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与地方社会:以河南大学为中心(1912-1949)

大学与地方社会:以河南大学为中心(1912-1949)

作者:杨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与地方社会:以河南大学为中心(1912-1949)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715001
  • 条形码:9787522715001 ; 978-7-5227-1500-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与地方社会:以河南大学为中心(1912-1949) 内容简介

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自现代大学诞生之日起,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都是与外部社会、特别是自身所处的区域社会发展之间进行动态的、复杂的互动过程。大学与社会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具体到河南大学而言,从1912年到1949年,由于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一所省立大学,河南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受到整个社会宏观发展的影响,更深深地受到河南地方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河南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对河南社会的教育、文化、经济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一时期河南大学与河南地方社会互动发展过程,既独具特色,也折射出了近代大学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共性。

大学与地方社会:以河南大学为中心(1912-1949)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 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四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章 学校与地方政府互动:从留学预备学校到国立大学 **节 政权更替下新型学校的创建 一 时代的机遇 二 地方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 第二节 综合性大学的肇基与确立 一 综合性大学的肇基 二 综合性大学的确立 第三节 抗战期间辗转迁移与国立化 一 迁川计划的流产 二 抗战胜利前夕的浩劫 三 抗战烽烟中国立化的实现 四 抗战胜利后复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方教育的引领者:全方位推动全省教育发展 **节 推动省级教育经费在全国率先独立 一 教育经费独立运动的背景 二 引领全省教育界索薪 三 推动全省教育经费得以独立 四 采取措施保证救款顺利征收 第二节 与地方社会良性互动的硕果:“廉方教学法” 一 “廉方救学法”的创始人与“廉方教学法”特色 二 “廉方教学法”实验前后与地方政府的互动 三 “廉方教学法”的影响 第三节 对全省中等教育的贡献 一 中等教育骨干人才的重要摇篮 二 主持和参与创办的中学 第四节 创建省立百泉乡村师范 一 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创办百泉乡村师范 二 公平的教师聘任和招生制度 三 “军农中心主义教育”的基本办学原则与实践 四 省立百泉乡村师范的成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方文化的改良者:传播和传承先进文化 **节 创办进步刊物传播爱国主义思想 一 1937年以前创办的主要进步刊物 二 进步刊物对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 第二节 改进地方社会风俗 一 樊粹庭对全省民众教育的贡献 二 沈世祺和杨晓晴等对省立民众教育馆的机构改革 第三节 樊粹庭对豫剧的改良 一 豫剧改良前的缺陷 二 樊粹庭对豫剧改良的基础 三 樊粹庭对豫剧改革的贡献 第四节 对殷墟发掘的贡献 一 协调中央研究院与省图书馆纠纷 二 参与殷墟发掘工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方经济的建设者:立足现实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节 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地方农村经济发展 一 成立农业调查和推广机构 二 开展农业推广和改良的代表性事件概略 三 对棉花和小麦的改良和推广 第二节 积极参与蝗灾治理 一 民国时期河南的蝗灾 二 对蝗虫灾害的应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大学与地方社会:以河南大学为中心(1912-1949) 作者简介

杨涛,河南南阳人,2004年在河南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毕业并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11年在浙江大学教育史专业毕业并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参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省级、厅级课题多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