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时代农村教育需求与机会获得研究

新时代农村教育需求与机会获得研究

作者:张济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时代农村教育需求与机会获得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48032
  • 条形码:9787576048032 ; 978-7-5760-4803-2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时代农村教育需求与机会获得研究 本书特色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促进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关涉农村家长和农村学生的命运,关涉受教育者生存质量和向上流动之希望。但是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现象仍然没有从根本扭转,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农村教育困境反映了转型期社会公正问题,教育被公认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伟大武器”,但是农村教育质量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求,是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农村教育机会获得不平衡不充分不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对于农村家长和农村学生的教育需求及其机会获得的研究,是化解新时代我国农村教育困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农村教育需求与机会获得研究 内容简介

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衡不充分在农村教育领域表现尤为明显,成为满足农村日益增长教育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但是当前对农民家长和学生教育需求变化及其机会获得的关注较少,既有研究对农村家庭教育需求的内部差异缺乏足够的敏感,将农村家庭的教育需求等同化、简单化处理。本书为深入探析农村教育需求特点,选择宁夏、安徽和山东等3省12县农村家长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考察农村家庭教育需求变化和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差异性以及影响教育需求相关因素。

新时代农村教育需求与机会获得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主要研究内容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章 农村教育改革的国家视角与底层教育获得
**节 我国城乡社会制度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变化
第二节 城乡教育分治的政策架构与城乡教育差距扩大
第三节 政府教育布局调整与教育机会获得
一、 “文字下乡”中的国家意志
二、 布局调整中“教育上移”与受教育机会变化
三、 后“撤点并校”时代,乡村社会“空心化”与教育获得变化
第四节 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需求相统一 第二章 农村家长的教育意愿与教育需求
**节 农村家长的道义理性与教育需求
一、 农民的理性分化
二、 农民教育选择的结构二重性
第二节 农村家长对待子女教育意愿和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基于山东、安徽和宁夏调查
一、 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家长对待子女教育意愿的变化
二、 农村家长教育需求特点
第三节 教育对农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 后张村村民职业结构和农民之社会流动
二、 村民就学空间与受教育机会
三、 后张村教育与社会流动之变迁
四、 农村社会分层与教育意义变化 第三章 农村学生教育机会获得实证研究
**节 城乡社会阶层分化与教育机会获得
第二节 城乡家庭资本差距与子女教育成就
一、 城乡各类家庭资本差距调查
二、 城乡家庭资本与子女教育获得之关系
第三节 从中考数据库分析农村学生教育机会获得路径——基于山东某县的实证研究
一、 理论研究基础
二、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三、 结论及其解释
第四节 数字鸿沟与城乡教育差距——教育公平视角下城乡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实证研究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设计
三、 数字鸿沟与教育公平
四、 结论与政策
第五节 扩张背景下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化
一、 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数量变化
二、 城乡子女接受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质量变化
三、 教育扩张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化实证研究
四、 入学机会数量的增加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变化 第四章 农村学生教育分流与教育选择
**节 教育分流的本质、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一、 教育分流在本质上折射社会不同阶层利益分化
二、 教育分流异化为一种淘汰机制
第二节 当前农村学生教育分流现状及其问题
一、 当前我国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后分流情况
二、 农村家长和学生职教分流意向调查——基于山东、安徽和宁夏实证研究
三、 谁被分流——基于受教育者视角
四、 “职教分流”的阶层化
第三节 教育分流与农村学生学习状态
一、 缺乏兴趣与厌学——农村学生不“在学”状态
二、 农村学生自愿性辍学——隐藏于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淘汰
三、 高考弃考背后的农村学生群体分化 第五章 农村学校教育课程、教材、考试等方面的隐性社会分层功能
**节 农村学校教育课程中的文化再生产——以中小学教材分析为例
一、 中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特征比较
二、 教材内容城乡差异数量分析
三、 不同版本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人物特征分析
四、 教材中城乡语言差异
第二节 农村学校考试和评价标准的城市化倾向——以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为例
第三节 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认同和农家子弟机会获得研究
一、 公平认同感增加抑或减少——新高考改革的公平认同变化
二、 高考改革的多样化追求增加了农家子弟教育机会获得难度
三、 等级赋分制、综合素质评价与农家子弟教育获得
四、 “专项计划”与教育过程的公平
五、 新高考改革与教育公平的风险成本
六、 倾听基层声音,化解农村家长和学生的公平认同焦虑
第四节 农村学校教育难为:有利于社会流动?社会再生产?
一、 城市化导向的“离农”教育有助于农村学生实现社会流动
二、 “为农”教育片面强调立足农村社会,却不利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
三、 城乡教育一体化中“和而不同”和“美美与共” 第六章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教育需求和机会获得
**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教育需求变化
一、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进入新发展阶段
二、 新时代乡村教育需求与机会获得变化
第二节 从悬浮型治理走向嵌入式治理——乡村教育治理的底层视角和策略行动
一、 悬浮型治理结构——乡村教育现代化治理之困局
二、 嵌入式治理结构——乡村教育治理转型
三、 乡村教育治理底层视角和策略行动
第三节 新时代农村教育主要矛盾和路径选择
一、 新时代我国农村教育主要矛盾变化特点
二、 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三、 以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为核心,增强优质教育机会获得感
四、 以新阶段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化解多重挑战 参考文献
一、 统计资料
二、 著作
三、 中文期刊
四、 硕博论文
五、 外文资料
六、 报纸
附录
展开全部

新时代农村教育需求与机会获得研究 作者简介

张济洲,男,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陶行知教育思想。江苏省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硕士教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2007年毕业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证书,2014年获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后证书,2012年赴美国莫瑞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进修,2013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进修。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获得教育 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