,但是人类童年时期并无纯粹的追求艺
术创作的意识。本节所论自我形象塑造意识,则是彻底脱离
开实用价值的有意创作。它与原始社会的装饰意识有所区
别。因为早期媚神同样带有功利性目的,尽管它看起来是精
神的。
    当人类不再为保暖,不再为取悦于人之外的神力的时
候,才真正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人类才真
正站在文化的镜子跟前审视自己。当确认自己就是一个迄今
为止进化、发展得*成熟、*完善、*高级的生物时,也才真
正开始欣赏自己。希腊公元前的大理石雕刻,尽管人的气味
颇浓,但那还只能解释为是人在竭力创造一个比人更完美的
神。可是到了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的旗帜已高高飘
扬。如今,在物质文明异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已经为了塑造自
己而煞费苦心。美容院、按摩院、心理卫生咨询中心等都是当代生活
的产物。表现在着装上,自然是使穿着变为一种艺术创作,更具有现
代精神生活的韵味.甚至是人们因物质条件优越、精神生活空虚而
在寻求刺激。(图3—3)
    在这个时期,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就落实到美化自我意识、对
于艺术创作的强烈的表现欲、进一步烘托艺术个性和始终站在文化
潮流前列的种种着装意识与行为之中。服饰形象的再创作对人生已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美化自我意识
    人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是审美前提,它直接导致了单体人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和
意欲美化自我的意识。
    意识是人的大脑皮层的本能产物。当它发展到美化自我的意识阶段,就已经完全
脱离开早期那种朦胧的、处于可知不可知之间的低级阶段,而开始上升到主观已在客
观中寻找到恰当位置的高级阶段。
    就意识(心理机能)的进化而言,人类童年时期感应等级的快感和痛感,正是以后
一切高级心理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发轫点。在人类的意识范畴中,可分为理性、意志、情
感三大系统,而服装穿着美学理念中的美化自我意识,只是人的情感活动的一个分支
和高级形态。
    尽管这样,美化自我意识不仅促进了服饰形象创造中的艺术创作意识,而且推动
了整个服饰文化,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人类大文化的演进。
    美化自我意识,包含着两种活动方式。一种是审美活动,即在将自我作为审美对
象的时候,仍将自我作为审美主体,这是前意识。另一种是艺术创作,也就是在自我
意识中同时兼有创作者和创作物的身份,这正是自我形象塑造中美化自我的意识。



服装美学-(第二版)(附教学光盘) 作者简介

p>华梅,女,1951年生子天津市,祖籍无锡。
现为天津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师
大华梅服饰文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事部授衔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1997年天津市劳动模范,1998年全国教育系统
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
范教师。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服饰文化学会会员。
    1977年起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中国工艺美术
史课,1983年起开始中国服装史教学,1994年
创建服饰文化学新学科。至今出版专蓿30部,
主编3部专集和7套丛书,《(中国服装史)》自1989
年出版,至2007竿再版印刷22次,为全国服鞠
专业所选用。百万宫《(人类赡饰文化学)》狡中国
图书奖等7项大奖;40万字《服饰与中国文化)》
获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其鼹饰教学获全
国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天津市一等奖。多部著作被
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在国外发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