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作者:李清源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478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80141
  • 条形码:9787020180141 ; 978-7-02-018014-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本书特色

十月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清源 历时七年,三易其稿

中原大地上的钧瓷编年史

人性如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命运如窑变,七分天工,三分人巧

世无不变,唯变不变!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内容简介

  《窑变》是青年作家李清源以钧窑为背景创作的全新长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以钧州翟家三代人对钧窑的痴迷为主线,讲述钧瓷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变化,同时更试图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变迁。小说既有历史的厚度和纵深,又有人性的复杂和多棱。“窑变”的意象更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人性如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命运如窑变,三分人巧,七分天工。李清源以钧窑“究天人之际”,以人心“通古今之变”,成就一曲红尘迷梦中的“好了歌”。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前言

创作谈(李清源)

《窑变》是我耗时*长的一部小说,从开笔到定稿,前后凡七年。对于一部文本体量并不很大(全书约三十万字)的作品而言,过于漫长的创作时间并不值得炫耀,毕竟时长不代表品质,写得久不等于写得好。它只能证明两件事:要么是写作条件有限,不能进行持续而有效的创作;要么是作者懒惰,没有全身心扑到写作上。我显然属于后者,写得慢只是因为懒。作家中不乏劳模,一天不写个三五千字便觉罪孽深重,倘若三天不动笔,简直会要了命。我对这些作家充满敬意,他(她)们是怀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活着就为了写作。相比之下,似我这般疏懒之人,无异是虚掷光明,苟且于世,想想也怪不好意思。

但用较长的时间来创作一部作品,也未必全无好处。有些作家心灵性巧、眼明手快,能够迅速捕捉适宜的题材和故事,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创作。这种“赢粮跃马,唯恐后时”的写作,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执行力,令人望而起敬。如若没有这种速成的本领,就不妨以时间来交换,老老实实去做笨功夫。灵光一闪即成佳作的例子诚然不少,但更多的作品还是需要花费时间去经营,从命题立意到谋篇布局,乃至语言、腔调、节奏、修辞,无不需要着体打量。对于小说创作来讲,天然偶得的题材和灵感催生的创意固然美好,但却往往不够成熟,也因此而不太可靠,遽然成文,未必是明智之选。思维需要沉淀,素材需要发酵,思想需要升华,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尤其是长篇文本,人物之众多,故事之繁杂,皆非中短篇可比,且其承载的主题与价值也更宏阔和深远,即非宏大叙事,亦自有其规模。这就更需要深思熟虑,善作准备。如果思之未熟,便草率下手,一旦发现不对,再要改弦更张,就没那么容易了。

《窑变》之所以耗了这么久,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当我确定以钧瓷为主题元素写一部长篇小说后,自恃对钧瓷文化与行业状况比较了解,即便放笔写去了。彼时虽有酝酿和构思,却仅着眼于人性叙事与现实表达,没有向纵深之境作思考。大概写了三万多字,我意识到出了问题,太单薄,不是我想要的。小说不必然追求宏大叙事,但若原本可以承载更多,使文本趋向自己理想的状态,又有什么理由不做呢?况且它是一个长篇,钧瓷又是一个足够厚重与博大的文化符号,以钧瓷之名和偌大篇幅,只是写了一个相对轻薄的东西,既不值得,也暴殄天物。此念既起,越写越不安,写到五万多字时,终于写不下去,于是搁笔止损,将它废掉了。

在写作中推倒重构,对我来说不是难事,常常写了几千上万乃至更多字,感觉不好,就废掉重来。有时候一篇写完了,觉得不满意,也会废掉重写。并非标榜自我要求高,实是水平有限,做不到出手皆佳句,行文自天成,只好改来改去,如若改无可改,那就再写一遍。《窑变》第二稿写得还算顺手,但感觉仍然不对,有一股气始终提不上来。**部分(十七万字)完成后,我暂停下来,把稿子发给几个朋友审阅,征询他们意见。反馈大多正面,还有人觉得很棒,鼓励我尽快写完。此时回想,他们那样回应,并非他们不专业,也不是他们虚伪,而是因于私情:我是他们的好友,好友的东西当然是好的,正如邹忌的亲友团发自内心地认为他比城北徐公美。我又把稿子发给责编石一枫,请他批评。一枫读后,提了一些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深以为然,打算在人民大学学习期间修改一下,然后再把后面的写完。然而每次打开文档,看上一会儿,便觉沮丧,横竖掂量,无从下手,遂废然而罢。一次如此,次次如此,信心本就不足,耐心又逐渐消磨殆尽,索性也废掉不要了。

