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6-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56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0.3(4.3折) 定价  ¥2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235408
  • 条形码:9787562235408 ; 978-7-5622-354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内容简介

在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中,大众文化特别是科幻小说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纽约大学的迈克·希尔在《文化研究及其诸众:“坚实历史”,学术劳力和“全球大众文化”》中认为随着资本的进入,当前的学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新的学术体制中,学者成为学术劳力。作者在文中呼吁一种全球大众文化的到来,并表示当今的文化研究是“民众抗争”的一部分。美国科幻小说家查尔斯·N.布朗先生和伊丽莎白·安妮·赫尔女士、特里·比森、吴岩等则把目光投向科幻小说的解读和批评。伊丽莎白·安妮·赫尔女士的《科幻小说:美国文化的表征》从一种特殊文体的角度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她认为科幻小说作为文化的表征,预示了整个人类的处境和危机,从而使其文体拥有某种批判性的力量。
互相倾听、平等对话是这次会议的第三个特点。围绕会议议题,代表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沟通研讨,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有些争辩场面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我们看到,中外文学理论批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西方学者来中国开会,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以传播学术为己任,而是带着他们的思考,到中国来获取理论灵感和寻求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途径。面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学者在倾听西方学者的声音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了颇有锐气的新见。通过交流,中西方学者更加清楚地看到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全球相关性,西方的问题在影响中国,中国的问题也在影响世界。这个世界需要了解,需要沟通,学者们只有互相倾听,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对话。这次大会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同时也展示了我国文学理论批评队伍的实力,显示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界正逐渐从消费理论向生产理论转化。
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全球化时代的文学批评与其他领域一样,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中外学者在其间可以找到许多共同的话题。选编这本论文集的目的除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提供借鉴外,也是为中外文学理论学者的交流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印迹。也许我们不一定完全同意论文集里有些作者的理论观点,但这并不妨碍彼此之间的对话和沟通。中外学者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提出的新观点和研究的新问题,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目录

什么是辩证法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晚期德里达、莫里森以及他者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读者意识”
全球化与在中国复制的文化和空间
理论的终结
主体间性与文学批评
作为虚构意识形态的文学
财产和人性的政治及心理经济学
当代生物经济与文化
文化批评在当代还有用武之地吗
后经典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形态与主题研究
论两种不同的文化研究路径——伯明翰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比较研究
詹姆逊与第三世界文化
本雅明的弥赛亚与詹姆逊的乌托邦
“西方马克思主义”四学者文学形式政治论思想述评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萨义德“旅行理论”的启示——不同的理论研究模式及反思
历史诗学的叙事与意识形态分析——从海登·怀特到詹姆逊
生命中的二元对立——弗洛姆人论中的辩证思想
符号学·话语权力·霸权理论——英美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的无产阶级小说
印地安纳·琼斯和罪恶之殿
黑眼睛,白面具:关于“双眼皮”美容典型性
和种族模仿的解构分析
文化研究及其诸众:“坚实历史”,学术劳力和“全球大众文化”
科幻小说:美国文化的表征
类型小说,科幻小说,追寻乌托邦
女性主义批评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沟通
网络空间与女性亚文化
展开全部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节选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读者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童庆炳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毛泽东认识到,广大的人民群众是革命过程的*坚定的参与者。能不能调动广大革命群众的积极性是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依靠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怎么来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呢?毛泽东想到了文艺。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有两支军队,一支“武”,一支“文”。所谓“文”,就是文艺,让文艺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革命的内容和民族的形式,那么人民群众就会喜欢。因此通过文艺的感染作用,教育与提高人民群众是毛泽东始终坚持的一个论点。这样,毛泽东对于文艺创作的要求就不能不考虑是否适合于读者的问题。读者意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研究文学艺术活动的角度看,文艺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创作文艺学,一种是接受文艺学。传统的文艺学以创作文艺学为中心,关注的是作家艺术家创作中的文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的美学流派,这就是以研究读者对艺术品的接受过程诸问题的接受美学。接受美学一经形成,立即在东西方迅速流行,产生了广泛的理论影响,因为它开辟了美学研究的新的疆土,而且由于它重视读者群对文学活动的参与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肯定了普通读者的地位,从而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接纳。但是,许多人都不知道“接受”、“接受者”这两个概念,以及现代接受美学的思想雏形,产生于毛泽东60多年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正是提出“接受美学”主要思想的**人。且不说毛泽东如何重视读者意识,仅“接受”、“接受者”这两个词语在《讲话》中就反复使用了七次之多。我们在这里并非要争接受美学的“发明权”,仅仅是想说明这样一点,接受美学的思想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中有,在毛泽东的政治学思想中也有。
  ……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特别好的书。

    胡亚敏教授的大作,很值得阅读,感谢中图网。

    2021/6/2 18:49:18
    读者:512***(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