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作者:石晶明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12开 页数: 240
中 图 价:¥30.4(6.1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1315412
  • 条形码:9787571315412 ; 978-7-5713-1541-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如何辨别优质的艾绒艾条? 怎样才能找准穴位? 不吃药,艾灸就能治好常见疾病? …… 俗语有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因简单、方便、实用,既可治病又能保健,深受普通民众的欢迎。作者石晶明老师从医40余年,开诊所、写文章、办讲座……年近70仍笔耕不辍,只为将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传承下去。多年前编著出版的《古法艾灸 寒湿一去消百病》一书至今依然畅销,收获无数好评。 新冠疫情期间,石老师“闭关”在家,网上看诊之余潜心创作。他主动联系小编,“艾”心提醒,随时灸上一灸能够提高免疫力,家里点燃陈艾条还能消毒杀菌。“身处同样的环境,有的人生病了,有的人安然无恙,原因就在于身体的免疫力,而艾灸这种自然疗法,能够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自愈力,增强体质。”另外,考虑到疫情期间不方便去医院,遇到小病小症,艾灸就是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石老师决定再次出书,此次将重点放在家庭艾灸上,内容更亲民、更接地气,新手也看得懂、学得会、易操作! 跟着本书,从艾灸基础知识学起,不论是购买优质艾绒艾条,还是精准取穴,亦或是艾灸技巧,即使是艾灸新手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只要用一根小小艾条,就能开启生命健康大门。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内容简介

作者集40余年行医经验总结,零基础艾灸入门,适合全家人养生保健! 从零开始学习艾灸基础知识与技巧!从挑好艾条、选对工具、掌握灸法灸量,到艾灸新手关注的问题——天天艾灸行吗?白天还是晚上艾灸好?艾灸后出水泡怎么办……在书中都能得到解答。 超简单取穴不出错!精准取穴是提高艾灸疗效的关键,全身108个穴位,每个穴位都配有精准的骨骼定位图,快捷的真人取穴图,看图就能找准穴位。 常灸十大保健穴,顺应四时艾灸养生,防患未然,延年益寿。一团艾草、一个穴位,灸上十几分钟,让养生成为每天都能进行的常规保养。再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进行艾灸,提高身体免疫力就不会生病。 近60种疾病对症艾灸法,颈椎病、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颈麻木酸疼时,灸一会儿就能让人如释重负。还有家庭常见病(感冒、咳嗽、湿疹等),中老年人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等),女性、男性、小儿易患病症的灸法,做自己和全家人的家庭医生。 灵活运用历代名家的心头“艾”,艾叶泡脚、艾叶洗浴、艾制膳食……掌握艾草的多种功能,无论是外用还是内服,帮助新手从内而外了解艾草,增强体质。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目录

目录: **章 把“艾”带回家 新手入门,从了解艾绒开始 蕲艾质量佳 三年陈艾效力好 冬季易买到上等艾 陈年艾多为土黄色 优质艾绒手感细腻柔软 购买之后:闻味、观烟、感受火力 “爱”灸人群关心的问题 天天艾灸行吗? 白天还是晚上艾灸好? 几点艾灸效果好? 每次艾灸多长时间比较好? 艾灸和推拿哪个先做? …… 第二章 艾灸基础知识 初学者先从艾条灸开始 艾条灸:家庭艾灸建议选清艾条 艾炷灸:*常用于急性病症 解放双手的施灸工具 艾灸过程讲究多 舒适的体位更能提高艾灸效果 艾灸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想要不上火,灸量很重要 施灸过程多多注意,避免意外 灸疗过程中要保暖 室内常通风排艾烟 找穴越准,效力越高 简便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常灸十大穴位,手到病自除 足三里穴 延年益寿穴 三阴交穴 养血补气穴 命门穴 强肾固本穴 曲池穴 清热解毒穴 中脘穴 健脾养胃穴 关元穴 培补元气穴 气海穴 生发阳气穴 涌泉穴 滋阴补肾穴 神阙穴 固本培元穴 大椎穴 补虚治劳穴 第三章 一年四季巧用“艾” 艾灸有道,顺应四时不生病 春季艾灸:护守四关 夏季艾灸:首选阳经 秋季艾灸:培土生金 冬季艾灸:调益任脉 三伏三九:冬病夏治、夏病冬防 “艾”保健,并非只用“灸” 艾叶泡脚,行气活血 艾叶洗浴,洁肤美容 艾叶制衣,抗菌抑菌 艾烟燃熏,消毒空气 艾灰是药,功效奇特 艾草精油,芳疗佳品 艾能制膳,饮食调摄 第四章 艾灸祛寒扶阳病自消 灸护筋骨,快速止痛 颈椎病 疏经通络,活血止痛 肩周炎?疏风散寒,化湿通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通阳散寒,扶正达邪 腰肌劳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坐骨神经痛?循经施灸,散寒止痛 …… 常见小毛病,一根艾条就见效 感冒 通阳透表,疏风达邪 咳嗽 调气降肺,化痰止咳 过敏性鼻炎 行气活血,消肿通窍 湿疹 疏风祛湿,养血润肤 腹泻 补在温湿,泻在利湿 便秘 虚实便秘,各有通补 …… 艾灸帮个忙,慢性病家中调 糖尿病 上盛下虚,泻火补水 高血压 滋阴潜阳,平息肝风 高脂血症 化痰除湿,行气活血 冠心病 温阳通痹,活血化瘀 痛风 疏风散寒,除湿通络 …… 养生先养神,有神才有命 舒缓压力 实证调肝,虚补心肾 睡个好觉 养心安神,补肾助眠 消除疲劳 疲劳有异,各补虚损 第五章 给全家人的“艾” 女性艾灸,祛寒补气血 痛经 灸疗止痛,先阳后阴 月经不调 艾灸调经,重在二脏二脉 子宫肌瘤 化痰散瘀,消癥散瘕 习惯性流产 治病安胎,脾肾为本 胎位不正 刺激二经,转正胎位 …… 男性艾灸,补肾壮阳气 男性不育 治分虚实,切忌盲目进补 遗精 调益心肾,固摄精关 阳痿 壮阳除湿,强腰固肾 前列腺炎 益肾除湿,活血通淋 …… “艾”护孩子,增强体质不生病 小儿发热 通阳透表,消食化积 小儿咳嗽 宣肺降气,祛除痰湿 小儿腹泻 温中止泻,调理肠胃 小儿厌食 健脾开胃,提振食欲 ……
展开全部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节选

