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

作者:彭拥军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2-01
开本: 23cm 页数: 305
读者评分:4.5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6(3.2折) 定价  ¥2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 版权信息

  • ISBN:7300088724
  • 条形码:9787300088723 ; 978-7-300-0887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 内容简介

本书从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出发,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探讨了1977年高考恢复以后到2006年这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情况。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 目录

前言
**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节 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理论基础
**节 社会流动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接受者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第四节 调查对象的选取
第五节 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社会基础
**节 农村社会结构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
第三节 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流动的作用
第四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微观分析
**节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制度文化背景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定量分析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五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宏观分析
**节 社会转型是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宏观背景
第二节 高等教育促进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力基础
第三节 新中国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分析
第四节 我们的认识
第六章 检讨与结论
**节 社会分化、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
第二节 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流动影响
第三节 检讨
第四节 几个重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 节选

**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直到现在,中国仍然有6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农村的教育水平和发展程度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影响,对我国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的影响,都成为农村问题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领域。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的研究只有源于问题,高等教育的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只有根植于本土问题,把高等教育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作为分析问题、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并且在问题的察觉和解决中检验、丰富和发展理论,才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能变成具有中国自身特的理论、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评论家康马杰所指出的:“实用主义战胜了与之竞争的种种哲学体系,这倒不是由于实用主义具有优越的逻辑性,而是由于它的优越的现实性和实用性,而一个崇拜个人主义的民众却把哲学社会化了,并把社会科学这一术语用历史、经济和政治。”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试图从农村这一政治和社会的边沿出发,从社会和教育的双重视角来探讨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流动的积极影响,努力从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特点出发,寻求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良性互动的机制。
一、静态的社会视角
中国要全面实现现代化,除了物质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或者说更深层的,应该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正如英格尔斯所言,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哪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社会要从相对凝固的身份社会转变为存在合理社会流动的业绩社会。在我国,如何解决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庞大的人口尤其是庞大的农村人口合理社会流动问题,将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可以肯定地说,这一问题的解决与人口素质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流动是分不开的。高等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合理社会流动方面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反映和影响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
……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 作者简介

彭拥军,1969年生,湖南宁乡人,博士,民革党员,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厦门大学,师从潘权懋元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进入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现于南京师范大学师从吴康宁教授做博士后研究,专攻教育社会学。
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资助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博后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加国家“211工程”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出版(含参编)著作和教材《科研论文写作技巧》、《中国教育发展的宁波模式》、《教育学新编》、《心理学新编》等5部。曾在《高等教育研究》、《南京社会科学》、《江苏高教》等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

商品评论(4条)
  • 主题:外观看起来还行

    装帧品相内容都不错

    2014/2/19 14:09:08
    读者:295***(购买过本书)
  • 主题:希望不是悲观结论

    已显示,农村比例越来越少

    2013/12/21 13:13:41
    读者:295***(购买过本书)
  • 主题:对于农村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尝试的研究

    对于农村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尝试的研究,品相不错,加上做活动,超便宜,值得买。

    2012/12/29 22:19:28
    读者:red***(购买过本书)
  • 主题:关注农村大学生

    对农村大学生进行的研究

    2011/3/30 18:28:35
    读者:wan***(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