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族音乐学通论

民族音乐学通论

作者:杨红著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1cm 页数: 317页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6.4(8.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族音乐学通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600841
  • 条形码:9787569600841 ; 978-7-5696-008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族音乐学通论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部分科研成果和理论实践经验, 以16讲专题内容, 汇集人类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知识体系, 其视域广阔, 方法多元, 论题独特, 实践互动, 系统性提供一个民族音乐学整体架构, 彰显学术变迁, 表明民族音乐学是一门致力于发现、描述和解释音乐时空异同的人文学科, 极具应用性前景。

民族音乐学通论 目录

前言
**讲 “理性·秩序”:比较音乐学的理论采借.
第二讲 “实证·解释”:民族音乐学的体系构建
第三讲 “对话·多样性”:后现代视域下的民族音乐学
第四讲 “本土化·传播”:民族音乐学在中国
第五讲 “论争·范式”:音乐与文化的整体性
第六讲 “历时·共时”:历史民族音乐学的宏大叙事
第七讲 “族群·离散·认同”:城市民族音乐学的地方声景
第八讲 “家乡·田野·立场”:实地考察境遇
第九讲 “践行·书写”:音乐民族志的研究取向
第十讲 “深描·阐释”:田野民族志构建
第十一讲 “本体·现象”: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音乐形态学
第十二讲 “静态·活态”:音乐的记录与分析
第十三讲 “濡化·涵化”:音乐与国家、政治、社会变迁
第十四讲 “场域·景观”:区域音乐研究
第十五讲 “神圣·世俗”:仪式音乐与节庆音乐
第十六讲 “互惠·共融”:跨界民族音乐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民族音乐学通论 节选

  《民族音乐学通论》:  民族音乐形态学在以往被人们称之为“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尽管有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的影响,但它始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中得到发展。1979年,黄翔鹏率先提出“音乐形态学”这一概念(张振涛,1988),其词源来自生物学,就中国传统音乐中某些基本稳固的“基因”所起的作用,看待其技术理论与民族特征。1982年,赵宋光正式提出了“民族音乐形态学”之名称,认为我国目前极为迫切需要开展的是形态学研究,要注重在全国民间音乐采集整理过程中进行音乐形态的比较研究,系统总结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以探索民族音乐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美学特征。(赵宋光,1982)1984年,全国民族音乐学第三届年会(沈阳)就是以民族音乐形态研究为中心议题。陈应时在《开创民族音乐形态研究的新局面》一文中,对“民族音乐形态学”之称谓进行梳理和定位,提出创建“民族音乐形态学”这一学科的意义所在是既可“避免”目前何谓民族音乐学的诸种解释和争端,又能“概括”以往“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逐步摆脱“民族音乐”等同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习惯观念,同时,把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中国各民族音乐在内的世界上一切民族音乐的结构形态”,因此,还可建立如民族音乐志、民族音乐学、古谱、琴学等学科的研究。(陈应时,1984)在这里,把民族音乐形态学与民族音乐学看成是平行的两个学科,实质上,是既希望与西方民族音乐学联系在一起,又力图排斥其影响。和胡德的音乐学倾向有同一性的一面,但又缺乏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与社会研究的背景。可以说是较为封闭的纯本土化研究倾向。  在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冲击下,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到底属于哪一类“学科”,学者们开始产生质疑。1988年,董维松发表《中国传统音乐学与乐种学问题及其分类》,提出“中国传统音乐学”,即专门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的一门学科。中国传统音乐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并带有体系性质。因此,中国传统音乐学是一个总概念、总学科,其下面可含有形态学、乐种学以及戏曲音乐等。中国传统音乐学也包括以民族音乐学、语言音乐学、音乐音响学等边缘学科的方法来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专门研究的内容。(董维松,1988)王耀华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中,也赞同“中国传统音乐学”之意,并在其研究范畴中列出诸多分支学科。笔者认为,该学科理论既要包括以往“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内容,又要兼顾民族音乐学思潮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冲击和影响,以便找出一条更加适合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特点的较为系统的发展道路。(王耀华,1999)杜亚雄认为,一个学科的确定,不仅要有研究对象,还要有研究这一客观对象特殊的角度、独特方法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如果以研究的领域来界定这门学科,则意味“中国传统音乐之学”,我们要努力创建的中国传统音乐学应是中国传统的音乐学。诚然,杜氏理解该学科的含意不同,但从不同的侧面,其争议反映了对该学科成立的认同。(杜亚雄,1998)  关于乐种方面的研究,在以往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中早已被涉猎到,但真正被作为乐种关注的多指民间器乐的某些品种。袁静芳在《乐种学》著述中运用系统工程中的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之三维结构模式,提出“乐种学”的理论框架(1988)。在《乐种学导言》中,对“乐种”“乐种学”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乐种的基本特征、乐种学的学科性质、乐种学方法原则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展开充分论述。她认为乐种学就是研究乐种的科学概念、模式及发展规律的一个专门音乐学科,在更宽泛的音乐学网络中,乐种学具有相对独立和边缘学科性质。  ……

民族音乐学通论 作者简介

  杨红,哲学博士。现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与教学研究工作,主要教授。民族音乐学的历史与文献”民族音乐学专题研究“民族音乐学概论”田野工作与采风’等本、硕、博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代表著述有《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音乐·感受中国》(英文)、《“堑山湮谷,直通之”——“秦直道”沿线高原联袂传统音乐活态资源的考察与研究》、《跨越边界与自我——在族群音乐的文本与本文之间》、《从族缘到地缘:草原丝路上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长调音乐的东归格局及其文化共享》、《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区域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活态资源的整合研究》、《田野中的音乐民族志构建》等。近十余年主持并完成“鲁西南鼓吹乐的田野调查与研究”(2008)、“河套内外高原地区古代诸民族音乐文化遗存的考察与研究”(2012)、“亚洲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的跨境研究”(2013)、“蒙古高原古今音乐的跨境研究”(2014)、“中国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的考察与研究——东南亚、东北亚及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的跨境之统合”(2016)等若干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以及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才强教”之“拔尖创新人才”,2013年被评为“北京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