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两周射礼研究

两周射礼研究

作者:袁俊杰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9-01
开本: 24cm 页数: 56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88.8(6.0折) 定价  ¥1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两周射礼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386397
  • 条形码:9787030386397 ; 978-7-03-03863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两周射礼研究 本书特色

《两周射礼研究》告诉我们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以夏、商、周文明为源头的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中流砥柱,其承转与发展是理解中华文明延续的关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黄河文明的核心——传统农耕文明终于进入了向现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全面快速转型的新时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本文库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黄河文明的本质与演变规律,促进黄河文明的现代转型与伟大复兴。

两周射礼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及相关问题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对文献、甲骨文、金文、考古、民族志中有关商周射礼的资料作了全面的搜集、甄别与梳理;对两周之前的射礼作了延伸性探索,;对两周射礼作了断代研究,基本究明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的种类、举行地点与场所、性质特点与异同、发展演变过程和各种射礼的流变;对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两周射礼的历史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过去研究较薄弱的方面;对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长期存有分歧意见的问题和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两周射礼研究 目录

丛书序 序一(李学勤) 序二(朱凤瀚) 绪论 一、射礼的定义 二、研究两周射礼的意义 三、两周射礼已有研究述评 四、本书的研究主旨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 六、有关词语的说明 **章 射礼溯源 **节 射礼的起源 一、学术界对射礼起源的讨论撷要 二、关于射礼起源的再探讨 第二节 殷商时期射礼的形成 一、殷商甲骨文中的射礼 二、殷商金文中的射礼 三、文献中的殷商射礼 四、殷商射礼的性质与功能 五、殷商射礼的特点与发展阶段 六、商代射礼形成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 本章小结 附录1-1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射礼 **节 西周金文射礼考 一、西周金文中的大射礼 二、西周金文中的射牲礼仪——伯唐父鼎与辟池射牲礼 三、西周金文中的燕射礼 四、西周金文中的宾射礼 五、西周金文中的学射——静簋与学宫贵族子弟学射及西周 教育制度 六、西周金文中的周王习射 七、西周金文中的射鱼礼 第二节 传世文献中的西周射礼 一、巫术性射礼 二、贯革之射与郊射 三、《诗经》中所见之西周射礼 第三节 西周射礼举行的地点与场所 一、西周射礼金文与诗篇所记射礼举行的地点与场所 二、其他金文所见射礼举行的地点与场所 三、其他文献所见射礼举行的地点与场所 第四节 西周射礼的盛行时期与仪式内容 一、西周射礼的盛行时期 二、西周射礼举行的季节 三、西周射礼的参加人员及其身份 四、西周射礼的行射方式 五、西周射礼的仪节 内容 第五节 西周射礼的性质与特点 一、西周射礼的性质与目的 二、西周射礼的特点 三、西周射礼与其他时期射礼的异同 四、西周射礼的发展与演变 第六节 西周射礼盛行的原因与时代背景 一、西周射礼盛行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 二、西周射礼盛行的政治原因与背景 本章小结 附录2-1 甲骨金文射礼文辞“获”与“无废矢”疏解 一、甲骨金文射礼文辞例 二、现有的解释与疑惑 三、确切含义之再探讨 附录2-2 金文“蔑历”疏解 附录2-3 “莽京”续考 附录2-4 “大礼”考辨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射礼 **节 春秋时期射礼的种类 一、射牲 二、射余获 三、射鱼 四、射侯 五、享射 六、乡射礼 七、军中武射 八、射不主皮 九、射无道诸侯 第二节 春秋射礼的仪节 内容 一、春秋诸射礼的主要仪节 二、春秋射礼与其前后射礼之异同比较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投壶礼 一、春秋时期的投壶礼及其投壶实物 二、春秋投壶礼与后世投壶礼之异同比较 三、投壶礼与射礼之流变关系 第四节 春秋射礼的演变与特点 一、春秋射礼的性质 二、春秋射礼的特点 第五节 春秋射礼社会化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 一、春秋时期王室射礼衰落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 二、春秋时期公室射礼衰落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 三、春秋时期习武之射盛行的社会原因与背景 四、春秋时期射礼社会化的原因与背景 本章小结 附录3-1 春秋“公矢鱼于棠”即射鱼礼说再探讨 附录3-2 礼射与主皮之射及贯革之射辨析 第四章 战国时期的射礼 **节 战国时期射礼的种类 一、人物画像纹射礼图案探析 二、人物画像纹所见射礼种类与文献引征 三、战国射礼的举行地点与场所 四、战国射侯、获旌、植的形制 第二节 战国射礼的特点与形成原因 一、战国射礼与东周礼书所记射礼之异同 二、战国射礼的性质与特点 三、战国射礼世俗化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周礼书所见之射礼 **节 “三礼”的成书时代 一、《周礼》的成书时代 二、《仪礼》的成书时代 三、《礼记》的成书时代 第二节 东周礼书所见射礼的种类与仪节 内容 一、东周礼书所见射礼的种类 二、东周礼书所记射礼的仪节 内容 第三节 东周礼书所见射礼的特点及其与两周射礼的关系 一、东周礼书所见射礼的特点 二、东周礼书所见射礼的等级制度 三、东周礼书所记射礼与两周射礼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及其历史作用 **节 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革 一、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结构 二、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制度 三、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变革 第二节 两周射礼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一、两周射礼的历史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两周射礼对国外的影响 三、两周射礼对现代体育的影响 结语 一、关于射礼的起源与形成 二、两周射礼的断代研究 三、关于东周礼书所记之射礼 四、两周射礼的发展阶段与演变过程 五、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革 六、两周射礼的历史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 附录 甲骨金文著录简称 Abstract 后记
展开全部

两周射礼研究 节选

《两周射礼研究》告诉我们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以夏、商、周文明为源头的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中流砥柱,其承转与发展是理解中华文明延续的关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黄河文明的核心——传统农耕文明终于进入了向现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全面快速转型的新时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本文库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黄河文明的本质与演变规律,促进黄河文明的现代转型与伟大复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