之后几年没有再写。期间虽有补充素材,也会思考如何重新经营,但却不再急于下手。我觉得以前写得太多,想得太少,或者说写得不多,想得更少,每当开启一个新文本,往往是埋头赶路,而不曾抬头观望天际的星辰。且在方法上,我更倾向于文本自治,让人物和故事在特定的内生秩序和事理逻辑之下自由成长。对于中短篇创作,这诚然是可行之道,但对于长篇,就可能是灾难。长途跋涉不同于短程旅行,它需要通盘考量,谋定而后动,而不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否则中道铩羽,半途而废,就呜呼哀哉,吐血撞墙了。我前两稿的失败,固其宜也。

第三稿就顺畅多了。主题立意和人物故事思之已熟,皆无疑虑,然而对于新的文本结构,我却不甚笃定。小说叙事跨越一百二十余年,倘若采用惯常的直线叙事,以时间流为向导平铺直叙,在形式上未免等而下。且以如此漫长的历史跨度,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鸡肋时空和冗余事物,铺陈之则无益,忽略之又不可。史传类文本有时冗长而乏味,实有以也。这是我要规避的。所以我使用要年纪事的方式,把重要故事放在几个特定的年份,而将其他时间发生的事情以补叙、插叙等形式补充进去;在时间线上,从现在切入,经由清末、民国和解放初,再回到现在,*终使叙事完整闭合。或许是受前两稿失败的影响,写作之初,我对这种要年纪事和环形结构一直不太有信心,深恐重蹈覆辙,半道而废。只是忐忑归忐忑,写作的问题只能在写作中去解决,此种形式适用与否,也只能在实践中去验证。还好,写到一半后,我确定这种方法是对的。

年代叙事必然要体现变迁。文学作品里的变迁,往往是指时代风貌和社会形态,以及由此揭橥的文明嬗替。在《窑变》文本里,我还希望呈现语言的变迁,不同时代采用不同的语态,清季半文半白,民国偏白,现代全白。这也有点冒险,所以这一稿的**个版本并没有做。后来与人文社的责编付如初老师谈及,她认为可以尝试,我便又重新捋了一下。主要是把晚清的部分做了半文处理,使三个不同时代的语言在文本中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层次。至于成功与否,就交由读者评判了。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目录

楔子001

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纪事011

(公元1895年,岁次乙未)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纪事084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

清末帝宣统二年纪事143

(公元1910年,岁次庚戌)

民国十九年纪事(上)212

(公元1930年,岁次庚午)

民国十九年纪事(下)270

(公元1930年,岁次庚午)

1957年纪事333

万先生钧州纪事428

后记475
展开全部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节选

次日上午,他继续进作房忙活,取一只梅瓶装入匣钵,放进炉膛之中,忽然内急,遂先如厕方便,而后实炭起火。等蓝炭燃烧起来,焰色发红,即合上炉盖。他于此炉并无期望,不过是例行试错,积累经验而已。

匣钵打开,果然未有惊喜,不惟釉色黯淡,流釉亦甚严重,将底足都包了起来。日新欲弃之,发现瓶边有一摊铜渍,仔细辩认,依稀看出是枚融化的铜钱。日新立刻想到是月清捣鬼,极没好气。

他取起烧废的净瓶,忽见包裹底足的釉面上泛出一抹混沌的红,大愕,仔细观察,却是那摊铜渍漫延到瓶底,与下淌的釉质粘到了一起。莫非釉上之红,乃由铜液所致?日新寻即找来一枚广东钱局的当十铜圆,磨下一点铜粉,加入釉药之中,重新配釉试烧。住火降温后,他捧出匣钵,缓缓打开,顿如梦魇一般呆住了:梅瓶之上釉面温润,遍体飞红缭绕,轻盈如飘羽之朝霞,明丽如泼笔之丹砂。

这便是窑变啊!童叟无欺、如假包换的窑变!

