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分钟趣味心理学常识

一分钟趣味心理学常识

作者:李拓也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8
中 图 价:¥25.9(6.5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分钟趣味心理学常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621082
  • 条形码:9787521621082 ; 978-7-5216-2108-2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分钟趣味心理学常识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脉络清晰、简洁生动的心理学小百科 有思想、有内涵、有温度、有趣味 拒绝长篇大论,让每句话都“长在”知识点上

一分钟趣味心理学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116篇短小精悍的心理学科普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感觉、知觉、意识、潜意识、记忆、动机、情绪等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书中还介绍了大量经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以及一些知名的心理学流派、心理学大咖。这些知识不仅能激发读者研究心理学的兴趣,还能帮助读者了解先行者在探索人类的心理世界时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本书将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熔于一炉,可以让读者在轻松、惬意的阅读中与心理学近距离接触,在不知不觉中升格为“心理学达人”,利用心理学知识获得积极、健康的人生。

一分钟趣味心理学常识 目录

上篇心理学常识

**章 神经科学与行为——大脑是一部超精密仪器

左撇子会更聪明吗——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 3

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镜像神经元 ... 5

为何吃甜食让我们感到愉悦——神经递质多巴胺... 6

你为什么总会情绪失控——杏仁核的奥秘 ... 8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身与心,你如何知晓

我们认识世界的开始——感觉 ... 10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适应 ... 11

灰色纸片为什么会显得明亮——感觉对比 ... 13

“温暖”和“寒冷”的色彩——色彩心理效应 ... 14

谷仓里的名贵手表——听觉掩蔽现象 ... 15

感觉的深加工——知觉 ... 17

魔术师如何骗过我们的眼睛——无意视盲 ... 18

画上是老妇还是少女——知觉选择性 ... 20

第三章 意识与潜意识——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古老而难解的谜——意识 ... 22

心理结构中的黑暗地带——无意识 ... 24

我们为什么需要每天睡觉——睡眠 ... 25

他陷入深度睡眠了吗——催眠 ... 27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与潜意识 ... 29

第四章 学习与记忆——为什么总是记不住想记的

我们为什么能记住事情——记忆 ... 31

为什么是7±2——工作记忆 ... 33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既视感 ... 34

目击证人的证词可信吗——记忆扭曲现象 ... 35

“想不起”不一定都是坏事——遗忘 ... 37

发现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38

影视剧里频繁出现的桥段——失忆 ... 40

第五章 需要与动机——是什么在悄悄推动着你

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43

动机太强,往往会事与愿违——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 45

为什么报了健身班,却坚持不下去——半途效应... 47

失败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成败归因理论 ... 48

我觉得自己能行——自我效能理论 ... 50

你为什么会害怕成功——约拿情结 ... 51

为什么越担心的事越容易发生——墨菲定律 ... 52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喜怒哀惧背后的秘密

喜、怒、哀、惧——情绪的基本形式 ... 55

起伏不定的情绪——情绪钟摆效应 ... 57

测谎仪真的能测出谎言吗——情绪生理反应 ... 58

人们为什么不愿表达情绪——情绪的吞钩现象 ... 59

坏情绪是如何传播给别人的——踢猫效应 ... 61

胡乱发泄情绪有多可怕——野马结局 ... 62

如何了解他人的情绪——共情 ... 64

改善情绪的秘密——积极的心理暗示 ... 66

第七章 人格心理学——你所不了解的真实自我

一场艰难的拼图游戏——心理学中的人格 ... 68

人前人后的你为什么会有多副面孔——人格面具... 69

我们为什么会被特定类型的人吸引——影子人格... 71

你为什么会陷入纠结——本我、自我、超我 ... 72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未必!——乔哈里视窗 ... 73

