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诗教文化刍论

诗教文化刍论

作者:孔汝煌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465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13.8(7.2折) 定价  ¥1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诗教文化刍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30663
  • 条形码:9787568030663 ; 978-7-5680-306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诗教文化刍论 本书特色

《诗教文化刍论》是作者积多年对诗教文化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结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认知来自践行,创新基于继承,是一本兼具学术与普及性的论著。 全书由六编十八章组成。第yi编为诗教文化古今编,包括历史渊源、当代发展和当代诗教思想个案研究三章。重点关注了诗教的古今文化视野,讨论了传统诗教兴观群怨等支柱学说古为今用的当代认识,提出了当代大诗教以及“诗”、“教”和谐论等新观点。第二编为诗教文化本体编,包括诗教文化通论、本质是审美文化和对德育、创新以及人格化育的影响三章。重点阐述了当代诗教的美育本体,强调了加強崇高美育的迫切性与现实性,提出了诗教文化育人的内在机制以及诗教培育创新等新认识。第三编为诗教文化功能编,包括诗教文化与人文通识、目标在立德启智以及途经育美而励人三章。重点说明了诗教文化如何从内部发掘其化育自律的动力,阐述了诗教文化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诗话形式、寻根之旅以及广义美育的人文教育等创新务实举措。第四编为诗教文化生态编,包括政治文化生态、校园文化生态与社会文化生态三章。重点讨论了诗教文化功能得以充分实现的外部文化生态条件,指出了诗教文化是事关全民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相关认知多由作者亲历的实践调査引伸得出。第五编为诗教文化资源编,包括诗词艺术论丛(9篇)、当代诗人作品论与诗集序选三章。试图回答作为诗教文化载体与资源的诗词应有何种思想艺术品格,提出并论证了当代诗词尚智论等新观点。第六编为诗教文化传习篇,包括诗词教学论丛(10篇)、当代诗人代表作评读选(20篇)以及诗词习作评改选录(20篇)三章。旨在为诗教文化教材编著、教学重点、教学范作与习作修改等诗教传习主要环节提供教学借鉴。

诗教文化刍论 内容简介

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当代诗教工作者的共识。孔汝煌同志作为当代有相当影响的诗教工作者,不仅学而思,著而论,更重起而行,作而研。

诗教文化刍论 目录

**编诗教文化古今编 **部分诗教文化的历史渊源/3 中华诗教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3 “兴、观、群、怨”诸说与智性审美/8 遇合千秋崇“二圣”/14 第二部分诗教文化的当代发展/18 关于大诗教观的当代思考/18 “诗”、“教”和谐观略论/24 第三部分诗教文化当代理论个案研讨/33 铸魂健翼兴诗教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体系学习体会/33 江声·停云·脚步 ——梁东先生当代诗教认知观略说/45 第二编诗教文化本体编 第四部分诗教文化通论/49 诗教,为何是诗教文化/49 当代诗教的文化学基石刍议/54 诗教文化诸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略说/59 第五部分诗教文化本质是审美文化/68 诗教文化本质是审美文化刍论/68 沉重的崇高 ——喜读伏家芬先生《米菩萨歌》感言/73 汶川凝聚大爱诗教呼唤崇高/78 第六部分诗教文化是德育文化、创新文化、人格文化/81 散宜生诗的人文精神略论/81 雪兰操并序(删节稿)/89 培育创新——当代诗教创新说/95 “诗教创作应该从儿童期抓起”命题的创新学与脑科学解读/104 诗教文化的人格指向略说/108 让中华艺术、诗词、诗教的和谐文化之魂伴随和谐人生之旅/113 第三编诗教文化功能编 第七部分诗教文化与人文通识/129 诗教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多元化途径的明智选择/129 人文通识话诗词/138 诗话复兴铭抗日国殇甲午思人文/144 第八部分诗教文化与立德启智/152 内化与自律 ——略论校园诗教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152 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 ——《八荣八耻的中华文化之根》序/161 诗词创作与创造性思维品质/164 第九部分诗教文化与育美砺人/170 诗教的广义美育视野/170 诗教文化与人生境界/178 咏物诗创作与人格观照/183 第四编诗教文化生态编 第十部分诗教文化与政治文化生态/189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培育与诗教文化的辩证关系/189 诗教文化应先从相关领导干部化起/193 第十一部分诗教文化与校园文化生态/196 诗教育人的“三个统一”论/196 高校诗教要抓住机遇/200 诗教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以贵州大学校园诗教为个案/203 校园诗教与教育教学科研(摘要) ——在浙江省首届校园诗教(浦江现场)经验交流观摩研讨会上的发言/207 中华诗教委员会、中华诗教促进中心赴广东三校调研考察报告/209 第十二部分诗教文化的社会文化生态/212 总理故乡兴诗教 ——“淮安现象”调研考察报告/212 创新培育科学精神与诗教文化/216 第五编诗教文化资源编 第十三部分诗词艺术论丛/223 缘情绮靡,为情造文 ——学习古典诗论中的抒情经验之一/223 率真自然含蓄 ——学习古典诗论的抒情经验之二/226 诗词“传意”和“立意”略说/228 意象意境论及其应用浅说/233 当代诗词尚智论/247 说赋/261 讽喻诗与忧患意识/272 怀古诗与时代精神/275 “半似香山半放翁” ——杨赓笙先辈《只凭天地鉴孤忠》诗集读后/280 第十四部分当代诗人作品评论选/286 深爱真情美韵教铎 ——《杨叔子槛外诗文选》读后感/286 志于新据于智依于颂游于赋 ——杨叔子院士科技诗词启思录/295 宗唐承宋,融情入理,自成新格 ——梁东诗词的心路吟痕小议/30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梁东先生寿州组诗及山水诗论的意象思维启示/306 美颂得法 ——林峰时政诗词数首小议/308 移情参活法,新奇并清远 ——沈利斌诗词简评/310 当代诗词六首荐评/312 第十五部分诗集序选/315 灵襟慧口珠圆玉润 ——读傅明夫先生《鲲鹏集·(续)》为序/315 “立身卓尔是精神” ——周少洪先生《心远集·诗词卷》序/321 动态、智性、境界之美的追求 ——朱龙祥《云山吟草》序/326 新添彩笔写诗乡 ——《月泉诗丛》总序/331 潮头鹰架向阳歌 ——浙建集团职工诗选《营造美丽》序/336 第六编诗教文化传习编 第十六部分诗词教学论丛/343 《中华诗词曲联简明教程》前言(删节稿)/343 “愿君多采撷”,“此中有真意” ——《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前言(摘要)/347 诗的曲与直/351 含蓄法门浅说/353 既要观察精微,更须想落天外/355 核心价值观诗词表达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例说/358 一副难得的早期白话对联杰作/361 关于“平顶平,仄顶仄” ——对《楹联通则》第五条内容之一的理解、运用和商榷/363 校园诗词写作指导琐谈/368 诗词创作入门三说/374 ......
展开全部

