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帝国的终结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页
读者评分:4.8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5.4(5.5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帝国的终结 版权信息

帝国的终结 本书特色

秦*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管用的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的中央集权制。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伦理治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护了帝国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
奇怪,帝国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很清楚吗?
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

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是易中天迄今为止*为用力也*为看重的一部著作。如该书副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所昭示的,作者意在揭露和批判中国古代帝制的乖舛和荒谬。透过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作者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帝国体制,给予抽丝剥茧式的剖析。该书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讨论的是帝国体制命运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帝国制度由秦始皇开创,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帝国制度随着大清王朝的一起倒下。问题是,帝国制度为什么会亡?帝国制度果真就一无是处吗?如果当真一无是处,它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会被我们民族认可,会延续了那么长的时间?
我们要反省的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

帝国的终结 内容简介

秦*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管用的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的中央集权制。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的午餐。伦理治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护了帝国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
奇怪,帝国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很清楚吗?
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
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

帝国的终结 目录

序言 樊树志
引言 轰然倒塌的帝国
**章 天下一统
一 来之不易的胜利
二 制度之争
三 邦国与城邦
四 封建的秘密
五 集权是一种必然
六 帝国的前夜
第二章 中央集权
一 君临天下
二 软硬兼施
三 焚坑事业要商量
四 盛极而衰
五 集权,再集权
六 王朝的气数
第三章 伦理治国
一 非法之法
二 无德之德
三 家天下与泛伦理
四 文化大战略
五 一箭双雕
六 沉重的代价
第四章 官员代理
一 代理与授权
二 如此牧民
三 权力的赎买
四 自杀政策
五 龙争虎斗
六 帝国的掘墓人
第五章 内在矛盾
一 天下为公
二 产权问题
三 无法与无天
四 谁为帝国签单
五 变法与动乱
六 出路何在
第六章 共和之路
一 歌未竟,东方白
二 来者不善与徒劳无益
三 错失良机
四 缺失的传统
五 民主与宪政
六 *后一问
后记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帝国的终结 节选

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管用的制度,
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
的中央集权制。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
杈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刨科举制,唐因之:
未刨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阎臣制,清因之。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伦理冶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
护了帝田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皇帝对官员常有  种复杂的心理。  方面,他离不开官员:
另一方面,他又近平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
千甲。
奇怪,帝同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干臣”,这不是很清楚吗?
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启 一 个王朝----大清,在内外
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  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

序  言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先生、总编高若海先生,
要我为易中天先生的大作《帝国的终结》写一篇序言,当即
欣然同意。如何下笔颇费踌躇。以易先生目前“学术明星”
的声望,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如日中天”,所写的书,都
是读者争购的畅销书,无须我的序言来锦上添花,何况我的
序言未必能够“添花”。之所以“欣然同意”,不仅仅是作者
和出版社方面的盛情难却,确实发自内心。在我认识易先
生之前,已经在新闻媒体上有了文字之交。
    2006年上海书展,我应邀在书展现场(上海展览馆)作
一次演讲,推介中华书局出版的拙著《国史十六讲》,演讲的
题目叫做“从新解读国史”。演讲完毕后,有人提问:易中天
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是不是“戏说”?我说:不是。
他再问:是不是介于“戏说”与“正说”之间?我说:不是,就
是“正说”。他问:为什么这样说?我说:他用《三国志》,而
不是用《三国演义》来讲三国历史,对历史事实与细节有所
辨析,所以是“正说”。只不过讲的方式和历史学家有所不
同,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
果。我还特别强调,由于他和百家讲坛的各位“讲师”的努
力,通俗生动讲解历史,为大众喜闻乐见,激发大众对历史
的兴趣,形成了近年来盛况空前的历史著作畅销的“历史
热”,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作为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的专业
人员,非常感谢他们,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没有想到,这些话竟然在第二天的《新闻午报》上发表
了,标题赫然:“史学大师樊树志教授力挺易中天”,使我感
到意外。所谓“史学大师”当然是那位记者“加冕”的,本人
何德何能,敢戴这样的“高帽子”!无论道德、文章都与前辈
大师相去不可以道里计,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不过“力
挺易中天”倒是事实,并未违背我的原意。后来听说,同样
标题的报道,也见于海外媒体。可见,敏锐的新闻记者,感
觉到这是吸引眼球的“新闻”。或许是因为,与大众一片叫
好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学者圈子里,对易先生颇多非议。我
大概属于学者中的另类,敢于“力挺”,便成了“新闻”。我
感到很高兴,新闻记者能够把不同声音公之于世,表明学术
界并非只有一种声音。
    此后,我在复旦的课堂上,多次重申了上述观点,并且
向他们学习,尽力把历史讲得生动活泼,而又要入木三分,
发人深思。这几年来,我每个学期都在复旦开讲“国史概
要”,每次听讲者都有两百多人,看来“历史热”已经影响到
大学。
    央视百家讲坛推波助澜的“历史热”,对于我们历史学
界来说,实在是一件大好事。不仅使得全民关注历史,而且
也影响到了高考。据我从权威部门获得的信息,这两年上
海高考文科考生,“3+1”的“l”,多数考生的选择,已经由
以往的政治转移到历史。“历史热”对于几代人的影响,将
是无可估量的。
    看来,历史应该写得“好看”,讲得“好听”,已经不单是
一个形式问题。要从象牙塔里面出来,为大众接受,必须写
得“好看”,讲得“好听”。但是,这个“<

帝国的终结 作者简介

p>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mdas

商品评论(4条)
  • 主题:易中天教授

    学者的书通常会有一些预设立场,要辩证地看

    2020/8/17 12:05:26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易中天老师的作品

    还是属于比较严肃的,相比百家讲坛而言。。

    2017/1/8 0:43:12
    读者:xwt***(购买过本书)
  • 主题:推荐购买阅读

    易中天的巨著,细细读来,觉得话里有话

    2016/11/17 14:31:15
    读者:kk1***(购买过本书)
  • 主题:视角独特,易中天的书,有意思。

    视角独特,易中天的书,有意思。

    2011/11/28 15:50:28
    读者:xuj***(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