在线试读: 艾条灸:家庭艾灸建议选清艾条 艾条可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家庭艾灸一般使用的是清艾条。灸时先将艾条点燃,与皮 肤保持一定的距离(3~5厘米),上悬于所灸部位,故常称为“悬灸”。悬灸以能感觉到温热为宜,灸至皮肤温热红晕,时间每次大约15分钟。悬灸又分为回旋灸、雀啄灸和温和灸3种手法,操作简单,火力温和,非常适合刚接触艾灸的人使用。 回旋灸 点燃艾条,对着施灸部位,距皮肤3~5厘米处,以施灸的穴位或部位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控制旋转的速度,一呼一吸转一圈。圈要转得圆润、有力,半圈发力半圈收力,每次灸治时间大约为15分钟。此法能带来大范围的温热刺激。 雀啄灸 点燃艾条,对着施灸穴位 或部位,使之接近皮肤。待有 温热感后,再提高,一起一落,如鸟之啄食。下去要有喷火感,向上要有提拉感,被灸者能感到凉气被抽出去。灸治时间短一些,一般5~10分钟。雀啄灸时要注意落下的幅度,不可用力过猛,导致烫伤皮肤。 温和灸 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挟持住点燃的艾条,放于施灸部位之上,距皮肤3~4厘米,开始时可以较接近皮肤,感觉太热时可适当提高些,并仍固定在应灸之处,不要移动。被灸者能感觉到有一股温热暖流直透肌肤深部。灸治时间每次15分钟左右。 解放双手的施灸工具 艾灸罐 艾灸罐又称灸疗罐,主要是通过控制艾条的位置,以及它与 穴位间的距离,来调节艾灸时火的温度。这样既可预防因艾灸时温度过高烫伤皮肤,又能隔热保温,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棒 艾灸棒又称温筒灸或温灸棒,是用纯铜、不锈钢、铁等金属材质制成的一种圆筒形灸具,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四周有孔的小筒。一般都增设有聚气防灼罩,停止温灸时,焚烧筒内火种会自动熄灭,这样既提高了艾灸的疗效,又可防止灼伤。施灸时,可将艾绒或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的盖子扣好;也可以将灸条直接点燃,放进灸筒,置于所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皮肤红润为度。 艾灸盒 艾灸盒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深受人们的喜爱。生活中,不管是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把艾灸盒绑在身上进行艾灸。艾灸盒内如果放入的是艾条,它的优点是燃烧时间较长,中间不易间断,持续火力猛。艾灸盒中如果放入的是艾绒或艾炷,它的燃烧时间大多较短。想要艾绒的燃烧时间长一些,可将风口调得小一点。此外,排烟通风口控制得好,温度也比较稳定。 艾灸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艾灸是按照人体经络流注施行的保健方法,所以顺序很重要。但初学者往往对施灸的顺序迷惑不解,总是记不住先灸哪个穴位,后灸哪个穴位。其实艾灸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记住了规律再来施灸,就简单多了。 先阳后阴 艾灸为火、属阳,所以施灸的顺序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或者是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上后下 阴阳学说中上为阳、下为阴,头为阳、足为阴,所以施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或者是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左后右 左为阳、右为阴,所以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糖尿病 上盛下虚,泻火补水 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其典型的症状就是多尿、多食、多饮、疲乏无力、形体消瘦、皮肤瘙痒、出汗异常、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皮肤感染、伤口难以愈合等。其中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较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大多见于中老年人。 病因 糖尿病患者多是脾虚湿重体质,体内环境黏稠不爽、血流不畅,会直接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痰湿就是因为体内积聚的湿气过多,以致变得黏稠,这也就是中医中常说的“湿聚成痰”,极易将经脉瘀堵,从而形成各种疾病及其并发症。 治则:上盛下虚,泻火补水 中医认为,五脏中肾主水,而肺为水之上源,脾胃又主受纳水谷。倘若体内火热炽盛、灼伤津液,便会导致气阴两虚,出现上盛下虚之证,因胃火旺而肾阴弱,形成所谓的“消渴”病。所以艾灸治疗糖尿病,可取外关穴清三焦之热,取内关穴泄心包之火,取合谷穴去肠中之渴,取足三里穴降胃中之实,取阳陵泉穴排胆内之郁;再配肾俞穴补肾中之水,取脾俞穴益脾中之气,取三阴交穴生阴中之津。 疗程 以上穴位按照先背部、后四肢的灸治顺序,每穴各灸20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温热为度。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石晶明 知名医学科普作家 中医名家施维智嫡传弟子 悬壶济世,行医诊治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余时间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向广大群众普及健康知识。著有《古法艾灸:寒湿一去消百病》《刮痧通经络养五脏》《女人艾灸:驱寒养颜补气血》等中医科普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