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

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

作者:张雷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50.2(5.7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63876
  • 条形码:9787568063876 ; 978-7-5680-638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21年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本书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结合田野调查,从五个方面对天门蓝印花布传统染织技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以期更加客观地展示荆楚地区的传统染织技艺和染织文化。内容包括:天门蓝印花布的基本概述(包含概念及地域分布变化、研究现状、历史渊源、行业变迁等),天门蓝印花布的技术工艺,天门蓝印花布的艺术内涵和文化特征,天门蓝印花布遗存的分析及保护技术,天门蓝印花布的创新及应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创新点),以全新视角解读和诠释了这一即将濒临消失的荆楚纺织非遗项目。 作者从学术思想、内容范围、结构体系、写作特点等方面,对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进行阐述。 (1)学术思想方面,笔者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工艺、艺术与文化传承、遗存保护和开发三个研究学术思想的创新。(2)内容范围方面,本书对天门蓝印花布作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主要包括蓝染艺术起源、防染技法起源与发展、型版印花、雕版工艺、构图法则、文化渊源、保护技术、服饰创新等八个层次的内容。(3)结构体系方面,本书围绕“天门蓝印花布”这个中心主题,由5章16节组成,详细地介绍了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4)写作特点方面,本书力求实现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

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研究荆楚地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部专著。作为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研究领域的一部著作,本书对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门蓝印花布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深入分析。本书主要围绕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问题,从概述、技术工艺、艺术内涵与文化特征、遗存的分析及保护技术、创新应用与传承复兴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中国古代蓝染植物考证、蓝印花布发展脉络、型版印花起源、花版制作“断刀”技术、蓝印花布图案艺术、现代数字化保护技术、现代服饰创新等进行创新研究,以更加客观、真实的视角反映荆楚地区传统染织技艺和染织文化,这对中华民族很好传统文化的弘扬、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本书选题植根于民间,内容丰富,视角新颖,有利于广大民间艺术爱好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者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 目录

**章天门蓝印花布概述/ 〇一三
**节天门蓝印花布的概念及地域分布/ 〇一四
第二节天门蓝印花布的研究现状/ 〇二七
第三节天门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 〇三五
第四节天门蓝印花布的行业变迁/ 〇七一
第二章天门蓝印花布的技术工艺/ 〇七七
**节天门蓝印花布的制造工具/ 〇七八
第二节天门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 〇八三
第三节天门蓝印花布的现代创新技术工艺/一〇〇
第三章天门蓝印花布的艺术内涵与文化特征/一〇三
**节天门蓝印花布的色彩艺术/一〇四
第二节天门蓝印花布的图案艺术/一〇六
第三节天门蓝印花布艺术与其他地域民间工艺的比较分析/一四二
第四节天门蓝印花布艺术与荆楚地区其他民间工艺的比较分析/一五八
第五节天门蓝印花布的文化特征与故事传说/一七二
第四章天门蓝印花布遗存的分析及保护技术/一七九
**节天门蓝印花布遗存概述/一八〇
第二节天门蓝印花布遗存的保护技术/一八一
第五章天门蓝印花布的创新应用与传承复兴/一九七
**节天门蓝印花布的创新应用/一九八
第二节天门蓝印花布的传承复兴/二〇九
结论/二二五
参考文献/二二九
后记/二四〇
展开全部

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 节选

前言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天门蓝印花布作为荆楚地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荆楚文化的缩影,是荆楚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染织手工艺品。然而,尽管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看似日趋完善,但其濒危与消亡的速度并未放缓。本书的研究目标就在于,采用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发掘、整理天门蓝印花布从原料到工艺、从成品到社会应用的全过程,在史实、口述、试验等基础上,力争完整地探究其概念、特征、分类、价值,深入研究其工艺、技术与文化特征,挖掘荆楚地区传统印染技艺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获得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信息,继而实现对其的保护和传承。 天门蓝印花布保护实践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本书的研究以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蓝本,在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天门市群众艺术馆等部门支持下,承担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为了更好地弘扬天门蓝印花布这一民族奇葩,笔者深感有必要对现有的天门蓝印花布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有责任对不断推进的保护实践进行理论总结。鉴于此,经过实地考察、学术交流及个人的辛苦努力,形成了本书的初稿。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认真修改,数易其稿,*终形成了本书的终稿。 本书内容分为五章。 **章为概述。首先对天门蓝印花布的概念及地域分布变化进行简单阐述,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细致论述。接下来从中国蓝印花布的研究、天门蓝印花布的研究的不足与空白等对天门蓝印花布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接着,从蓝染技艺的考古线索与变化发展、防染印花技法的历史沿革、印花型版的发展变革等三个方面详细印证天门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后从兴盛与衰落两个方面介绍天门蓝印花布行业的变迁。 第二章对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进行介绍。重点介绍天门蓝印花布的制造工具、工艺流程及现代创新技艺。 第三章对天门蓝印花布的艺术内涵与文化特征进行概述。分别从天门蓝印花布色彩艺术、图案艺术、与其他地域民间工艺的比较、与荆楚地区其他民间工艺的比较,以及文化特征与故事传说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章论述天门蓝印花布遗存的分析及保护技术。重点分析天门蓝印花布遗存织物的蓝色染料及试验方法,并对蓝印花布织物传统与现代的保护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第五章对天门蓝印花布的创新应用进行展望。结合天门蓝印花布工艺特点及发展趋势,对现代创新应用提出针对性建议;结合保护传承、文化回归、工艺创新这三个方面提出保护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阅读、参考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天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内外专家学者、传承人等撰写的有关资料,书中有些数据图片及资料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天门市人民政府网、百度百科、百度图片等网络资源,在此,对所参考的有关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值此书出版之际,特别鸣谢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专项资金、武汉纺织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东华大学纺织文化研究基地、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文化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项目培育计划等的支持,并对给予本书写作和出版以帮助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国内研究荆楚地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部著作。由于天门蓝印花布研究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保护层面正在不断深入,有些内容没有完全囊括在书中,加上笔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少待完善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正和补充。 编者 2021年8月

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 作者简介

张雷,男,博士。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研究员,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中国古代纺织工程、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武汉纺织大学校基金项目等10余项,在《Revista de la Facultad de Ingenier》《Chemic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