你属于哪种气质类型——气质 ... 75

如何认识人们的性格——性格的四种特征 ... 77

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你所不了解的外部世界

找到你在社会舞台上的位置了吗——角色效应 ... 79

他一定是你想的那样吗——刻板印象 ... 80

为什么拔河时队伍人数增加,每个人所用的力量反而会

变小——林格曼效应 ... 82

一扇破窗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破窗效应 ... 83

聪明反被聪明误——囚徒困境 ... 84

晕轮是如何蒙蔽认知的——晕轮效应 ... 85

你为什么会以己度人——心理投射 ... 86

人们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超限效应 ... 88

第九章 心理障碍——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碍 ... 90

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恐惧慌乱——社交焦虑 ... 91

不敢迈出去的腿——广场恐惧症 ... 92

你为什么总担心自己没有锁门——强迫症 ... 94

吃到停不下来——神经性贪食 ... 95

正在消失的身体——神经性厌食症 ... 96

受害者为何会对罪犯产生情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97

中篇 心理学实验室

第十章 探索感知的奥秘

左右脑各司其职——裂脑人实验 ... 103

感官被限制的人还能保持正常心理吗——感觉剥夺实验 ... 105

人类的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视崖实验 ... 106

你能用眼睛“听”吗——麦格克实验 ... 108

环境如何影响大脑发展——罗森茨威格的老鼠实验 ... 109

第十一章 潜入意识的世界

失去睡眠的后果有多可怕——睡眠剥夺实验 ... 111

做梦会不会影响睡眠——梦剥夺实验 ... 113

容易受暗示的潜意识——伤痕实验 ... 114

自我意识何时觉醒——点红实验 ... 115

第十二章 揭开学习背后的规律

巴甫洛夫的狗——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 117

记忆是如何形成的——海兔实验 ... 119

听音乐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吗——莫扎特效应实验... 121

越来越聪明的小猫——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 ... 122

突发奇想的黑猩猩——顿悟学习实验 ... 124

思维定式是如何限制你的——量杯实验 ... 125

记忆可以编造吗——虚假记忆实验 ... 127

第十三章 了解变幻的情绪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 ... 129

一条无能为力的狗——习得性无助实验 ... 130

可怜的小艾伯特——华生白鼠实验 ... 132

焦虑的猴子——布雷迪的猴子 ... 133

第十四章 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

人为什么容易上瘾——斯金纳箱实验 ... 135

脑海中的地图——托尔曼迷宫实验 ... 137

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未完成的事情——蔡格尼克实验 ... 139

你为什么需要目标——定位速效实验 ... 140

加薪还是不加薪,这是个问题——过度理由实验... 141

你为什么会对自己说谎——认知失调实验 ... 142

第十五章 读懂孩子的心

小鸭为什么会错认妈妈——洛伦茨印刻实验 ... 145

爱与呵护对孩子有多重要——恒河猴实验 ... 146

忍住吃棉花糖的冲动——延迟满足实验 ... 147

告诉孩子“你是*棒的”——罗森塔尔实验 ... 149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波比娃娃实验... 150

孩子不懂分享就是“自私”吗——三山实验 ... 152

超前教育真的有用吗——双生子爬梯实验 ... 153

第十六章识破“乌合之众”的想法

人性经得住考验吗——斯坦福监狱实验 ... 155

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疯子——罗森汉恩实验 ... 157

你会服从残酷的命令吗——服从实验 ... 158

游动的光点——谢里夫从众实验 ... 160

怎样“得寸进尺”地说服他人——登门槛效应实验 ... 162

选择竞争还是合作——卡车竞赛实验 ... 163

人们为什么主动捐款——贴标签实验 ... 165

下篇 心理学大咖秀

第十七章 心理学流派之争——聊聊心理学的前世今生

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169

构造还是机能——两大心理学流派之争 ... 170

从意识走向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 172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 ... 173

