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孟子十二讲

孟子十二讲

作者:沈薇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3-01
开本: 21cm 页数: 145页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孟子十二讲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0119166
  • 条形码:9787210119166 ; 978-7-210-1191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孟子十二讲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学派林立、思想多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先秦有儒、道、墨、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子百家,争鸣一时;汉代以后又有儒、释、道等三足鼎立,交流互鉴。孔子集历代思想理论成果之大成,在整理阐释历代文化经典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华民族仁和之道的人本主义精神方向,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基本性格和文化血脉,所以儒家文化在战国后期的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而成为显。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教文化的代表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价值观论丛》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特别是儒家文本的梳理,汲取其中关于人格的修养理论、修养方法及修养途径精华,给当代大学生人格修养与完善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指导,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孟子十二讲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 《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价值观论丛》立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五部中华优秀传统经典,结合当前社会多元、多样、多变性的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情况,通过梳理文本,汲取经典中关于人格的修养理论、修养方法及修养途径的精华,每部均从十二个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中国传统智慧,涵养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孟子〉十二讲》立足传统经典《孟子》,从“生命教育”入手,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孟子的自然生命观旨在教育当代大学生要珍爱生命、认识死亡;孟子的精神生命观主要是教育当代大学生要知道孝悌感恩、自我反省;孟子的社会生命观则包含群体生命和个体生命两部分,群体生命观教育突出当代大学生要明晓“和谐共生”,而个体生命观教育则凸显大学生的“自知之明”,达到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

孟子十二讲 目录

**讲

孟子其人

**节 可靠典籍中的孟子2

第二节 孟母教子5

第三节 古代贤达眼中的孟子10

第四节 孟子的伟大之处13

第二讲

《孟子》七篇

**节 《孟子》精髓18

第二节 《孟子》的行文特征22

第三节 如何读《孟子》25

第三讲

人性之争

**节 告子和孟子之辩32

第二节 荀子和“人性本恶”论39

第四讲

人性本善

**节 四端之心44

第二节 人性本善50

第五讲

立志励志

**节 人生当立志60

第二节 人生须励志63

第六讲

浩然之气

**节 善养吾浩然之气76

第二节 浩然之气的历史传承81

第七讲

君子三乐

**节 亲情之乐92

第二节 问心无愧之乐98

第三节 教育之乐103

第四节 快乐的内涵113

三、自然之乐129

四、艺术之乐133

五、好古之乐135

六、孔颜之乐136

第八讲

以义为利

**节 义利之辨120

第二节 孟子“义利之辨”的整体解读123

第三节 以义为利129

第九讲

既仁且智

**节 仁者无敌134

第二节 人生的境界智慧144

第三节 知人者智151

第十讲

《孟子》与儒家

**节 儒分为八160

第二节《孟子》与四书169

第三节《孟子》与十三经175

第四节《孟子》与心学178

第十一讲

孟子与当今社会

**节 孟子安身立命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4

第二节 孟子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87

第三节 孟子修身思想与党的建设192

第十二讲

孟子与当代大学生

**节 “反身以诚”与大学生诚信意识198

第二节 推己及人与大学生利他精神201

第三节 舍生取义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203

第四节 耻感教育与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建立205

第五节 反求诸己与大学生自我批评意识的形成207

第六节 孟子生命观与大学生生命教育208

后记 212


展开全部

孟子十二讲 节选

**节 可靠典籍中的孟子 除了“至圣”孔子,儒家被尊为“圣人”的有好几位,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被推为“复圣”,曾子称过“宗圣”,子思被尊为“述圣”。然而,经过历史的沉淀、选择,冠之以“亚圣”之名的是孟子。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中写道:“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①两宋之后,世人更是常用“孔孟之道”指代儒家学说,到今日已成约定俗成的习惯。 一、司马迁笔下的孟子 孟子是后世之人对他的尊称,本名孟轲,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生活在距今约2000多年的战国中期。具体的出生时间一般认为在公元前380年前后,卒于公元前300年左右,享年约80岁。(还有一种说法,称其生卒年为公元前327—前289年;有说为公元前385年一前304年)这都是后人们的考证推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在距离孔子家乡曲阜很近的邹地(今山东邹城市)出生,距孔子逝世已超过一百年,他们并非一个时代的人 关于孟子的生平,目前*可靠的典籍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盛赞司马迁的历史智慧和文学功底。他仅用一百四十字便简单清晰透彻地勾勒出孟子的生平: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① 太史公开门见山,明确了孟子的名字是轲,邹国人(今山东邹城)后面讲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是肯定孟子所继承的是儒家学说,孟子的老师应为子思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与孔子有很深的渊源。 “道既通”,是说孟子天赋极佳,又通过后天的刻苦钻研,学业上有所成,贯通了儒家之道。再后面介绍的是孟子学成之后所进行的政治活动,即游历诸国,说服那些国家的君主,理解自己的政治理念,并且自上而下地推行。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孟子是真的想要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做官不是他的追求。事实上,他一生在齐国呆得*久,齐国办了一个叫稷下学宫的机构 在齐国的都城临淄,正对稷山的西南门附近,是齐王招揽人才,著书讲学的个学术中心。儒、道、法、阴阳、五行等学派的著名学者都曾汇聚于此他们一边布道讲学,一边著述育人。此外,稷下学宫还兼有政治咨议功能。 就儒学而言,曾在稷下学宫中有影响的儒家学者,有孟子。他曾长期活动在此,开坛讲学,但不是直接为官从政,更多的是以知识分子的姿态阐发和传播思想,向齐国国君建言献策。《盐铁论·论儒》中记:“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论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干有余人。” “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国君们都很尊重孟子,觉得他学问好、德性好,他所到之处,礼节不失周到甚至隆重。但国君们又觉得孟子的那套政治理念不切合实际,没法助力他们称王称霸。司马迁评价孟子“所如者不合”,此处应为现代人所讲的格格不入、不合时宜之意。旅美著名学者黄仁宇在《孔孟》中谈到这个时代背景:“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时期的大厮杀。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没有像战国末年的那样剧烈——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的都要向防地报到,降卒四十万或四十五万一起坑埋,所以这时已不再是春秋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②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群雄大战,真正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

孟子十二讲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汪荣有 汪荣有,南昌工程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著有《当代中国经济伦理论》《经济公正论》《初次分配公正论》《公共伦理学》等著作十余部。 本书作者: 沈薇,1981年10月出生于安徽泾县,2014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现为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教学科硏工作。近年,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参与在研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1项,主持完成省 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