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身份、创伤、符号: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谭恩美研究

身份、创伤、符号: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谭恩美研究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21cm 页数: 427页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5.0(5.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身份、创伤、符号: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谭恩美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04441
  • 条形码:9787569004441 ; 978-7-5690-044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身份、创伤、符号: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谭恩美研究 本书特色

谭恩美和她的小说在美国流行,与她的身份和她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夏婉璐、汤平、吕琪*的《身份创伤符号——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谭恩美研究》**部分主要探讨谭恩美的身份对其主要作品中译本的接受情况及谭恩美对中译本译者选择、中译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首先,以谭恩美的文化身份为出发点,本书分析《喜福会》《灶神之妻》中其文化身份所决定的中国叙事,以及这种中国叙事所造成的原文与中译本在美国和中国迥然不同的接受情况。接着,本书从谭恩美作家的身份出发,以程乃珊等翻译的《喜福会》和蔡骏译写的《沉没之鱼》为研究个案,分析谭恩美在译者选择上对“作家译者”的青睐以及对“作家译者”以作品“艺术性 ”为旨归的“译写”模式的宽容。本书第二部分从当代创伤叙事理论及批评方法切入,从创伤记忆、叙事疗法、创伤修复多个层面分析《喜福会》《接骨师之女》《灶神之妻》中女性人物经历的个体创伤、战争创伤、社会创伤。她们通过讲故事的口述传统和书写方式记录、再现过去伤痛经历的过程,实际上是她们从失语到言说的疗伤过程,以及还原历史真相、重塑个人身份的重要过程。本书第三部分主要从文化符号学分析的角度,运用意识形态文化分析方法,将谭恩美小说与她同时期的其他符号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具体探讨了跨文化语境下的谭恩美和谭恩美小说中的符号与意识形态建构问题,即符号如何被调用组合,如何支撑或是对抗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终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生成和阐释出不同的意义。

身份、创伤、符号: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谭恩美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探讨了谭恩美的身份对其主要作品中译本的接受情况及谭恩美对中译本译者选择, 中译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其次从创伤记忆、叙事疗法、创伤修复多个层面分析《喜福会》中女性人物经历的个体、战争、社会创伤。*后从文化分析的角度, 探讨跨文化语境下的谭恩美小说中符号如何被调用组合*终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可能产生和具有的意义。

身份、创伤、符号: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谭恩美研究 目录

绪论 **部分 翻译视角:身份与阐释**章 文化身份与中国叙事**节 华裔美国作家文化身份的嬗变第二节 “过去”与“现在”的和解:谭恩美的文化身份第三节 身份与阐释:谭恩美的中国叙事第四节 双单向道:谭恩美作品在西方和中国的接受情况分析第二章 作家的选择——谭恩美汉译本中的译写策略研究**节 翻译中改写的不同形式第二节 蔡骏《沉没之鱼》译写实践分析第三节 程乃珊等《喜福会》改写实践分析第四节 身份与选择:谭恩美对汉译本译写策略的肯定及动因解析小结 第二部分 文学视角:个体与历史的创伤叙事研究第三章 创伤与修复——《喜福会》中的创伤叙事研究**节 创伤记忆——危机中的抗争第二节 创伤叙事空间——麻将聚会第三节 创伤修复——重塑自我身份第四章 从“灶神之妻”到“莫愁夫人”的嬗变——《灶神之妻》中的创伤叙事研究**节 创伤记忆——个体与历史的伤痛第二节 创伤叙事——母女双重叙事嵌入第三节 创伤修复——消弭母女隔阂第五章 寻找声音的过程——《接骨师之女》中的创伤叙事研究**节 创伤记忆——失语的他者第二节 创伤叙事——书写人生第三节 创伤修复——寻找个体与历史的声音小结 第三部分 文化视角:谭恩美的符号与作为符号的谭恩美第六章 中国血脉与美国梦——《喜福会》的小说与电影文本比较研究**节 文学文本与它的电影改编——语象叙事与图像叙事的共通与差异第二节 喜福会还是羽毛?——叙事系统的架构与象征系统的建立第三节 丑陋的中国男人?懦弱的中国女人?——小说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第七章 文化的自觉与政治无意识——《接骨师之女》中的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移民**节 被叙述的历史与叙述历史的主体——叙事文本的符码调和机制第二节 文化差异的自觉——确定/模糊,数字/文字,书写/书法第三节 政治无意识——被强化与被调和的历史第八章 真正的美国故事——《拯救溺水鱼》中的美国与全球化问题**节 叙事反讽与符号学大局面反讽第二节 真实与虚构——自相矛盾的人物与情景反讽第三节 无知与亵渎——戏剧反讽下的文化误解与冲突第四节 生存与记忆——殖民历史与全球化现实的历史反讽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身份、创伤、符号: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谭恩美研究 作者简介

吕琪,1980年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文化,四川大学外同语学院讲师。 夏婉璐,1980年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汤平,1979年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文学,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