打开潜意识的大门——精神分析学派 ... 174

人是自由、理性的生物——人本主义心理学 ... 175

心理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 ... 177

第十八章大咖逸事——他们的名字值得铭记

桃李满天下的名师——威廉·冯特 ... 179

PK了一辈子的师徒——冯特与詹姆斯 ... 181

弗洛伊德与阿德勒、荣格的“爱恨情仇”... 182

展开全部

一分钟趣味心理学常识 节选

为何吃甜食让我们感到愉悦——神经递质多巴胺 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拿起一块巧克力或一块奶油蛋糕塞入口中,因为你知道“吃甜食会让人感到心情愉悦”。那么,为什么甜食能够改善情绪呢? 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食物中的糖分会刺激舌头味蕾上的甜味接收器,使大脑皮层得到相应的信号,从而能够激活大脑内的“奖赏系统”,释放出多巴胺,让人产生满足、愉快的感觉。 这里所说的“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是在突触传递中担任“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它能够传递兴奋、开心的信息,会让你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它还能够反向刺激奖赏系统,不断地告诉你“吃糖就能得到奖赏”,所以你会对甜味食物充满期待,吃到甜食后也会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可是,在心理学家看来,“一不开心就吃糖”更像是在多巴胺控制下的上瘾行为。如果你控制不住这种冲动,就会摄入过多的糖分,引起肥胖、龋齿、皮肤变差、头疼、精神不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等多种负面结果,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也会提升。 更糟糕的是,吃甜食带来的快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稍后你可能会陷入自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你不得不吃下更多甜食,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你应当改变用甜食来调节情绪的做法,即使大脑中的多巴胺再渴望糖分,你也要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找回自己对大脑的掌控权,让自己远离高糖食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每日摄入的游离糖*好控制在25克以内,*多也不能超过50克,你可以此为标准控制糖分的摄入量。 与此同时,你可以采用一些更加健康的调节情绪的办法。比如,你可以练习一会儿瑜伽。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瑜伽能够缓解焦虑,消除紧张和压力。你也可以听一会儿自己喜欢的、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这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你还可以到户外风景优美的地方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同样有助于驱走负面情绪,带来积极感受……这些方法比吃甜食更有效,而且不会影响健康,不妨尝试一下吧。 你为什么总会情绪失控——杏仁核的奥秘 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特别容易情绪失控,他们更容易因各种因素产生情绪波动,并会在情绪影响下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情绪失控与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很大的关系。杏仁核是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海马体的末端。(图1-3)从表面上看,它就像是一颗小小的杏仁,可它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它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情感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 不仅如此,杏仁核还承担着情绪记忆的重任。它会把我们过去在某些情境下产生的情绪感受储存起来,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境时,我们可能还来不及思考,就会在杏仁核的影响下产生愤怒、恐惧、难过等情绪反应,并有可能出现情绪失控的问题,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称为“杏仁核劫持”。 比如,一个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被上司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上司指责他“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时,他感到愤怒、自责、沮丧,但仍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不敢对上司发作,而此时杏仁核记住了这些情绪。 稍后,这个员工回到家里,家人本来嘱咐他买瓶酱油回来,他却忘在脑后,家人随口说了他一句,却让杏仁核中关于“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的负面情绪被激活了。之后,在突如其来的情绪控制下,他丧失了清晰思考的能力,不由自主地对着家人大发脾气。等到情绪平静下来,他又会为自己之前的冲动行为懊悔不已。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杏仁核在偷偷发挥着作用。作为“情绪记忆的仓库”,杏仁核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当前情境进行评估,如果发现相似的元素,就会对大脑发出信号,使得之前的情绪记忆再次袭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情绪爆发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杏仁核劫持”的问题呢?心理学家建议我们把握好“关键6秒”,也就是在情绪即将爆发时,对自己及时喊停,并在心中默默地从1数到6,使自己能够熬过*容易情绪激化的6秒。之后理性意识能够重新夺回大脑的掌控权,我们就可以进行全面的认知,避免草率的行为。 当然,在强烈情绪的冲击下,*初我们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提醒自己,然后一次次地进行有意识的练习。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多,杏仁核的“敏感度”会逐渐降低,我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便会得到提升。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梳理自己过往的经历,改变对一些事情偏颇的看法,以修正杏仁核中储存的情绪记忆,这样即使遇到一些不愉快的情境,也不会马上勾起负面情绪,有助于避免情绪失控。

一分钟趣味心理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拓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有1000小时的心理咨询经验,帮助众多来访者摆脱了心理困扰,积累了大量案例。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过多篇作品,语言风格直白、通俗、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