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6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41.9(7.0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722453
  • 条形码:9787512722453 ; 978-7-5127-2245-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本书特色

谨以此书献给对一下问题有所困惑的父母: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形式都有哪些? 如何发现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被欺凌?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欺凌别人? 孩子亲眼看到有人遭遇了欺凌很害怕,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是欺凌者时?父母该怎么办? 如何支持孩子成长为一个情商高、情绪稳定、懂得共情且具备*备的社交技能的孩子,从而让孩子从根本上远离校园欺凌? 另外,本书还将告诉家长如何从家长的角度与学校通力合作打造“零欺凌校园环境”,还孩子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内容简介

校园欺凌(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会对“受伤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会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更是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 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是青少年性教育、社会性教育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在书中,三位作者根据自己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校德育管理经验,围绕校园欺凌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极具方法论意义的论述。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目录

**章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校园欺凌 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的校园欺凌/002 校园欺凌面面观/006 校园欺凌发生率越来越高的原因/008 研究本身的原因/008 社会原因/009 家庭原因/009 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010 校园欺凌对孩子的影响/012 从家庭教育层面入手,让孩子从根本上远离校园欺凌/014 家长作业 孩子上学后,你是否有过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担忧/020 第二章 什么是校园欺凌 欺凌者和受害者/022 什么是欺凌/023 欺凌行为不一定是重复发生的/030 欺凌行为不一定是欺凌者的故意行为/031 权力不平等也不是绝对标准/033 欺凌行为一定是带有攻击性的行为/034 谁能判定一种行为是不是欺凌行为/035 不同种类的欺凌行为/038 “欺凌行为”与“开玩笑”的区别/050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被欺凌或成为欺凌者/052 家长作业 试着了解孩子理解的欺凌是怎样的/057 第三章 如何发现孩子遭遇了欺凌 孩子可能遭遇了校园欺凌的信号/060 信号一:身上常有无法解释的创伤/063 信号二:衣物、书本、文具、电子产品、配饰等经常损坏或丢失/064 信号三:常有身体不适,频繁头痛、胃痛或经常假装生病/064 信号四:饮食习惯或别的生活习惯突然发生了改变/065 信号五:经常失眠或做噩梦/067 信号六:成绩下滑、学习兴趣下降甚至经常逃学/067 信号七:突然与好朋友断交或是极力回避社交场合/068 信号八:自尊心受伤、感觉很无助/069 信号九:有自我伤害的行为/070 如何发现孩子遭遇欺凌的信号/072 发现孩子遭遇了欺凌,我们怎么办/075 步骤一:先和孩子好好聊聊他受了欺凌这件事/075 步骤二:共情孩子的感受/076 步骤三:问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077 步骤四:支持孩子自己寻找解决方案/077 步骤五:孩子需要帮助时,家长再出面/078 家长作业 你是怎么处理校园欺凌的/078 第四章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被欺凌 更容易遭遇校园欺凌的孩子的特质/080 特质一:偏离同伴规范/081 特质二:缺乏社交技能/084 特质三:缺乏自信/088 特质四:缺乏合作的能力/090 特质五:精神问题/093 善于应对校园欺凌的孩子是
展开全部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作者简介

白璐
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双硕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性社会学学士。性心理专家,性教育专家。青爱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荷性教育专家师资培训项目负责人。长期致力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家庭性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旨在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能获得积极、有效的性教育,帮助广大父母培养出一个性健康、性安全的孩子。曾出版《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用书》《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等。先后于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和孩子谈谈性》《0-6岁孩子的性教育》《6-12岁孩子的性教育》《青春期男孩身心成长指南》《青春期女孩身心成长指南》等书。
桑德琳白璐 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双硕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性社会学学士。性心理专家,性教育专家。青爱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荷性教育专家师资培训项目负责人。长期致力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家庭性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旨在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能获得积极、有效的性教育,帮助广大父母培养出一个性健康、性安全的孩子。曾出版《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用书》《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等。先后于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和孩子谈谈性》《0-6岁孩子的性教育》《6-12岁孩子的性教育》《青春期男孩身心成长指南》《青春期女孩身心成长指南》等书。 桑德琳 著名心理学家和性学家。她是性健康和性教育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她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儿童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和性学硕士学位。作为格罗宁根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她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开展了一个关于早期性教育对青少年性健康影响的博士研究项目。她是一名畅销书的作者,她出版了很多书籍,这些书面向家长、教师、儿童和年轻人。现在荷兰的很多年轻人都是从小读着她的性教育书籍长大的。现如今,她的书在荷兰仍然很有名。她关于儿童性教育的书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不久也将被翻译成中文。她是荷兰小学性教育国家课程的开发者。她现在是一名独立国际顾问。她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积极从事全面性教育的培训工作,在自己的私人诊所担任性咨询专家,并教会许多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自2008年以来,她是世卫组织欧洲专家组成员,该专家组制定了欧洲性教育标准。自2008年以来,她定期在中国开展工作,包括担任大学讲师,开展教师和家长培训,并在多个促进儿童和青少年性健康的组织担任顾问工作。 杨湃 中国性学会委员、北京性教育研究会委员、中国青爱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中荷减少校园内基于性别的欺凌项目负责人,安全和谐校园课程项目负责人、联合撰写人;2012年起至今长期关注儿童及青少年性教育、性多元的接纳与包容、基于性别的校园欺凌等相关议题,为在校教师、心理行业从业者、社工、NGO等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性教育相关内容的培训与信息技术支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