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蒲宁回忆录

蒲宁回忆录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3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1.0(7.5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蒲宁回忆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2226203
  • 条形码:9787222226203 ; 978-7-222-22620-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蒲宁回忆录 本书特色

关于20世纪初俄罗斯的珍贵回忆,在变化年代里坚守孤绝的人
——“在整个俄罗斯辽阔的土地上,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壮丽生活突然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生活,一种植根于无意义的、节日般氛围中的生活,一种不自然地抛弃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一切的生活。”
——“我只是想感受一下惊恐,因为我已经不会再为任何事情感到震惊了。这正是全部凶恶的秘密所在——消灭人的敏感性。人们尽其所能地活着,他们的敏感性和想象力已经被夺走了,因为他们已经越过了那条致命的底线。”
——“人们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使用自己拥有的才能——想象力、关注、思考的才能,否则就将无法生存。”
本书是蒲宁一部自传性质的回忆录,包括和家人在庄园的乡居日记、俄罗斯革命时期的观察日记,以及晚年对于昔年友人的回忆文章。从1918年的莫斯科到1919年的敖德萨,蒲宁亲身见证了俄罗斯的变化,他在衣食短缺、风声鹤唳的环境里,在厨房的煤油灯下完成了这份日记的手稿(部分遗失)。这部手稿是少有的从俄罗斯革命和内战时期保留下来的作品,蒲宁以生动和扣人心弦的讲述再现了当时的重大事件。
1920年初,蒲宁离开俄罗斯侨居巴尔干,后迁至巴黎,此生再未重返俄罗斯,这部手稿记录了他在俄罗斯*后的日子。在他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这是他唯一一部放弃古典文学传统,将自己的内心完全表露于外的作品。
★ 文学大师的暮年追忆,为一个时代写下细密真实的注脚
蒲宁在离开俄罗斯之前,已然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曾与托尔斯泰共同探讨生活和写作,与契诃夫保持着亲密的友谊,三度获得俄罗斯文学*高奖项普希金奖,与艺术界众多风云人物往来密切。侨居巴黎多年之后,蒲宁在耄耋之年,将暌违多年的音容记忆整理成文,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俄罗斯文艺巨擘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为一个时代写下细密真实的注脚。
★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继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之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真正的继承人关于20世纪初俄罗斯的珍贵回忆,在变化年代里坚守孤绝的人 ——“在整个俄罗斯辽阔的土地上,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壮丽生活突然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生活,一种植根于无意义的、节日般氛围中的生活,一种不自然地抛弃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一切的生活。” ——“我只是想感受一下惊恐,因为我已经不会再为任何事情感到震惊了。这正是全部凶恶的秘密所在——消灭人的敏感性。人们尽其所能地活着,他们的敏感性和想象力已经被夺走了,因为他们已经越过了那条致命的底线。” ——“人们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使用自己拥有的才能——想象力、关注、思考的才能,否则就将无法生存。” 本书是蒲宁一部自传性质的回忆录,包括和家人在庄园的乡居日记、俄罗斯革命时期的观察日记,以及晚年对于昔年友人的回忆文章。从1918年的莫斯科到1919年的敖德萨,蒲宁亲身见证了俄罗斯的变化,他在衣食短缺、风声鹤唳的环境里,在厨房的煤油灯下完成了这份日记的手稿(部分遗失)。这部手稿是少有的从俄罗斯革命和内战时期保留下来的作品,蒲宁以生动和扣人心弦的讲述再现了当时的重大事件。 1920年初,蒲宁离开俄罗斯侨居巴尔干,后迁至巴黎,此生再未重返俄罗斯,这部手稿记录了他在俄罗斯*后的日子。在他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这是他唯一一部放弃古典文学传统,将自己的内心完全表露于外的作品。 ★ 文学大师的暮年追忆,为一个时代写下细密真实的注脚 蒲宁在离开俄罗斯之前,已然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曾与托尔斯泰共同探讨生活和写作,与契诃夫保持着亲密的友谊,三度获得俄罗斯文学*高奖项普希金奖,与艺术界众多风云人物往来密切。侨居巴黎多年之后,蒲宁在耄耋之年,将暌违多年的音容记忆整理成文,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俄罗斯文艺巨擘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为一个时代写下细密真实的注脚。 ★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继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之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真正的继承人 蒲宁的写作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古典传统,以严谨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并以此在1933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被称为继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之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真正的继承人。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评价蒲宁“对现实有着独一无二的精确观察”“他继承了19世纪黄金时代的伟大传统,并将其强化,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罗曼·罗兰称他是“艺术天才”,安德烈·纪德曾在报纸上的一封公开信里“代表全法国”向蒲宁致意,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

蒲宁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万·蒲宁一部自传性质的回忆录,全书包括三个部分:1917年—1918年的《蒲宁日记》,讲述了乡村的安宁生活;1918年—1919年的莫斯科—敖德萨日记,书中命名为《该死的日子》,是十月革命后,蒲宁对生活的观察记录;第三部分则是札记与文章的收录,其中不乏对俄罗斯文艺界众多风云人物如列宾、高尔基、叶赛宁、夏里亚宾等的追忆,也有对于人生重大时刻的记录,如参加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的回忆与获奖感言。 蒲宁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继承了19世纪黄金时代的伟大传统,并将其强化,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对现实有着独一无二的准确观察”。本书是蒲宁文学思想和写作的重要补充,也是20世纪初关于俄罗斯的一份珍贵的历史回忆。

蒲宁回忆录 目录

作者的话 蒲宁日记 (1917—1918) 该死的日子(莫斯科,1918/敖德萨,1919) 回忆录 / 文章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蒲宁回忆录 作者简介

作者 |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1870—1953)
俄罗斯作家,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写作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古典传统,以严谨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并以此在1933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其文字质感被认为是最丰富的文学语言之一,又称为“蒲宁织锦”。许多作家和欧洲评论家认为,蒲宁是继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之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真正的继承人。
蒲宁的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题材广泛,语言精炼,人物刻画细腻,自然描写隽永优美,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著名作品有中篇小说《乡村》《苏霍多尔》《米佳的爱情》,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短篇小说集《林荫幽径》等。

译者作者 |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1870—1953) 俄罗斯作家,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写作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古典传统,以严谨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并以此在1933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其文字质感被认为是最丰富的文学语言之一,又称为“蒲宁织锦”。许多作家和欧洲评论家认为,蒲宁是继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之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真正的继承人。 蒲宁的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题材广泛,语言精炼,人物刻画细腻,自然描写隽永优美,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著名作品有中篇小说《乡村》《苏霍多尔》《米佳的爱情》,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短篇小说集《林荫幽径》等。 译者 李辉凡(1933—2023),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曾在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进修,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及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文学·人学》《二十世纪初俄苏文学思潮》《苏联文学史》(合著)《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译著有长篇小说《复活》,短篇小说集《套中人》《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等。 李丝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俄语语言文学硕士,方志出版社编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