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作者:姜宇辉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45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3.2(6.0折) 定价  ¥7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2189298
  • 条形码:9787532189298 ; 978-7-5321-892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本书特色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是姜宇辉老师多年声音研究的哲学文选。包含了“绘画与声音”“声音与意义”“节奏”“想象理性”等多个主题的讨论,为当代国内的声音哲学研究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号召。声音是按捺不住的,它如实表达,而声音对于周遭并未言明的东西,将由学者对声音事实的谨慎表达作为值得依凭的补充。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声音研究的哲学文选。包含了“绘画与声音”“声音与意义”“节奏”“想象理性”等多个主题的讨论,为当代国内的声音哲学研究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号召。声音是按捺不住的,它如实表达,而声音对于周遭并未言明的东西,将由学者对声音事实的谨慎表达作为值得依凭的补充。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前言

声音是存在的家园

这是一本关于声音和音乐的书。那就让我们先来谈谈根本性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声音?声音与我们的生存之间有何种本质性的关系?为何思索声音对于哲学,对于人生来说如此重要?

首先,声音是母体。这个就涉及声音和生命之间的*基本关系。谈论声音的重要性,显然有必要从生命的源头说起。有很多研究证据表明,听觉是人身上*早开始发育的官能。大致可以这么想象,羊水中的婴儿,他/她*先获得的对于周边世界和自己身体的体验不是“看见”,而是“听到”。当然,这么说显然有些过度解释。毕竟,没人真正说得清待在羊水里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那真的是一种聆听吗?聆听难道不需要听者有一种明确的自我意识吗?“我听故我在”?然而,我之所以从这个很确凿的科学证据来入手,就是想强调一个关键点,聆听真的是人身上一种非常基础、非常源始的体验,源始到甚至连像样的感觉都谈不上,基础到甚至连自我和意识都还没形成。在人的生命的那个混沌幽暗的起源之处,在那个人与世界甚至与自我之间都混沌未分的起点之处,已经有声音在回荡,你即使不是用耳朵在听,也绝对是用整个身体乃至整个生命在听。声音与聆听,就是人类生命*为初始的感性基质。这也是我用“母体”这个词的缘由。它的词源来自古希腊,柏拉图曾在《蒂迈欧篇》里面用它来形容宇宙的时空从中诞生的那个源始基质。但其实本不需要回溯到这么古老的渊源脉络,因为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其实都是来自母体,*终又重归于母体。哪怕我们已经不再是羊水中的那个终日昏睡的蜷缩的小小生命,哪怕我们已经变成了耳聪目明、四肢发达的社会人,母体的那种怀抱、庇护的体验,那种温暖而包容的家的氛围仍然是生命中一种挥之不去的基质。聆听往往就是这样一种回归母体般的感受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绝大多数仅仅是过耳云烟。但如果我们真的止步驻足,凝神聆听一曲音乐,甚至只是聆听四周的人和物的声音,相信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沉浸般的感受。你会觉得声音慢慢灌注到你的灵魂之中,你会觉得你的生命慢慢融化在声音里面,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声音的流动之中化作镜花水月般的至美之境。回到声音,回到母体,回归天真。

其次,声音是环境(Milieu)。用这个法语词的形式,就是因为它既有英文里面的“环境”(environment)之意,又同时突显出这个环境与居住栖息其中的生命体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可能用“生境”这个词是更好的译法。声音就是生境。这甚至是一种比“声音作为母体”更为进阶和复杂的功能。母体是起点,是背景,它孕育着生命,但却总是润物无声,不张扬,不造作。但生境就不一样,比如光、气、水、土等基本要素,它们与生命的健康和谐是息息相关的。前两年大家一直热议甚至激辩的空气质量问题就是如此。每天都在呼吸的空气,每一口都实实在在吸进身体里面的空气,着实是一个性命攸关的要紧问题。治理空气,也就是造福生命本身。水的质量、土地的养分,等等,也是同样的问题。但如果就此谈到声音的话,那么很多人想必会不以为然:声音哪儿能跟空气相提并论呢?

……

第六篇献给我挚爱的法国诗人博纳富瓦,并试图在他的诗中找到以声音来带动语言,再以隐喻来催生思考的鲜活例证。第七篇和第八篇都是以“反讽”的方式来进行的,又形成了彼此的呼应。第七篇首先质疑了当下音乐工业对聆听的孤独体验的异化与剥夺,进而试图借助阿多诺对电影配乐的思考来打开通往主体性的真正道路。第八篇同样如此,它首先质疑了数字社会所盛行的新巴洛克文化是否真的能够带来深切的感动,由此又经由胡塞尔和德里达的现象学之思尝试打开电子游戏中的孤独聆听的体验。这两篇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第六篇的比较经典的主题,进而也是意在提示读者,聆听这个问题,不仅在阳春白雪的诗歌领域之中富有深意,同样关涉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审美体验。

第九篇较为特别,也是全书之中*“私密”的一个段落,因此也故意被置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落。氛围音乐(ambient music),是我自己酷爱的一种电子音乐的类型,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我都是在那或黑暗或梦幻的声境之中度过或熬过的。声音是存在的家园,这是一个宏大的哲学命题。但声音确实是我自己的生命的家园,这也同样是如此真实而切己的体验。

*后一篇是全书的理论总结,也是我自己迄今为止对于音乐的一个结论式的概括。音乐作为宇宙之力,这本是德勒兹和加塔利在《千高原》中的一个著名命题,但它的意义完全可以延伸到整个西方的音乐发展史。其实我在这本小书之中的点滴思考,也始终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音乐,之所以能够连通自我、他人、大地和宇宙,之所以在今天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变革之力,也正是在于这个深刻而宏大的本体论前提。这本书里面的哲学思辨或许显得抽象而苍白,但真心地希望用心的读者能以这些文字和思考为窗口,敞开心灵去聆听那个包含无限神髓的宇宙。

是为序。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目录

导言 声音是存在的家园

“未完成”的节奏

琴“声”如“诉”

“声音”与“意义”

白噪音、黑噪音与幽灵之声

重复:“囤积”,抑或“凝缩”

作为“想象理性”(imaginative rationality)的隐喻

独自聆听

游戏不相信眼泪

浮生若梦,玄音如影

音乐作为宇宙之力

后记
展开全部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作者简介

姜宇辉,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前沿与跨学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政治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政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哲人》杂志中文版主编。《法国哲学研究》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电影哲学和媒介理论。译作有《千高原》《普鲁斯特与符号》。专著有《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画与真》等。在《文艺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三联中读开设哲学普及栏目,深受读者好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