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形象的趋同与内涵的嬗变——汉唐中外美术交流研究

形象的趋同与内涵的嬗变——汉唐中外美术交流研究

作者:常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3-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69.3(7.0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形象的趋同与内涵的嬗变——汉唐中外美术交流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21092
  • 条形码:9787100221092 ; 978-7-100-22109-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形象的趋同与内涵的嬗变——汉唐中外美术交流研究 本书特色

1.本书深入研究了汉唐时期中外美术的交流,做到了点与面的结合,有宽度也有广度; 2.书中有大量插图,很多都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获得的一手资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形象的趋同与内涵的嬗变——汉唐中外美术交流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代至唐代中外美术交流为线索,对早期珠饰、玻璃器皿、联珠纹以及唐代瓷器对外影响等专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呈现出汉唐美术与西方文明交流、联系的路径和特点,阐述了汉唐中外美术交流的来源和影响。本研究展示了一个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传播、吸收与融合的宏大历史场景,也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料和历史依据。书中涵盖了中外实地考察资料,尤其是海外博物馆藏品信息,丰富了视觉艺术的感知。

形象的趋同与内涵的嬗变——汉唐中外美术交流研究 目录

前言 **章  亚欧大陆早期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的美术交流 **节  亚欧大陆早期草原民族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概况 第二节  青铜鍑——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第三节  金属动物纹饰——游牧民族艺术交流的符号 第二章  中国早期珠饰艺术——以小见大的审美变革 **节  中国早期的珠饰品 第二节  古代西方的早期珠饰 第三节  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原地区与外来珠饰艺术的融合与再创造 第三章  玻璃器皿的东传与再创造 **节  地中海沿岸早期的玻璃 第二节  波斯萨珊时代玻璃工艺的绽放 第三节  以阿富汗为中心的巴克特里亚 – 贵霜王朝的玻璃 第四节  西方影响下的汉唐玻璃器皿 第四章  唐代陶瓷造型中的中外美术交流 **节  唐代陶瓷执壶 第二节  西方影响下的唐代陶瓷兽首杯 第三节  唐代骆驼与胡人商队俑 第五章  汉唐墓葬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 **节  汉画像石(砖)艺术中的外来形象 第二节  汉墓伏羲女娲交尾图像的西传与演变 第三节  汉唐镇墓兽风格的变迁 第六章  联珠纹综合研究 **节  联珠纹在地中海东部的早期情况 第二节  联珠纹的盛行——波斯萨珊的联珠纹及其在中亚的发展 第三节  联珠纹在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艺术中的嬗变 第七章  中唐之后中国瓷器艺术对海外瓷器发展的影响 **节  唐代外销瓷的多元性 第二节  唐代三彩釉的西传对海上丝路沿线陶瓷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青花瓷的外销与西亚、欧洲青花瓷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形象的趋同与内涵的嬗变——汉唐中外美术交流研究 作者简介

常艳,1982年生,陕西定边人。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古代艺术史、国别与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陕西省厅局级项目多项。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30余篇,包括《西安隋墓出土骆驼俑驮囊模印图像的再认识》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