诗教文化刍论 相关资料

孔汝煌同志这部诗教文化论稿,虽非集中写成,但却清晰可见到:有一条完整的思考──践行之线缀连着这一组组佩玉串珠,构成了一幅诗教文化的美妙而涵义深长的图景。----杨叔子 孔老师退休后十余年里,笔耕不辍,以创作诗词和书法自怡。他每年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特别是诗学和美学类的专著,孜孜不倦,专研甚深。对于诗教,他更是视之为生命与理想,从未停止过思索与实践。于是,在他退而不休的岁月里,那些新观点、新认识化成了一篇篇或角度新颖或见解深刻的文章。对于对诗词创作颇有兴趣的我更有吸引力的,是若干有关诗词艺术观以及创作和教学相关的篇目,《诗词“传意”和“立意”略说》、《意象意境论及其应用浅说》、《说赋》、《讽喻诗与忧患意识》、《怀古诗与时代精神》等等,这些诗词艺术论稿,都是孔老师《“诗”、“教”和谐观略论》、《当代诗词尚智论》、《诗教的广义美育视野》等重要诗教文化论述的当代诗学诠释。而《诗的曲与直》、《含蓄法门浅说》、《校园诗词写作指导琐谈》、《诗词创作入门三说》等,则是他作为一名勤勤恳恳的校园诗教践行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悟出的如何让学生迈入诗词创作大门并得以提高的宝贵经验,对当今各地开展“诗教创先”(“诗教创先”是中华诗词学会在全国推行近20年的地区或单位创建“诗词之乡”或“诗教先进单位”活动的简称)活动的诗教教师有极好的启示意义。孔老师经常说起“不舍己田耘人田”,即将出版的这本著作选取了他20篇评读当代诗人佳作的文章,这些文章源于刊物《中华诗教》“每期一诗”栏目,始于2005年。在将近10年里,孔老师撰写了30余篇评读文章。这些文章虽都只有千字长短,但每篇都会花费他很多的精力与时光。我在与孔老师平日的联系中了解到,他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不是蜻蜓点水地去注解诗的内容,或者仅仅是通过导读来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而是要在推荐这些能反映时代特色的佳作时,用诗人的视野和思维进行抽丝剥茧,探讨其中的创作技巧和思想,指出可供青少年学习的法门,从而zui终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有意识选取的这20篇文章,便在赏读之外,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不同诗体、不同内容的创作方法。如评读王巨农先生的《壬申春日观北海九龙壁有作》,在凝练而详实地点出了诗的背景以及特点、优点后,更是从此诗转而提到政治颂诗的写法,谈到诗人的眼界和胸襟,并集古人的论述来说明重要性,让初学者能有所取法。对于诗词创作传习,孔老师认为教与学可以相长,认为评改的过程亦是一个创作与学习的过程。本书中20篇“诗词习作评改选”,大多数是他作为中华诗词学会培训中心研修班导师对学员作品的评改,较直观地向初学者展示了诗词修改、锤炼的过程。从立意到构思,从取象到造境,从字词到韵律,他的评改,不仅以传统诗话词话中的经典论述为依据,更从当代诗学、美学层面加以解读、分析,指出优劣,讲明所以然。他会认真地分析学员处于何种阶段,根据学员不同水平分层次指导,又以具体诗作在某点的不足而细致评说。如评改学员《中秋夜从索溪过百丈峡》一诗,此诗在用字和意象上有所欠缺,他便重点在这方面进行阐述,又言简意赅,虽只改了数字,却能极大地拓宽读者的视野,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许多诗词创作知识和个人创作经验。而寥寥数百字评说,既能读出他对学员的负责,对诗词的态度,当然也能读出他渊博的学识。

诗教文化刍论 作者简介

孔汝煌,男,浙江绍兴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级讲师退休,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特聘全职教授(文化素质教育)。与诗教文化相关经历:中华诗词学会二屆理事,中华诗教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华诗教》编委会主任,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主编出版《中华诗词曲联简明教程》(2002)、《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2004);著作出版《鉴湖集》(2007)。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