日新喃喃自语,欣喜欲狂,回身跑出作房,满宅院寻找月清。月清早已逃出去,此时正在窑神庙后,与俞松涛拿竹竿捅老椿树上的马蜂窝。看到他爹疯狂奔来,月清将竹竿一丢,撒腿便跑。他爹愈喊站住,他愈跑得拼命,后来实在跑不过,便抱住路边一棵核桃树,哧溜溜爬了上去。日新在树下喘息,仰头嘻笑说:“别怕,不打你,快下来,爹赏钱给你。”他从衣袋掏出几枚当二十的制钱:“喏,这些都给你,回家再赏你一块银圆。”

月清肝胆俱裂。他不知自己闯的祸究竟有多大,以至不苟言笑的爹爹要伪装开心,拿这许多钱来诱捕他。他以为必死无疑,骑在*高处的树丫上大放悲声。日新无奈,也怕他惊惶失足,只好先走开了。他沽来好酒,满怀喜悦欲与人分享,思来想去,偌大的神垕,竟无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于是提酒上山,去找朱先生说话,给干爹报喜。他在朱先生坟前追忆过往,感喟万千,不知不觉便喝多了。醉醺醺回到家,梁先生的信已在等他。

梁先生生辰将至,倘若翟老板方便,邀他去开封小叙。日新欣然前往。他特意带上那只梅瓶,送与梁先生做寿礼。梁先生将那只笔洗归还,令他万分感激。那笔洗虽是赝品,但于日新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此时烧出了窑变钧瓷,于情于理,都该拿去补偿梁先生。梁先生赏鉴久之,不动声色。

“仍然不能问来路么?”他说。

日新笑:“又何必问!”

梁先生点头,将梅瓶推到桌子中央。“恭喜翟老板!”

梁先生的寿宴订于庆丰楼,来贺友人多是古董行的同业,日新寻思不便与会,便婉拒了。梁先生也不勉强,叫梁小姐陪他在开封城里走一走。日新对开封城再熟悉不过,并无想去的地方,梁小姐亦无意陪他游览名胜,而是带他去祭林湛。林湛墓在开封城东二十六里,甚是偏僻的一个所在,二人乘坐马车,在阡陌之间曲折而往,几欲迷失路径,走出一大片农田,方才豁然开朗。梁小姐祭毕,神情黯然。坟周田畴交错,青苍无际,不远处一溪如带,盘绕于原野之间。日新陪梁小姐在附近走了走,问她要不要去祭义民。义夫花了许多钱,终于找回义民的遗骸,将他偷葬在黄河边一处林场里。梁小姐拒绝。

“我讨厌刘义民。”她说,“不是因为他把我表哥骗回来,害他枉送性命;我表哥矢志反清,早晚会为此献身。我讨厌他,是他不该以我的名义去骗我表哥。”

“你的名义*好用,所以才用你吧。”日新为义民缓颊。“他与林公子同心同德,慷慨赴义,也算是条好汉。”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相关资料

《窑变》立足神垕钧瓷叙述了晚清民国以降钧瓷业的沧桑巨变。文化艺术界对于当代陶瓷史的关注、提炼和虚构化写作,也为当代河南陶瓷史研究和写作增添了新色彩、新风景。

——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院院长 王洪伟

作者的创造性,体现在将“窑变”作为人世变迁的隐喻:时代如火,人世如瓷。千年钧瓷,源远流长,“先备夫器具之用,继具乎文明之光,由是脱胎换骨,灿然大成,是所以由器入道也。非瓷为然,人亦当然”。

——《贵阳日报》

千年钧瓷,源远流长,“先备夫器具之用,继具乎文明之光,由是脱胎换骨,灿然大成,是所以由器入道也。非瓷为然,人亦当然”。这段由复烧钧瓷引出的中原古镇百年秘史,也蕴藏了重新理解治乱兴衰的线索。《窑变》以家族五代人的命运遭际,展现传统技艺的时代境遇,既有对现世的犀利观察,也有对前生的深邃解读,古今一脉,上下求索。

——《当代》杂志

窑变(长篇小说)(精装) 作者简介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作品发表于《当代》《十月》《人民文学》等刊,出版小说集《走失的卡诺》《此事无关风与月》、长篇小说《箜篌引》。获《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中短篇总冠军、十月文学奖、杜甫文学奖等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